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法。如果沒有辦法整理想法,這個跳來跳去的 idea 就會變得太過發散,常常拉不回來,無法收斂。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對於各種筆記方法也非常熱衷。無論是康乃爾筆記、卡片盒筆記,我都嘗試過。對於筆記方法,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這本《整理想法的技術》列出了十三種方法,作者福柱煥又加以細分為四種應用技術的領域。
其實,整理想法的技術多樣,卻萬變不離其宗。
對我而言,就是「曼陀羅圖」、「心智圖」兩大類。
尤其是「心智圖」,更是可以多元運用衍生出了利用 5W1H(Why、When、Where、What、Who、How)的「問題圖」和主題並列的「3 的邏輯樹」。
我是個非常喜歡心智圖的人,尤其是數位心智圖軟體修改方便,排版美觀。但最最重要的,則是透過心智圖,我可以很容易地把各項主題連結起來,不至於過度發散。
我小二的孩子,目前老師也正在讓他練習國語課文的心智圖繪製。藉由圖像、線條的連結以及色彩的應用,讓孩子對課文各個段落的印象更加深刻。
曼陀羅圖則是由九個九宮格所組成,每個九宮格都是一個方向,或是一個目標,圍繞中心目標的則是如何達成的方法,或是更次要的目標。
曼陀羅圖因為日本知名旅美職棒選手大谷翔平而聲名大噪,還是高一學生的大谷翔平在中心位置寫下了自己的目標「八球團第一指名」,周圍便放射出為了這個目標,他必須在體格、控球、心理狀態、球質、球速等等八個方向所進行的規畫。
雖然心智圖與曼陀羅圖都可以將思維發散,不被眼前所局限。但相較之下,心智圖較有一種延伸的感覺,而曼陀羅圖則可以將大的目標切割而較小目標,以利我們完成逐步往中心的大目標前進。
將整理想法的技術應用於工作企畫或是閱讀整理上,都是常見應用的例子。
但是,「整理想法的技術也可以應用於人生嗎?」答案是可以的。
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是「寫日記」、「人生座標圖」以及「願望清單」,前後兩者都很容易理解,但「人生座標圖」是什麼呢?
「將 X 軸代表時間,Y 軸代表情緒指數,決定期間後,在時間上寫下核心關鍵字並標點。」
標記出標點後,再將每個點連結起來,形成如同折線圖一般的圖表,便是「人生座標圖」。
人生座標圖的用意在於幫助我們將自己的情緒與事件連結起來,讓我們更深刻地得知「什麼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以及「什麼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藉由意識到「自己喜歡什麼」以及「自己討厭什麼」,來幫助我們更聚焦在「我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是覆盤時可以嘗試運用的技術之一。
數位時代加速的不只是科技,還有人們對於資訊汲取的速度,以及資訊迭代的速度。時間與專注力,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或許有人會說:「我的工作不需要企畫,我也不用閱讀,我不需要整理自己的想法。」
但實際上,即使沒有實質的需求,我也非常建議大家練習運用心智圖及曼陀羅圖來整理生活。
原因在於,整理想法可以清空我們的腦袋。
就像是電腦需要釋放快取記憶體一樣,將想法整理出來,讓紙筆或是軟體成為記憶的載體,我們的大腦就可以進行思考、推理、判斷,而非記憶。
事實上,所有整理想法的開端都是「記錄」與「分類」,無論最終它們呈現出來是心智圖或是曼陀羅圖,都是「記錄」與「分類」的結果。
因此,只要開始記錄,再加以分類。如果可以的話,定期的「覆盤」,重新看過一遍自己記錄下的內容,看看是不是可以串連的部分,或是陳舊的資訊已經可以刪除了。
如此一來,我們也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技術」,整理我們的腦袋以及人生。
(個人推薦心智圖軟體:Xmind)
《整理想法的技術》
作者:福柱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