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獻給居住在台灣的你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移工已成為各國經濟與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東南亞移工在台灣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家庭照護、建築、製造等行業。然而,卻因為不了解、不熟悉等等的原因造成這些移工常常面臨歧視與不公待遇,因此這一篇文章獻給住在台灣,卻不了解台灣重要勞動市場的你。

從數據開始,2300 萬人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人口

截至2023年,台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根據勞動部統計,來自印尼的移工最多,約佔總數的40%,其次是越南和菲律賓,各佔30%和20%。這些移工主要分為社福(家庭看護、機構看護、家庭幫傭)以及產業(營建業、農林漁牧業、製造業)。

東南亞移工來台的原因

為什麼他們會選擇台灣呢?其中的原因相當多元,這裡簡單整理出一些因讓大家知道。

經濟需求:

大多數東南亞移工來台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台灣的工資水平相對於他們本國較高,可以幫助他們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例如,印尼和菲律賓的工人能夠通過在台工作,寄回家鄉的匯款支持家人生活和教育。

缺乏本地工作機會:

在許多東南亞國家,失業率高且本地工作機會有限。台灣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勞動力。特別是在家庭看護和製造業等行業,台灣對移工的需求巨大。

國際勞動力市場的推動:

近年來,隨著國際勞動力市場的全球化,跨國勞動力流動愈加頻繁。仲介機構和政府間的協議也促使了勞動力的跨國流動。例如,台灣與印尼、菲律賓等國家有著勞動力輸出協議,規範並促進了移工的來台工作。

明明聽起來很棒,但為什麼歧視/排斥卻仍然存在?

比起移工,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外勞」,雖然隨著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宣傳的力量,大家逐漸將「外勞」這個詞彙替換成「移工」,但仍然出現了

文化與語言差異

東南亞移工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家,他們的文化背景與台灣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誤解和排斥。語言障礙也使得移工難以與當地居民有效溝通,進一步加劇了彼此間的隔閡。


社會偏見與刻板印象

許多台灣人對移工存在刻板印象,認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僅適合從事低薪、勞動強度大的工作。這些偏見常常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使移工感到被歧視和不受尊重。


勞動市場競爭

有些台灣人擔心移工會搶走本地勞工的工作機會,導致薪資下降。這種經濟上的焦慮感進一步助長了對移工的排斥和敵意。


政策與制度不完善

台灣對於移工的法律保護和社會支持相對薄弱,使得他們容易受到剝削和不公平待遇。例如,許多移工在工作上遭受超時工作、欠薪等問題,但維權困難。



移工相關的NGO組織


  1.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 TIWA)

TIWA是台灣主要的移工權益保護組織之一。該組織致力於促進移工的勞動權益,提供法律諮詢、教育和培訓,並舉辦各種活動提高社會對移工問題的認識。TIWA經常組織抗議活動,呼籲政府改善移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


  1. 台灣勞工權益協會(Taiwan Labour Front, TLF)

TLF專注於勞工權益,包括移工的權益保護。該協會提供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調解和政策倡議,致力於改善移工的勞動條件和社會地位。


  1. 移工之家(Migrant Workers' Home)

這是一個由志願者組成的組織,專門為移工提供庇護、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移工之家還開設語言課程和技能培訓,幫助移工更好地適應台灣社會。


  1.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國際特赦組織致力於人權保護,台灣分會也積極關注移工權益。他們定期發布報告,揭露移工遭受的剝削和虐待,並向政府和社會施壓,要求改革政策,保護移工權益。


六、結語


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存在不僅填補了勞動市場的空缺,也為台灣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他們同時也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通過加強法律保護、提高社會認識和支持相關NGO組織,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改善移工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促進台灣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權平等和社會正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