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忠於自我慾望 | 解開內心枷鎖

忠我|直播6/15 pm8:30

在前幾周和朋友們聊到『感受自我』以及『突破心中制約』的議題,

繼而使我提出『凡事要忠於自我』的概念。

 

相信這個忠於自我的想法並不是我最先發表的,

我也不是最後一個提起的,

因為這是我們在這世上身為人的一天,

就要不斷面對的誘惑與挑戰。

 

在我的生活中,

需要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時刻,

幾乎填滿了我有意識的時間,

雖然在學習這個能力的初期耗費了許多精神與時間,

但也因為曾經投入過,

造就現在我可以將自我對話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只要眼前出現一件需要思考『想不想要』的問題,

我幾乎都能對自己誠實的問答,

並決定出一項八成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當我做到這個地步,

身邊許多的煩惱都漸漸地消失。

 

對我來說生活中的煩惱幾乎都源自於慾望無法被滿足,

這些無法被滿足的慾求,

小至經過速食店就想來隻蛋捲冰淇淋,

大到突然想買張機票獨自前往日本避暑,

只要心中出現【我想要,但又得不到】的狀態,

我們就會感受到莫名的痛苦,

而且這些【求不得】都會在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狀態之下,

像是灰塵一樣,

在心裡的角落留下一處灰灰的汙點。

 

這些汙點又稱為遺憾。

 

當這些小汙點逐漸堆積,

慢慢的將原來乾淨的地方佔據,

甚至影響了我們的心理,

就會產生所謂的『負面情緒』。

這些情緒可以是後悔、憤怒、怨恨,

它就像一個黑暗版本的自己,

有自主意識,

有自己的想法,

它會試圖影響我們的判斷,

降低投注在正事的精力,

更糟糕的是它會搶奪身體的主控權。

一旦我們的身體為它所掌控,

就會做出一系列反常的行為,

並且隨著情緒的波動出現攻擊他人或自我傷殘,

而當這些【感情用事】的衝動過去,

當事人又為先前不假思索的行動感到無比的後悔。

這一次次的循環也讓大腦逐漸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

產生【我不配得到】或【這是世界欠我的】兩種極端的想法,

到了這個地步的人幾乎沒有辦法挽救,

因此我們必須在自己剛剛進入負面的循環,

或是已經進入但還沒有陷入的太深前,

釐清自己的慾望從何而來,

並且開始正視自己擁有灰暗的一面,

然後嘗試打理這些陰暗的角落,

接著找出心中平衡光與暗的的方式,

甚至讓自己黑暗的一面適時的轉變為幫助他人的能力。


※※※※※※※※※※※※※※※※※※※※※※※※※※※※※※※※


第一步;對自己誠實

我必須說這是一切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走向終點的最後一步。

誠實的面對自己和野獸一樣擁有本能的慾望是一件不被社會認同的事。

這就像許多漫畫與小說中高傲的精靈族,

因為壽命可長達數千年,

所以發展出超越其他種族的魔法、科技與智慧,

並且打從心裡的瞧不起所有在他們之下的一切,

並且產生【與他族接觸是不潔的行為】這種高高在上的文化。

 

而這樣的文化也普遍存在於現實的人類心中,

畢竟我們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智慧發展最先進的物種。

而這種自認更接近神的想法,

自然無法接受自己與其他生物一樣,

擁有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

甚至連繁衍種族最基本的性都被否定為不齒的行為。

但我們可以想想,

就連這個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神明【釋迦摩尼佛】,

也在成佛之前帶兵打仗、享盡榮華富貴、沉溺酒水淫慾,

爾後成佛還保有發怒的可能性。

 

而我們只是再一般不過的平凡人,

卻自認自己可以無視壓抑慾望的困難如登天,

就妄想只用一個念頭就把所有干擾自己的慾望拋諸腦後,

這不是天方夜譚,

那什麼才是?

 

當我意識到不可能將所有的慾望壓抑,

感受到自己看到美食會不自覺地吞下口水,

體會到遇見心儀對象的怦然心動,

認知到眼前有利可圖就會出現壞念頭,

就會了解自己其實和野生動物沒甚麼不同。

 

但是,

相同的部分僅僅只有99%,

不同的那1%就是我們擁有【感受自我的能力】,

這包含情緒、想法、慾望等等。

 

第二步;感受自我

感受可以從情緒開始,

只要身為人就一定有情緒,

即便我們為了社交、為了體面掩飾了一部分,

但心裡總是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最真實的感受。

因此我們可以從日常中最常見的喜怒哀樂開始。

 

以我來說,

在生活中會感到開心的時刻相對多,

例如在格鬥的訓練中成功的練成事先訂定好的招式,

在閱讀書籍後整理出有用助於自己成長的資訊,

或是在電玩遊戲中艱難的取得一場進階賽的勝利,

這些良好的感受讓我的生活充滿價值感。

 

但是換個角度看看我所在的世界,

就會覺得在訓練當下非常的枯燥乏味,

接下來的幾天又必須重複那看似沒有意義的動作,

而且還必須承受運動所帶來的延遲性痠痛。

 

或是在閱讀文字的當下,

根本沒辦法立刻得到推薦人所說的,

能夠幫助人一生的知識,

還要接受自己讀過一遍後,

摸不著頭緒需要從頭再讀一遍的煩躁感,

甚至讀了兩遍後還是體會不到這本書哪裡好。

 

就像這樣,

明明就是在一樣的世界做一樣的事,

但就因為我們選擇用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

所以得出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

 

但這個轉換視角的方法,

並不是要傳達轉換心境就能得到解脫這種虛無飄渺的理念,

而是透過建立多樣化的觀察視角,

幫助我們在無法立即跳脫或持續改變環境的狀態下,

暫時讓情緒維持在相對好的狀態。

 

而長期維持好情緒是為了形成自我價值的要素之一,

同時也是我們接受『自己擁有慾望』不需要被撻伐的關鍵。

就以金錢來說,

當我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就需要金錢的支持,

如果努力將工作做得比身邊的人更好,

值得公司提供比其他人更好的薪水來挽留我們,

那提出加薪就沒有甚麼好猶豫、自卑的。

 

只不過,

若是自己每天渾渾噩噩、不知為何而努力,

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

才願意付出點心力應付了事,

那心裏自然會出現許多的被剝奪感,

進而產生更多不必要的慾望,

覺得自己如此付出應該得到回饋,

或是乾脆認為成長、變得更好的機會根本不屬於自己,

掉進不斷怪罪他人和自我貶低的泥淖。

 

所以感受自己的情緒是為了確認當下的狀態,

改變視角試著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也只是應急的措施,

真正運用【感受】能力的方法是;

知道自己有所需求與慾望,

進而心甘情願地做出努力與對的選擇,

並且光榮得承認我們願意先愛自己、尊重自己、對得起自己,

才不會持續做著違背心中理念得努力,

讓心中那【不滿足】的怨恨持續累積,

甚至危害世間。


 ※※※※※※※※※※※※※※※※※※※※※※※※※※※※※※※※


PS.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理解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邪門歪道,

就以台灣猖狂的詐騙來說,

他們根本不在意自己滿足慾望的同時,

會不會招惹其他人以至於被挾怨報復,

而這也是下一篇之後會提到的【如何滿足慾望又不會被說閒話】。

 

直播說給你/妳聽

 

下一篇繼續連載。

 

第三步;區分行為與行動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