最終是漫長的告別:《再見機器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英文原名《Robot Dreams》)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莎拉.維倫(Sara Varon)同名漫畫,由西班牙名導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執導與製作,入圍2024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故事敘述住在曼哈頓的狗狗不耐寂寞,購買、組裝了機器人羅伯特,有了彼此的陪伴,他們一起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也不可避免地面臨分離。全片沒有對白,僅用簡潔清新的影像、角色間的互動,與富含情感的音樂,傳遞流轉的情緒,靜默訴說在放手的同時,如何與遺憾和解。


raw-image


  欣賞狗狗與機器人羅伯特相處,尤其是羅伯特因水生鏽動彈不得,示意狗狗先回去,而後者想盡辦法帶回羅伯特,卻四處碰壁,最終不得不從此分離的過程,會令人想起許多愛過或愛著的對象,可能是珍愛的玩具、陪伴著的寵物、離開的朋友、愛戀的對象、與病奮鬥的親人,那些明明很想珍惜、曾經幸福,當下卻總是不夠知道其重量,然後悄悄的,別離就這樣來臨的時刻,隨著狗狗在漫漫時光的寂寞與等待,彷彿看到過往那些在無心裡錯過、失去交集的路。而羅伯特的夢,總在他無能為力地等待時光裡,在腦海裡浮現「回家」以續緣、卻總是在孤獨裡清醒的想像。


raw-image


  推想狗狗的存在,或許是那些孤獨的、沒有親人或足夠的愛陪伴長大、藉此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孩子。而在成長的過程,會建立友誼,會產生戀心,情感本就自由漫流,流向卻往往不如己意,這也是為什麼,狗狗在無論如何都找不回羅伯特後,還是選擇了另一個「新朋友」,小時候是玩具,長大了是寵物或伴侶,我們都有付出愛、和藉由付出看見自身存在的需求。


raw-image


  在分開的時刻,他們各有際遇。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羅伯特被折了腿,卻也陪伴鳥媽媽從幼雛出生,到目送牠們展翼遠翔;狗狗試著拓展生活,遇過惡意,也遇到曾經相伴,但因錯過聯絡時機而分離的鴨。活在不得不標記價值的世界,受損的羅伯特被拾荒者送去了回收場摔碎,被願意珍惜、懂得修復的浣熊改造成新的機器人;狗在夢裡堆活了雪人,卻無法像與羅伯特一樣相隨相知,直到確定找不回羅伯特之後,選擇了另一位陪伴的機器人。


raw-image


  離合聚散,在無常裡本就難遂己願。但分離的傷痛,記憶的印痕,總讓我們悄悄改變:狗狗從此記得為新朋友注上機油,阻止他泡水;羅伯特遇到狗狗儘管思念,卻也記得被遺留原地的痛苦,記得愛可以是目送祝福,並未選擇離開浣熊。但曾經相遇之後,給予彼此的關懷,會長伴於心,並且以溫柔的形式,給予現今在身邊陪伴的對象。〈September〉這首在《再見機器人》裡寄寓了回憶的歌曲,以共有的舞步,成為狗狗與羅伯特的生命旋律之一──

  當我思念你、因為你而更珍惜身邊的人,既是再見,也是再見。

  「愛」的最終是漫長的記憶與告別。

 

 

