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普願眾生同生極樂 . 結語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人事環境 ‧ 極樂世界的眷屬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普願眾生同生極樂

往生論》總共有二十四首偈頌,讚歎極樂淨土之莊嚴,闡說修習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等五念門,勸往生西方。其中二十一首偈頌,都是在講二十九種莊嚴,這是「觀察門」,可見得觀察重要。觀察何以重要?觀察就是念,念就是觀察,念是心上真有,其他四門禮敬、稱讚、作願、迴向,自然具足。以下是迴向。

往生論》偈曰:「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天親菩薩造《往生論》,為了什麼?他只有一個願望,「願見彌陀佛」,這個願懇切,他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個人功德迴向。只有這一個目的,願意去見佛。

「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這是迴向眾生,普遍願與一切眾生,只要聽到他的偈子,讀過《往生論》的,能相信、能發願、能依教奉行,大家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論註》上說:「此四句,是論主迴向門。迴向者,迴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天親菩薩到這個時候,可以說他的功德才圓滿,如果要不生淨土、不見阿彌陀,他的功德就沒有辦法圓滿。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這是《往生論》末後的總結。《無量壽經》全部的經文,這個「章句」是講全部的經文,天親菩薩以二十四首偈頌總括說竟,說圓滿了。

結語

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薩功德成就。三種成就願心莊嚴,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結歸到四十八願。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往生論》上講的「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天親菩薩說得好:「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淨宗大德把這個清淨句也歸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清淨句,這句佛號就是真實智慧,這句佛號也是無為法身。這說明要往生西方淨土一定要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用真誠心、恭敬心來學習,才能契入境界,才能對淨宗真正生出歡喜心,生出信心、願心,願意老實念佛,目的在此地。

西方菩薩是十方無量剎土眾生念佛往生去的,十方剎土當然包括我們這個世界在內,只要求願往生的這些人,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往生的這些人差別很大,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下的有無間地獄,這些人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

有緣是什麼樣子?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懷疑,有堅定的信心。果然真信,就必須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統統放下,因為極樂是清淨國土,沒有絲毫染污。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條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還是去不了。

第三個條件,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淨宗所講的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往生就自在了。也就是我們念佛的心是否真誠,這關係到往生的品位。

總之,淨土法門是易行道,並不難,這個問題,全都在真信切願上。只要真相信、真想去、真肯念佛,條件就具足了

這些理、事,《無量壽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要認真讀,要認真學習,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要常常想,這一生決定要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輪迴,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不能忘記,它才有力量!願變成力,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附註一:《往生論》經文

《往生論》經文
(又稱為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或《往生淨土論》)

附註二:天親菩薩簡介

天親菩薩(也有稱為世親菩薩)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北印度。在家排行第二,哥哥是無著菩薩,弟弟是師子覺尊者,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薩。無著、天親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幾乎是無人不知。天親非常聰明,出家後依小乘的僧團,他造了五百部論。但他不信大乘,發表言論,毀謗大乘。

以後哥哥跟他講解大乘佛法,他聽後全部通達,並深自懺悔以往毀謗大乘的罪業,想割下舌頭來謝罪。無著菩薩就勸他:「即使你割一千條舌頭,也滅不了謗法的罪。能用舌頭謗大乘,也就能用舌頭宣揚大乘而滅罪業」。於是乎他回過頭來修學大乘,又給大乘經造了五百論,《往生淨土論》(又稱作《往生論》)是其中的一部。所以他被稱為千部論師。

天親菩薩讀到《無量壽經》之後得到很大的啟示,發現成佛的捷徑,所以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於是造《往生論》,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這一部論典文字不多,總共有二十四首頌,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個字,每句話都來自於他的真實體驗,這把《無量壽經》的要義都給我們說明白了。這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中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南無阿彌陀佛!

附註三:曇鸞大師簡介

《往生論註》註者曇鸞大師,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高僧,山西雁門人。少年出家,童貞入道。後來讀《大集論》發心為經作註解,寫到一半得了氣病,不得不停筆治療。由這次生病經歷,他感嘆人命脆危,旦夕無常,想先求得長生不死的法門,再來弘揚佛法。

這樣他就到江南拜訪陶弘景,請求仙術。陶弘景傳授他十卷仙經。他得了之後非常高興,動身返回北方。途經洛陽時,遇到印度三藏菩提流支,他問流支三藏:「佛門中有沒有長生法門可以超過仙經」?三藏說:「此方哪有長生不死的法?即使能長壽,不過暫時不死,終究要生死流轉,不值一提。真正長生之法,佛家才有」。

三藏把《十六觀經》授給他,說:「學此法門,就不再流轉六道,不再有禍福成敗、榮辱得失,壽命以恒沙劫數也無法計量,這是我金仙釋迦佛的長生法門」。

曇鸞大師聽了大喜,當即燒毀仙經。從此專修淨土觀。他自行化他,廣弘淨土法門,教化了無數眾生。東魏皇帝對他極為推崇,敕予「神鸞」的稱號。南朝梁武帝也對他推崇備至,天天向他所在的方向遙拜,尊為「北方肉身菩薩」。

一天晚上,曇鸞大師屋中出現一位梵僧,對他說:「我是龍樹,久居淨土,因為你勤修淨業,特來相見」。大師知道自己往生的時日已到,就集合徒眾,教誡說:「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弟子們高聲唱佛。大師自己向西念佛,頂禮往生。當時,數百位弟子都見空中有幡花幢蓋從西而來,天樂盈空,久久才息。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完)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 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 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 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 那要用什麼方法呢? 修淨土法門者, 必讀淨土五經一論, 可助自身把妄想淡化及斷掉, 作增上緣, 加強自身對淨土的響往及信心。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