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4)

想分享的概念是,現代製造業光是在前端基礎原物料,如鋼材這一塊,就涉及非常多的廠商了,而這些廠商各有專業,多數在不同國家,經理人的思維、文化皆不相同。到此為止,難道還不構成我們要謙遜的理由嗎?誰敢說自己可以一人抓到產業全貌,深信可以依靠個人之力,制定完美的產業政策?別鬧了,幾乎所有宣稱找到關鍵的政客,都走向罵奸商這條路,簡單好理解。(編:簡稱「騙票」對吧?)

上週講完流程了?還沒,記得鎳、鉻、鎢這些元素嗎?要製作各種不銹鋼,特殊鋼,欠缺其他元素可不成。

有沒發現,筆者沒有說挖鎳礦、鉻礦,鎢、錳、鉬等其他金屬元素,好像都不是稱呼為礦,這怎麼回事?若要查鎳礦、鉻礦,確實是可以查到什麼,但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就比鐵複雜,鐵是以氧化鐵形式存在,透過碳的還原可以得到生鐵。

礦物多以化合物存於地表,需外加能量還原

在地球上,鎳多以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如鎳硫礦、鎳硫鐵礦,一般採電解法精製。鉻也是一樣,常以鎂鉻鐵礦、鋁鉻鐵礦存在,除電解外有高溫還原等方式。

嗯,文組的朋友可能已經努力開視窗去G了,或許G了也不知道這在幹嘛。簡單說,就是鎳鉻的礦石形式,是多種元素的化合物,大家稍微想一下,鐵礦是氧化鐵為主,只要去掉氧就可以得到鐵,但鎳鉻有硫有鎂,金屬跟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這要怎麼還原?

沒辦法一次,得要透過很多道手續,一次次將不同元素從化合物內提煉出來,具體概念圖如下。

請別急著吐槽,這是最理想的狀況,給不了解工業製程的人,抓到那個還原概念。實際上的情況更複雜,國中理化有講過,某些元素的天性,就是喜歡抓住其他元素變成化合物,所以要把這種化合物分離,方法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找活性更大的元素去搶,另一個是用高能量的方式強迫分離。

但現實上,週期表就那些東西,活性大小都排好了,高活性的化合物,是要找什麼活性更大的去還原?透過其他化學反應,先將活性很大的化合物轉變成其他活性較小的化合物,或是變成有更多方式能夠還原的化合物,如圖。

圖隨便畫的,別當真的製程,只是要表達,通常一種活性大的元素A,可能以ABC三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存在,而我們只能先用化學反應,將之分離成其中兩部分,可能是某個XYZ溶液,可以分離出ABXY溶解在溶液中,而BCYZ變成沉澱物可以取出。接下去就是在透過其他方式,繼續分離,最後得出BC元素,但A可能因為活性太大,只能以另一種較簡單的化合物形式存在。

元素態礦物如何提煉?一般人只能略知皮毛

國中課本也說過,活性太大的金屬像是鹼金屬得放在礦物油內保存,避免氧化。所以A元素最後怎麼分離?用電、高溫去提供能量。

例如鋰元素,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電池需要鋰吧,但是鋰身為週期表第三位,每個背過鹼金屬的同學都還記得,這活性可大了。怎麼處理?自然界的鋰礦石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想也知道很難還原,所以人類的做法是泡硫酸來得到硫酸鋰,金屬鋰則是直接電下去,或用高溫加熱處理。你猜對了,氧化鋰的還原反應是吸熱,也就是熱量催下去就會分解。

是的,這些都是人類數百年的化學工藝結晶,再講一次,不是做那行的,我們不會懂那行到底在幹嘛,筆者講來講去也只是表面,頂多算中學知識程度。

鎳鉻是如此,那錳、鎢、鉬又怎麼處理,難道一樣超級無敵複雜?差不多,不一樣的複雜。

錳礦在地球上很多,但有經濟價值的很少,所以麻煩不要看到總產量就覺得可以買期貨了。錳礦石通常用酸去溶解,高溫更可以讓部分錳礦石變成氧化錳,問題在於錳礦石雜質很多,也就是得用很多道手續去雜質,更麻煩的是常見的雜質不是垃圾,而是其他有用元素。

龐雜的前置處理,卻只為產業冰山一角

鎢、鉬一樣多以化合物存在,有價值的礦石不多,要提煉出熔點這麼高的金屬,一般來說也是用酸鹼去溶礦石,得到比較好處理的化合物,然後將之還原出來。還原的方法也是很常見,用氫氣、碳、次氯酸鈉,或是高溫加熱皆可。講到這邊,或許有朋友已經開始發現到一些問題,這些礦石怎麼都要用強酸強鹼類的處理?

是啊,沒辦法,要講下去就得要上化學課,筆者只能簡單的說,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元素會以最舒服的方式在自然界存在,也就是結合力最強的方式,我們想要將之提煉,方法只有兩種,找出更強的結合方式取代,或是用更高的能量強迫分離。

這一篇講這些,是要讓各位朋友理解,事實上我們身邊大多數的現代材料,都是合金、化合物所構成,像是鐵要摻雜其他微量元素,變成各式各樣的鋼材,屬於混合物,必須在製造過程中添加。這些摻雜的其他元素,多半不能用化合物的方式丟到爐子裡面,而必須以元素型態混合。

這意思是,現代製造業,還沒到加工,只是原物料處理的部分,幾乎都得要通過破碎、洗選,再經過各種高腐蝕性的酸鹼溶液,有些活性更強的則要用很毒的化合物去反應,經過幾道手續,A化合物變成B化合物,B化合物再變成C化合物,之後才可以萃取出當中的純元素。

而這些現代工藝過程,先進國家早就有整套的回收設備,會想盡辦法將礦石中有用成分一個個提煉出來,所以成熟的產業體系中,原物料來源不見得是礦,也有回收業的部分。

難窺全豹的現代製造業,專家之言仍如坐井觀天

筆者想讓大家去思考的是,這些都要付出代價,你不可能找到一種低能量置換高能量的反應,這種過程通常都是放熱。我們多半都是採取消耗能量的方式,去將各種化合物中的元素提煉出來,再藉由其他消耗能量的製程,把這些元素加到其他元素、化合物當中,變成我們後端製程需要的原物料。

這還僅僅是講鋼材,光是金屬工業就非常之複雜,若再把化工業算進來,沒有人能全部搞懂的。凡一個人可以在當中一小部分,窮盡一生之力鑽研,成為這一區塊的專家,已經非常厲害。

編:更別提這種不知道是真蠢還是認知作戰的惡意謠言了


也因為如此,這讓我們在資訊獲取時,很難得到真正專家的意見,就像筆者常酸中文資料,三不五時就要提兩句中國最棒,可不是見不得人好,而是很簡單的一個常識,如果中國擁有這麼多超棒的礦區,也投入了生產,那為何大家還是買其他國家的?

總不能跟筆者說,因為大家都想賠錢去辱華吧。

賠錢才是關鍵,成本的計算才不是只有礦,從礦的位置到開採難度,開採出來後面的處理流程,有沒有能夠處理的機器,是否有足夠專業的人力等。

要考慮的,多著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