avatar-img
111會員
212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曾經全心全意熱愛與託付自身的事物,不知不覺隨著時間變化、消失,即使想要抓牢仍在手中流逝──該如何去面對?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由德國名導克里斯汀佩佐編導,榮獲去年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電影《野火蔓延時》,敘述初露頭角的年輕作家里昂與朋友菲利在盛夏來到其父親的別墅度假的過程,展現以鴕鳥心態逃避世局動盪、無視生活與人情之美的封閉狀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當孩子生命堪慮的時候,便會切身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但當孩子未來堪慮時,就往往會被要求達成外在的價值。《年少日記》因為偶然撿拾到一封類似遺書的文字,鄭老師在尋找該位學生的同時,因為正處於婚姻觸礁的難關,使他憶起收藏許久的一本日記,藉此勾起過去的一段傷痛回憶。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電影《BIG(Being Is Gift)》是台灣導演魏德聖以兒童癌症為主題,述說816號房六個孩子、六個家庭的故事,並且巧妙地穿插動畫,表現這些孩子如何對抗病魔,奪回生命的自主權。這六個孩子按出場順序是:源源(10歲,鄭又菲飾)、羅恆(6歲,謄韋煦飾)、是延(8歲,謝以樂飾)、珈農(16歲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曾經全心全意熱愛與託付自身的事物,不知不覺隨著時間變化、消失,即使想要抓牢仍在手中流逝──該如何去面對?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由德國名導克里斯汀佩佐編導,榮獲去年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電影《野火蔓延時》,敘述初露頭角的年輕作家里昂與朋友菲利在盛夏來到其父親的別墅度假的過程,展現以鴕鳥心態逃避世局動盪、無視生活與人情之美的封閉狀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當孩子生命堪慮的時候,便會切身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但當孩子未來堪慮時,就往往會被要求達成外在的價值。《年少日記》因為偶然撿拾到一封類似遺書的文字,鄭老師在尋找該位學生的同時,因為正處於婚姻觸礁的難關,使他憶起收藏許久的一本日記,藉此勾起過去的一段傷痛回憶。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電影《BIG(Being Is Gift)》是台灣導演魏德聖以兒童癌症為主題,述說816號房六個孩子、六個家庭的故事,並且巧妙地穿插動畫,表現這些孩子如何對抗病魔,奪回生命的自主權。這六個孩子按出場順序是:源源(10歲,鄭又菲飾)、羅恆(6歲,謄韋煦飾)、是延(8歲,謝以樂飾)、珈農(16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Robot Dreams再見機器人》是由帕布羅貝嘉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動畫電影,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講述了1980年代的紐約市曼哈頓,一隻狗和一個機器人之間形影不離的友誼。本片在76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進行全球首映,獲得普遍正面評價,並且在劇情,角色情感刻劃深度等方面獲得讚賞。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一句台詞,但卻讓我看完之後一路從電影院哭回家裡,超瘋癲的間歇性哭了快要三小時。 這部電影談論了關於再見後的感傷,讓我們跟狗狗和機器人一起,學會告別、接受、感謝、放下、祝福。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西班牙-法國合製的動畫電影,描述了一隻狗狗和機器人之間纏綿的故事。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描述,揭示了孤獨和渴望陪伴的主題。角色在不同情節中展現了孤獨、渴望、分離和重逢,呼應了人性心底的潛藏的孤獨和尋求陪伴的渴望。文章通過劇情的詳細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成長。
Thumbnail
1980年,一隻在紐約生活的寂寞小狗,為了想要有個伴,下單了一隻機器人陪伴。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錯過也造就了各自的新生,久別重逢的小狗與機器人遙望著對方,帶著些許惋惜與真摯的祝福繼續向前邁進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狗狗與機器人,是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英文片名「Robot Dreams」顯然更加逸趣橫生,當我們以為主角是寂寞的狗狗時,殊不知被組裝啟動的機器人,或許才是現代人類的象徵。生命是一場夢境,在想像的世界裡,我們得以看見真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西班牙與法國合作的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講述有趣且探討友情深度的故事。獨居的單身狗狗因為寂寞,偶然在深夜電視裡看見製作機器人朋友的廣告,決定訂購一個機器人。機器人朋友沒有讓狗狗失望,兩人很快就培養出同進同出的友誼,但在一天沙灘之旅時,機器人卻再也不動了,狗狗很慌張想找尋辦法修理他的機器人朋友。
Thumbnail
《Robot Dreams再見機器人》是由帕布羅貝嘉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動畫電影,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講述了1980年代的紐約市曼哈頓,一隻狗和一個機器人之間形影不離的友誼。本片在76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進行全球首映,獲得普遍正面評價,並且在劇情,角色情感刻劃深度等方面獲得讚賞。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一句台詞,但卻讓我看完之後一路從電影院哭回家裡,超瘋癲的間歇性哭了快要三小時。 這部電影談論了關於再見後的感傷,讓我們跟狗狗和機器人一起,學會告別、接受、感謝、放下、祝福。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西班牙-法國合製的動畫電影,描述了一隻狗狗和機器人之間纏綿的故事。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描述,揭示了孤獨和渴望陪伴的主題。角色在不同情節中展現了孤獨、渴望、分離和重逢,呼應了人性心底的潛藏的孤獨和尋求陪伴的渴望。文章通過劇情的詳細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成長。
Thumbnail
1980年,一隻在紐約生活的寂寞小狗,為了想要有個伴,下單了一隻機器人陪伴。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錯過也造就了各自的新生,久別重逢的小狗與機器人遙望著對方,帶著些許惋惜與真摯的祝福繼續向前邁進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狗狗與機器人,是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英文片名「Robot Dreams」顯然更加逸趣橫生,當我們以為主角是寂寞的狗狗時,殊不知被組裝啟動的機器人,或許才是現代人類的象徵。生命是一場夢境,在想像的世界裡,我們得以看見真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西班牙與法國合作的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講述有趣且探討友情深度的故事。獨居的單身狗狗因為寂寞,偶然在深夜電視裡看見製作機器人朋友的廣告,決定訂購一個機器人。機器人朋友沒有讓狗狗失望,兩人很快就培養出同進同出的友誼,但在一天沙灘之旅時,機器人卻再也不動了,狗狗很慌張想找尋辦法修理他的機器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