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學會「帶風向」,育兒之路很順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在FB的育兒社團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類似的「管教無效求救文」。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打、罵、威脅、講道理」這些都是蠻力,不但無效,還只會換來反彈。


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提到,最高明的說服,不是使勁猛推,而是移除改變的障礙。


我自己也摸索出一套「幼兒說服法」,在育兒路上,如果懂得「帶風向」,小孩就會跟著你的思維走,至於要如何成功引導孩子也是有技巧的,在此分享我個人實際案例供大家參考。


​情境:洗澡時間到了,阿妮說要先玩完玩具再洗澡,她不要穿睡衣玩要穿美美的玩,在那邊大哭大鬧。​


【我的「帶風向」戰略分析】

1、正向增強法(強調好處):

「我們趕快洗完,媽媽就可以陪你玩XX(要是小孩最喜歡的遊戲)」、「洗完澡我們待會穿美麗的公主睡衣哦!」、「趕快來玩泡泡(她很愛玩泡泡慕斯)」...。


2、負向增強法(強調不做的壞處):

「不趕快洗澡的話,熱水會會被"泡澡怪"用完(參考自吉竹伸介的繪本《我有意見》)」,「不趕快來洗的話,水會變冷吱吱(台語),洗冷水澡會變成冰塊人(具體化+幽默元素)」、「不趕快洗澡的話,泡泡會消失,變"沒泡浴"了!」「不先洗澡的話,會變成"臭豆腐公主",我聞看看有沒有臭?(做一個聞的動作,下一秒,演出"臭到暈倒"的動作,小孩馬上破涕為笑)」。


3、減少轉換障礙(促使轉換):

讓小孩感覺洗澡的時間很短暫,「媽媽幫你洗"超級火箭澡"(很快的意思),你從1數到200我就洗完了,你來實驗看看」(挑戰小孩好奇心)。


或許你會覺得,小孩那有那麼簡單就被說服,媽媽說到舌頭打結、喊到燒聲,孩子還是聽不進去啊!


沒錯,除了運用「正向增強」(美白)、「負向增強」(拉黑)、「減少轉換障礙」3種戰略,還必須配合小孩的大腦容易理解的方式,使用「童言童語表達法」,才能達到溝通效果。


【童言童語表達法】的3個重點:

1、清楚生動

上面的例句,我用了「具體化」、「物品擬人化」、甚至用「演的」的表達方法,跟小孩連結,小孩就會秒懂。

《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一書提到:「擬人化,把溫度從無生命的攝氏4度,提升到人體溫度37度,形成現實扭曲力場,故事就出現了說服的力量。」


例如:小孩亂丟玩具,很多家長都知道跟小孩說,玩具會痛痛,他會哭哭,以此類推。

像是如果玩具不收,大人可以站在玩具的角度說,玩具說他好想回家,去跟他的玩具朋友們一起睡覺。

小孩不吃特定食物,我會站在食物立場說:「你看我很好吃,把我吃掉,變成你的營養我會很開心哦!」(不過不一定保證有效,阿妮有些食物堅決不吃,個人口味問題,這個比較無解。)


2、調動情緒

就行為設計理論,「感受」可以更快引起「行為改變」,情緒可以增強記憶,所以為何有人說「用打的會記住」,因為他連結到痛苦的情緒,當然,有智慧的我們,要用「正向情緒」連結,我最常用「誇飾法」、「幽默元素」強化溝通內容,你說的好笑,小孩就有興趣聽


另外,還可以使用「歌謠」說唱,大腦處理音樂與語言的區域很接近,利用音樂、節奏,可以幫助記憶,用熟知的童謠旋律自編詞,或使用現成的童謠,都是很棒的方式。


3、善用背景知識(基模)

我還經常使用「繪本曾出現的情節」或「小孩熟知或喜歡的故事或人物」作為例子來說明和解釋,孩子馬上能理解,所以平常就要和孩子共讀繪本,親子就有共同的背景知識。


​你有發現了嗎?

這些說話技巧都是為了要讓孩子「有畫面感」,否則,大人的話就像一串外星文。


大約3歲以前的孩子尚未建立社會化的意識,所以如果跟孩子講「你這樣,別人會不開心/媽媽會生氣...」之類的教導(情勒?),通常沒有什麼效果。

但是如果4歲以後,考慮到「與他人的關係」就很重要,這會幫助孩子有「同理心」。


每個小孩都是精算師,會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認為「先玩完玩具再洗澡」是對他有利的選擇,不是嗎?就經濟學而言,先享受的效益最高,只是小孩做的選擇和大人想要的不一樣而已。


有一個知名的「棉花糖實驗」,把棉花糖擺在孩子面前,孩子吃棉花糖是基於生理需求,如果加上其它「條件」(例如過5分鐘後再吃,就會再多給你1個棉花糖),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思考」而「改變」,自願延後吃棉花糖的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要別人「改變」決定,本來就不容易,所以大人要幫小孩「分析」事情的利弊,讓孩子感受到做這個選擇是「對他有利」的。


跟孩子溝通有點像「談判」,只是孩子更單純,考慮到A,就忘了還有B、C、D的因素,通常如果他想通了,自然就會做出選擇。


找到孩子關鍵需求--「拆地雷」

如果上面的方法無效,孩子還是一意孤行的話,也沒關係,就理解他,因為這是小孩的內在需求,在合乎情理、安全的情況下,我會稍微讓步,協調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選項。


或許有的家長覺得不能什麼事都順著孩子,會把孩子寵壞。

沒錯,我認為家長絕對要有原則。


如果無關是非善惡對錯,我會視情況而定,因為這就是現實。

這個現實就是,我們無法去「控制」小孩(任何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我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問題,在合乎情理下,我們會有彈性、會變通,讓事情圓滿。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我們給予多一點的包容和同理,是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站在孩子的立場,如果連自己最親近的爸媽都不同理孩子的需要、不回應他的需求,會造成孩子對人的不信任感,孩子會切斷和父母的連結,親子關係就是這樣慢慢的失去連結,很多親子關係到後來都走到冰點,不是沒有原因。


我想到有一次帶阿妮去上Lasy積木課,老師帶小朋友用積木作冰棒,下課前老師要收回積木,其中有一位小女孩怎樣都不肯把積木給老師而大哭,她的母親好說歹說都沒有用。


我低下身,跟小女孩說:「你很喜歡你自己做的冰棒對嗎? 你做的真好,這是什麼口味的啊? 你想吃看看嗎?」 (連結小女孩的心理需求,讓小女孩願意聽我說話)

我:「 那我們吃一口之後,有吃到了,就還給老師好嗎?」 (小女孩點頭)

我和小女孩玩假裝吃冰棒,她心中滿足了,就很順利把積木還給老師了,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


我看到,小孩暴怒情緒的背後,是小孩的純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或是尋求關注、或是反抗大人的決定.....,《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提到, 「如果想改變一個人,首先你必須先了解他。」只要大人細心觀察與理解,先連結,就好解決。


人的一生都在「做選擇」,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做決定」,比起「命令孩子做某項決定」,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每一次我們處理孩子情緒的問題,就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好機會,讓孩子學習面對問題,可以有多種思考方式和解決方式。


當你發現你能夠順利「破關」,恭喜你,你的孩子一定會愈來愈懂事,因為他會得到你的真傳,然後大人也會「信任」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是阿妮媽咪,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在這裡我想和你分享親子共讀心得、育兒心法、親子活動、說故事等,期待與您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