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育兒點滴] 小孩的生命之管:鼻胃管(NG tube)的餵食及照護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急燥的情緒,並將他置放在正確的擺位,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泌乳師告訴我們,親餵母奶其實是十分費力的動作,因為相較於奶嘴,親餵時嘴巴需要張得更大、要更多口腔肌肉的配合,才能夠將母奶從乳頭吸出。所幸經過月子中心期間不斷地練習,我倆合作起來漸入佳境,後來只要我把他就定位,他就能自動導航找到乳頭,咕嚕咕嚕喝得津津有味。看著懷裡的他,我也感覺全身充滿了愛,心中燃起「我要透過豐富、營養的奶水,把愛全都傳遞給他」的想法。

 

很可惜,這種母子之間最親密的連結,因為一場意外被迫嘎然而止。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因為腦傷的關係,他的舌頭無法靈活活動,對口腔的敏感度也大幅下降,因此就算吃到他以前很愛的奶嘴,舌頭也只會微弱地動個四五下,就不動了。此外,他的吞嚥能力不穩定,有時能吞,有時卻會被口水嗆咳到面紅耳赤,為了避免在口進食的過程中嗆到肺炎,自發生意外後,他就裝上了鼻胃管,希望藉由鼻胃管的幫助,可以給予他更多時間,慢慢恢復這些基本能力。

 

鼻胃管顧名思義,是從鼻腔進入,通過咽喉、食道,最終進入到胃的管子。孩子目前使用的八號鼻胃管,是一條長80cm、直徑2.7mm的細長管子,管子一頭有可開關的塞子,不用時可關上,避免空氣進入,另一頭則有兩個小洞,能讓食物從管子流到胃。鼻胃管可以幫助無法安全地用口進食,或是無法以口進食足夠養分的孩子,攝取身體所需的養分。



測量長度

隨著孩子體型長大,需定期測量鼻胃管的長度。鼻胃管的長度為:從寶寶的鼻尖延伸到耳垂,再延伸到胸骨最下端(劍突)和肚臍之間的位置,每次測量都讓我覺得像在複習高中生物課教的人體的奧妙。確定好長度,即在鼻胃管上做記號。

Source:AboutKidsHealth

 

放置鼻胃管

  1. 將清洗乾淨的鼻胃管以水潤滑
  2. 孩子平躺,將鼻胃管以幾乎垂直地面的角度插入鼻孔(兩個鼻孔交替使用,類似Covid-19快篩插入鼻子的角度),然後溫柔地將管子伸入。
  3. 到了咽喉部位,需引導孩子做吞嚥的動作,來協助鼻胃管通過。
  4. 放置鼻胃管到做記號的地方,即可用膠布固定在臉上。因為孩子的皮膚嬌嫩,我們會先貼上人工皮,再貼透氣膠布,以保護皮膚不會因為天天撕貼膠布而受傷。
  5. 另外,因為露出在外的鼻胃管容易被拉扯到,所以我們會捲起來,放進可夾在衣服上的平安符袋,或者用短的奶嘴鍊收納。


  1. 鼻胃管可以留置體內一段時間,不需每天更換,但我們心疼孩子24小時戴著會不舒服,所以晚上睡前會拿掉,隔天早上再放置。家裡每個照顧者包括爸爸、媽媽、奶奶、外婆,都因此練就了能獨立放置鼻胃管的技能,這點曾讓不少社工、老師驚呼。(後記:經詢問腸胃科醫生,他建議不需每天插拔鼻胃管,因為若插入不順,可能會造成喉嚨黏膜受傷,因此後來我們就停止每天插拔鼻胃管的做法)

 

檢查鼻胃管的位置

放置鼻胃管最怕插到肺的支氣管,因為食物進去有可能引發肺炎,因此每次放置鼻胃管,都需要檢查位置是否正確。檢查方式有兩種:

  1. 方法一:以空針筒打空氣進去,用聽診器聽孩子的胃部,是否有空氣進入的咻咻聲?若有,則表示位置正確。確認完記得把空氣反抽出來(如打入2cc空氣就反抽2cc空氣),以免孩子吃入太多空氣不舒服。
  2. 方法二:以空針筒反抽,看是否有前餐的餘奶或胃液被抽出。若有,則位置正確。確認完後,液體要再打回去。

我覺得方法一對於非醫療專業人士比較困難,寶寶那麼小一個,剛開始常找不到他的胃在哪裡,或者被他的呼吸聲、心跳聲干擾而聽錯,後來我透過圖像記憶「胃在他左側尿布邊緣的上方」,才成功聽到打入空氣的聲音,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頓時有種達成以前想當醫生的願望的感覺。

 

鼻胃管餵食

  1. 反折鼻胃管,避免空氣進入胃裡,再打開塞子連接灌食空針筒
  2. 將奶倒入空針筒中,鬆開鼻胃管的反折處,並將空針筒拿到高於胃15公分處,重力即可讓液體慢慢流入到胃裡。運用針筒跟胃部的高低差,可以調配流速,例如針筒拿越高、流速就越快。
  3. 灌完奶後,倒入開水以沖淨鼻胃管內的殘留餘奶,預防細菌生長及鼻胃管堵塞,也順道讓孩子補充水分。
  4. 鼻胃管反折並取下灌食空針筒,塞住塞子,即完成餵食
  5. 餵藥跟餵奶作法相似,會先將藥物磨粉以水溶解,用5cc針筒反抽,再連接鼻胃管注入。注入後一樣要用開水沖淨鼻胃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