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奉愛的教育,但是處罰無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DNA中,處罰只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迴避處罰,而不會迴避被處罰的那個錯誤,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死亡,父母的處罰,其實一點都微不足道,要在不傷害到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記住任何懲罰,那是不可能的事。

raw-image

試著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到底有什麼事被處罰,因而銘記在心的,我相信那都是一段段血淚,只有在內心深處造成足夠的傷痕,才能真正刻骨銘心。然而,如果可以選擇,自己是否希望為了哪一件重要的事,讓孩子心裡留下一輩子無法忘懷的創傷呢?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懲罰往往是一個令人困惑和備受爭論的話題。有些人堅持認為,嚴厲的處罰是管教孩子的關鍵,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溫和理性的方式更有效。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盡相同。然而,我們可以從DNA的觀點來審視這個問題。

DNA是人類基因的載體,它決定了人類許多生理和心理特徵。從進化的角度來看,DNA的目的是確保人類能夠生存和繁衍。因此,在面對威脅或危險時,DNA會引導人類採取自我保護的行為,比如逃避或反抗。這就是為什麼單純的處罰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原因。

當處罰一個孩子時,實際上是在威脅他們的安全感。孩子的DNA會自然地引導他們去避免這種威脅,但並不會真正讓他們理解錯誤的根源所在。相反,他們只會學會如何躲避處罰,而不會去思考為什麼某種行為是錯誤的。

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在殘酷的時代,死刑是最嚴厲的處罰,但它並沒有真正遏制犯罪行為的發生。相比之下,父母對孩子的處罰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

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人們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某些遭受處罰的經歷。或許是一次體罰,或許是一番嚴厲的斥責,這些往往會在內心留下深深的烙印。這種創傷不僅來自身體上的傷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打擊。

然而,作為父母,人們又豈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經歷如此痛苦的經歷呢?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留下難以治癒的心理創傷。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是被陰影所籠罩。

因此,人們需要找到一種更加睿智的教育方式,一種能夠真正讓孩子理解對錯的方式。這需要耐心地與孩子交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人們需要用愛心和智慧來引導孩子,而不是武力和暴力。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完全不能對孩子有任何約束和紀律。相反,需要給予孩子清晰的底線和界限,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和嘗試,在出錯的時候引導他們反思,而不是簡單地處罰他們。

總的來說,教育孩子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過程,需要耐心、智慧和愛心。瞭解單純的處罰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相反,人們需要尋找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方式,真正引導孩子走向成熟和獨立。這樣,下一代才能真正擁有健康和積極的人生觀。

avatar-img
36會員
95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舊時詞、今時劇, 微塵眾,夢紅樓, 綠何肥?紅何瘦? 知否知否李三瘦!
孩子收假了,發現到自己也放縱了好一陣子,再這麼持續下去實在不行,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警惕,也該收收心了。最近在新的電腦上,因為沒有自己習慣的無蝦米輸入法,一直成為自己偷懶的藉口。於是就趁著這個機會,決定來練習注音盲打。讓自己徹底擺脫糾纏了半輩子的無蝦米。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
你是不是喜歡她? 是啊!怎麼了? 她是我的好朋友,你怎麼可以喜歡她! 蛤?所以我應該討厭她? 當然不是,你怎麼可以喜歡我以外的其他女生,我們都已經結婚了。 因為我已經結婚了,所以不能喜歡妳以外的其他的女生?那你喜歡xxx(某明星)嗎? 那不一樣,她是我的朋友,不是什麼明星。 所以差別在
背起 原來即使用了背帶 除了空出雙手 負擔並沒有因此減少 急急出了門 因為小學校門那 有另一個等待 招招手 上了車 踩踏 帶著孩子回家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舊時詞、今時劇, 微塵眾,夢紅樓, 綠何肥?紅何瘦? 知否知否李三瘦!
孩子收假了,發現到自己也放縱了好一陣子,再這麼持續下去實在不行,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警惕,也該收收心了。最近在新的電腦上,因為沒有自己習慣的無蝦米輸入法,一直成為自己偷懶的藉口。於是就趁著這個機會,決定來練習注音盲打。讓自己徹底擺脫糾纏了半輩子的無蝦米。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
你是不是喜歡她? 是啊!怎麼了? 她是我的好朋友,你怎麼可以喜歡她! 蛤?所以我應該討厭她? 當然不是,你怎麼可以喜歡我以外的其他女生,我們都已經結婚了。 因為我已經結婚了,所以不能喜歡妳以外的其他的女生?那你喜歡xxx(某明星)嗎? 那不一樣,她是我的朋友,不是什麼明星。 所以差別在
背起 原來即使用了背帶 除了空出雙手 負擔並沒有因此減少 急急出了門 因為小學校門那 有另一個等待 招招手 上了車 踩踏 帶著孩子回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身為父母,我們無法期望孩子百分之百都照我們的想法去執行;因此,我們需要設立自己的大原則,並在其他方面抓大放小。這樣不僅是給予孩子寬恕,也是對自己的寬恕。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身為父母,我們無法期望孩子百分之百都照我們的想法去執行;因此,我們需要設立自己的大原則,並在其他方面抓大放小。這樣不僅是給予孩子寬恕,也是對自己的寬恕。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