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不對,食之無味 - 閱讀和自我成長的關鍵】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逛書店時不經意看到一本書,拿起來看卻發現看不下去,默默地把書放回去。這時候的你在想什麼呢?是覺得自己知識濃度不夠?還是覺得作者深度不夠?


我們或許都有吃高檔料理,但覺得不怎麼好吃的時候吧!價位高不等於保證好吃,因為口味是「因人而異」的。這正如書籍一樣,頻率不對,食之無味;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書也是人寫的,我想人與人之間也有不同的頻率,不同頻就難以共振。很多時候沒有誰對誰錯,合不合適很重要。


有時候,我們在閱讀時會遇到與自己頻率不對的書,這並不意味著書不好,或者我們的閱讀能力不足。這就像我們在高檔餐廳品嚐到的食物,即使是名廚製作,也未必符合每個人的口味。這不是食物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味蕾的問題,而是口味的差異。書籍亦然,一本書若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也許只是它的頻率與我們的當下狀態不符。


頻率不對,食之無味。這句話在閱讀中尤為貼切。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發現它的內容無法吸引我們,或者閱讀起來感到艱澀,這時候不必勉強自己。我們可以輕鬆地將書放回書架,繼續尋找那本與我們頻率契合的書。因為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場艱難的挑戰。


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每本書的背後都有一位作者,他們通過文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觀點。然而,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並不一定適合每一位讀者。這並不意味著這本書沒有價值,而是它的價值可能在其他讀者那裡得以體現。就像我們品嚐不同的料理,有些人喜歡辛辣,有些人則偏愛清淡,這只是個人偏好的差異。


書也是人寫的,我們與書之間的關係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的觀點和行為無法與我們共鳴,這並不意味著誰對誰錯,只是我們的頻率不同。同樣地,當我們遇到一本無法引起共鳴的書時,不必苛責自己或是作者。合不合適,才是閱讀的關鍵。


也許幾年後回頭一看,我們會對當初放回書架的那本書有了新的體悟。那時的我們,經歷了更多的人生經驗和思考,可能會發現那本書正是我們需要的指引。又或者,幾年後作者出了新書,這次的內容正好與我們的頻率契合,讓我們感同身受。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閱讀旅程,但我們可以在當下,尊重自己的閱讀偏好和感受。不對頻的書,不必強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總會遇到那本與我們頻率契合的書,帶來深刻的啟示和感動。閱讀,是一場與書和自我對話的旅程,讓我們隨心而讀,靜待與書的共振。


#閱讀 #哲維說書 #自我成長 #選書 #學習


⭐️ Facebook(梁哲維)

⭐️ Instagram(@s210428)

⭐️ Youtube(哲維說書)

⭐️ Podcast(OHMYBOOK|哲維說書)

大家好,我是哲維,目前經營Youtube頻道[哲維說書]及Podcast頻道[OHMYBOOK|哲維說書],專為沒時間閱讀的朋友, 把書中精華說給你聽。 期待接下來的日子裡 能與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願世界因有我們而變得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期2023的年假有10天之久,或許很多人只會規劃好好玩樂,但如果可以加以稍微運用一下,或許我們可以彎道超車,在農曆年後有一個更不一樣的自己。 1. 好好規劃睡覺、玩樂、陪伴 或許一整年的你都沒有好好睡覺、好好休閒、好好陪伴,可以把握過年時間好好做規劃 【睡覺】:建議是1.5小時的倍數,可以是7.5小
〔前言〕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在追尋著被定義出來的標準,來獲得名次與獎項,進而獲取「成功」。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只能以輸贏來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嗎? 《長勝心態》的作者是領導力教練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她曾經是奧運划船選手,代表英國國家隊參加三屆奧運與六屆的世錦賽。她發現在過去
〔前言〕 我們常以為想要改變一個人,應該要增加他的推力,比如說一直用他的夢想重複提醒他,或是靠大量的激勵技巧來說服一個人,但往往得到的結果都是曇花一現,甚至出現像是抗藥性的現象,一次下的猛藥要比一次重才管用,最後就疲乏了。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
看完這本書之前,從未想過原來是限制性信念,讓我們把錢推遠遠的 ,當我們對錢有著不合理的信念,卻遲遲沒有覺察,始終很辛苦。 書中結合了「吸引力法則」、「業力種子法則」、「荷歐波諾波諾」這些宇宙法則,讓我們知道怎麼消除限制性信念,拿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當我們全面療癒和金錢的關係,讓錢自動流向自己,
《祕密》最新實用版!分享吸引力法則成功案例,以及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帶領你更深入探究:如何將吸引力法則應用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領域:人際關係(愛)、健康與金錢! 這本是哲維看過秘密系列全集當中,最推薦的一本,真的讓我非常驚艷,書中非常淺顯易懂地在「關係、健康、金錢」三大領域,寫下清楚紮實的實踐吸引力
期2023的年假有10天之久,或許很多人只會規劃好好玩樂,但如果可以加以稍微運用一下,或許我們可以彎道超車,在農曆年後有一個更不一樣的自己。 1. 好好規劃睡覺、玩樂、陪伴 或許一整年的你都沒有好好睡覺、好好休閒、好好陪伴,可以把握過年時間好好做規劃 【睡覺】:建議是1.5小時的倍數,可以是7.5小
〔前言〕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在追尋著被定義出來的標準,來獲得名次與獎項,進而獲取「成功」。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只能以輸贏來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嗎? 《長勝心態》的作者是領導力教練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她曾經是奧運划船選手,代表英國國家隊參加三屆奧運與六屆的世錦賽。她發現在過去
〔前言〕 我們常以為想要改變一個人,應該要增加他的推力,比如說一直用他的夢想重複提醒他,或是靠大量的激勵技巧來說服一個人,但往往得到的結果都是曇花一現,甚至出現像是抗藥性的現象,一次下的猛藥要比一次重才管用,最後就疲乏了。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
看完這本書之前,從未想過原來是限制性信念,讓我們把錢推遠遠的 ,當我們對錢有著不合理的信念,卻遲遲沒有覺察,始終很辛苦。 書中結合了「吸引力法則」、「業力種子法則」、「荷歐波諾波諾」這些宇宙法則,讓我們知道怎麼消除限制性信念,拿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當我們全面療癒和金錢的關係,讓錢自動流向自己,
《祕密》最新實用版!分享吸引力法則成功案例,以及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帶領你更深入探究:如何將吸引力法則應用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領域:人際關係(愛)、健康與金錢! 這本是哲維看過秘密系列全集當中,最推薦的一本,真的讓我非常驚艷,書中非常淺顯易懂地在「關係、健康、金錢」三大領域,寫下清楚紮實的實踐吸引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