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者會被取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本文寫自2023年五月。ChatGPT跟各種AI算圖橫空出世。

  原本本文中間有演示一遍我如何使用AI,但ChatGPT已經更新到四代,許多我提及的缺點已經改善,所以刪除。因此本文體量變得很小。

  以下原文:

  這半年來,創作界大概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AI算圖、產圖;還能產出文章,而且這些文章有模有樣,讓人可預期地擔憂總有一天「創作」這件事是否會被取代。目前這個進展還在加速,不少末日預言都跑出來了。

當時我很快在臉書上寫下一些想法,算是有廣傳一陣子,如果各位去年年底看到一些瘋傳的文章(2024補上),可能有一篇是我的這樣。

  我先從「歷史學習者」,而不是「創作者」的角度來談這件事。

  第一,要知道,人類歷史進展到這裡,已經是太陽下無新鮮事。你各位擔心過、煩惱過的問題,古人都有過,他們沒有滅亡,也沒有被取代,人口還越來越多。不管是古老的「文字」衝擊到的「哲思」、科學革命帶動「典範轉移」或「觀看世界的方式」改變、「照相機」衝擊藝術家、「紡織機」衝擊工人等等,每一次幾乎都會有人說人類要滅亡,但顯然都沒有預言成功。這次恐怕也不意外。

  第二,機械是否會取代人這件事是非常古老的命題。我可以負責任地跟各位說,我跟理工科非常無緣,我活到今天基本都跟文史為伍,我從小到大每天每月每年幾乎都會有人在我耳邊說我會被取代,這個沒用巴拉巴拉,然後我現在還在這裡打這篇文章。

  第三,可以跟各位提一個比較有希望跟正面的例子,就發生在文史界。

  如果在座各位有台灣人應該會記得「維基是否會取代歷史系」這個月經問題,有一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當時我們不叫AI,我們比較會稱呼為「資料庫」or「大數據」(現在這兩個詞都退潮了)。實際上,文史科系在這波AI革命之前就已經在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人文科系始終是一個比較弱勢的存在,我們不是在被挑戰,就是在被挑戰的路上,早就見怪不怪了。我人在學校的時候,研究所曾和圖檔所合開一門課,有一堂課的課堂作業就是「歷史系是否會被資料庫取代?」。

  作業結果非常有意思,歷史系的學生強烈希望這玩意變得更好用一些,來當我們的助理,讓我們不用去煩惱枯燥乏味的建檔作業,可以把心力放在辯證和詮釋上,工作會更有趣得多;反之,擔心人文科系會被取代的同學都是圖檔所的同學。這件事發生在三、四年前,遠在AI革命之前。

  為什麼人文科系好像反應沒有這麼大,或者說,我們對於這樣的動盪和革命大多都抱持著「大江東流擋不住」,甚至躍躍欲試的心態?因為人文最本源的問題之一就是思考「我們和機器有什麼不同?人跟別的東西有什麼不同?人是基於什麼而存在?」--這問題幾乎貫穿古今,哲學系出身的同學可能可以體會。

  不只哲學系,歷史系出身的同學可能也聽聞過「蘭克史學」。蘭克主張對史料進行客觀的、理性的、科學的分析、整理和呈現,力求不參雜主觀,只要這樣整理出來的史料和書寫就能呈現真實的歷史。這在當時引起大辯論,蘭克的死穴在於:你要怎麼證明整理史料的人有無客觀?要知道,史料排列的順序都能改變一個人對事實的判斷和詮釋--甚至史料的誕生很多時候就是出於主觀,像是日記、書信、投稿文章之類,有什麼從一而終的標準進行判斷嗎……等等。

  PS:蘭克的主張雖然很多缺陷,後人也有很多誤解,甚至影響到今天,但他的「科學方法論」是確實地影響了後來的史學方法。此外,要注意,蘭克提出這種主張,主要是想反擊/修正當年已經走火入魔的民族(神話)史學,史學研究應該回歸到檔案這些基本史料,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為國家和政治服務。

  

