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師,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
這些年學習接觸助人專業後,在坐墊上有了一些新的體驗。
我想;靜坐是一個對自己深刻的陪伴,當坐下來安靜的面對自己,內在的感受會湧現,能否對這些感受保有好奇?還是會抗拒、否定?能否接納此刻正在經驗的感受?
當一些過往的記憶跟念頭浮現,此刻的自己如何看待?是評價、是理解、是陪伴、還是懊腦?又有更甚者是與其吵架,或是被帶著四處遊走。
往往伴隨想法、念頭而來的也會有引動的情緒,我可以允許自己有情緒嗎?我可以接觸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情緒時,清楚的看見背後的所代表的意義嗎?
在每一次看待內在歷程中,那個經驗者的感受都一樣、還是也會隨著當下的自我狀態而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可以訓練自己覺察跟照見自己的機會。
學習諮商輔導需要有足夠的個案練習,然而在坐墊上也是很好的練習時刻。
因為內心浮現的想法、感受,就如同一個個案來到身邊會提出的反應需求一樣。
靜坐提供一個練習,在陪伴一個案主之前,如何陪伴自己。也是把自己當成個案療癒的最佳途徑。
在坐墊上,自己既是諮商師,也是個案,而在兩者之間還有機會成為一位觀察者,誰說靜坐很無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