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專題式學習,才可讓孩子與學習保持真實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透過專題式學習,才可讓孩子與學習保持真實的連結

透過專題式學習,才可讓孩子與學習保持真實的連結


專題式學習非主題式教學,前者會藉由一個驅動問題引發出更多問題,進而從各個管道獲取答案,專題內容可為自己建立牢固的連結;後者到最後通常只會將物件束之高閣或留照片回味,學生的學習並未能持久而有影響力。

因此,我覺得專題式學習也可被認為是「實用」、「有目的」且「統整」的學習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讓孩子透過實際參與,再提出驅動問題,孩子才可清楚明瞭後續所做的每個決定背後的「為什麼」,像是多問孩子:「你認為我們要如何做,才能了解更多?」、「你注意到什麼?」、「你想知道什麼?」、「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你覺得我們怎麼樣才能找到答案呢?」、「你打算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問:「你有什麼問題嗎?」

《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一書也提到這個觀念:「統整不是把各學科分門別類的整合在一起,而是反映學習內容在世界上實際發生的方式。」所以若要發揮「統整」效用,必須幫助學生將「正在學習的內容」及「為什麼學習這些內容很重要」連結在一起。當學習與幼兒生活相關時,孩子才會更容易參與學習。

我們大人的角色,必須試著成為孩子學習的促進者,而非主導者或權威。


------------------------------------------------------------------------------------

參考資料:《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

avatar-img
23會員
106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讀慢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