  綜合來說,人類總是希望和追求純粹的理性。因為「理性」往往有一種超脫的美感和標準,我們天生對這個詞彙有敬畏心,不單單只是因為理性帶來了觀察/衡量世界的標準,帶來產值和變現,更因為我們人類打從心裡知道我們始終是感情的囚徒,那是一種「得不到的最美」心理在作祟。

同樣地,我認為這次AI革命,人類依舊是老毛病發作,敬畏起這純粹的「理性」了。


結論:

  「AI是否會取代創作者?」

  那就要先問,什麼是「創作」?我在測試AI的過程中,AI不停地呼籲遵循道德,而且很喜歡把結局導向正向的,或負面毀滅的成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問問題時,也經常用「正」、「反」、「合」的申論手段,什麼都講,但也等於什麼都沒講。AI無法幫人做出選擇,也不敢做出選擇。極致的理性就是什麼都說,但也什麼也不選,終究還是需要人下場去「選」。

  為何人類的「創作」有高有低?有褒有貶?就是因為裏頭有無數的技術和選擇,難聽一點說,如果「優秀的創作」能被運算出來,古往今來天才作家早就有人會把運算和配方弄出來。即便是寫作書不停問世的今天--也有人喊「寫書的比讀書的多」--依舊沒能有個準確的運算說「這樣辦就會跑出好作品」。

  不過,不可否認,AI依舊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以下是小弟淺見,給各位參考,預作準備:

  一、大量的廉價產出會出現。

  這幾乎是可以馬上確認到的,無論是論文、文學創作、還是正夯的算圖,因為AI可以把話講得真真假假、煞有其事。算徒能攫取最主流的繪圖風格,想必很多低階的文字工作、繪圖工作都會消失,這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二、真正的資訊和知識會更難獲取。

  承上,因為大量廉價品的出現會充斥在資訊流,我們能觸及到的東西會有越來越多的垃圾,尤其網路。因此判斷和鑑別資訊管道的能力就非常重要,請各位養成一個習慣--盡可能花錢來獲取資訊,免費的東西先懷疑三分不會錯,因為未來真正的資訊獲取成本會提高。

  三、真正應該讓創作者害怕的,不是AI,是品味。

  好的創作者來自好的讀者支持。好的設計師來自好的客戶。

  但當AI製成大量的廉價品出現時,很可能會左右大多數人的品味。尤其台灣,有許多「差不多就好」、「隨便幫我寫寫/畫畫」、「華國美學」的民眾和老闆,AI會更進一步養慣這些人的胃口,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很可能會拉著創作的主力往下沉淪--因為大家是靠這些人吃飯的,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救起來就難了。

avatar-img
31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前言:原文可在PENANA上找到,是我在蕉園上點閱率最高的系列文。雖然說教了好幾篇,但本人的小說作品從未得到什麼實質的肯定(得獎OR出版),自己也沒有去驗證,僅憑多年來的直覺與經驗寫的,並不一定是正理。
  2022年-2023年年中寫的兩篇文章併在一起。閱讀議題通常是因為書市經營問題跑出來的;寫作議題通常是有老人家出來說教而跑出來的。這兩篇文章大致涵蓋我對台灣人閱讀與寫作的看法。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前言:原文可在PENANA上找到,是我在蕉園上點閱率最高的系列文。雖然說教了好幾篇,但本人的小說作品從未得到什麼實質的肯定(得獎OR出版),自己也沒有去驗證,僅憑多年來的直覺與經驗寫的,並不一定是正理。
  2022年-2023年年中寫的兩篇文章併在一起。閱讀議題通常是因為書市經營問題跑出來的;寫作議題通常是有老人家出來說教而跑出來的。這兩篇文章大致涵蓋我對台灣人閱讀與寫作的看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avatar-avatar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avatar-avatar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ChatGPT作為一個重要的創作和交流工具,對創作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使用ChatGPT進行創作的正反說法,從各個角度分析這些意見,並提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ChatGPT作為一個重要的創作和交流工具,對創作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使用ChatGPT進行創作的正反說法,從各個角度分析這些意見,並提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