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之間的愛,相似又不同於情人間的愛,也就是說,它是從「母愛」中延伸的,因此便多一個過渡或轉折的面向。如此,事情就變得複雜很多很多。」
回想過去,好像沒在說「父愛」這東東,有的只有古書中(幾十年前的文章也叫「古書」)硬梆梆的規訓、指導、訓斥,那根本不是「愛」啊!之前(幾十年前)的文章中作者提到的,他感受到父親的愛,都要花幾十年或是一輩子的時間去得知,是從幾個微小的動作中「讀」出來,從來沒跟父親本人確認過,這根本是猜謎或是自我解釋嘛!
「父愛」是怎麼形成的?跟生了小孩後就自然知道怎麼當母親,「母愛」就自然會「流出來」了,是一樣的說法。
有一陣子,有位拉朋友,T,來參加活動時,到處問在場的女性:「爸爸的意識是怎麼形成的呢?」沒人回答她,有小孩的人懶得回答,也沒研究,沒小孩的更無從回答了,當時也忘了問她,為什麼有這個問題呢?
我猜,以前的爸爸最具體的想法是:「是我的種子,我的種子生出來的。」還有,要賺錢養他,這是最具體的2個連結,其他的就看他的造化了。還有,媽媽的態度,媽媽做了什麼?有的媽媽很會「造」爸爸的型,孩子對爸爸的認知是媽媽造出來的,不是爸爸本來的樣子。
講到愛,「我賺錢養你,給你讀書,給你XX,就是愛你了。」只是孩子要的不只這些,想從爸爸那裏得到的,如果有的話是幸運;沒有的話,大家不都是這樣的嗎?
爸爸是家裏的陌生人,孩子甚至會「怕」他,或不喜歡他,討厭他,避著他。當一個人長期跟家人不講話、不溝通,偶而有事要說,或有重大事情要討論時,跟人家是多麼地難溝通啊!
媽媽靠著這個爸爸的權威和男人(比較有權力、比較「重要」的人)讓自己比較有權力。「爸爸回來,我告訴爸爸,他會打你。」
「讓爸爸知道了,你就慘了。」
「爸爸說XXX」媽媽不敢說是自己的意見,怕小孩不聽她的。
以上這些是不是很熟悉呢?
我同事說,她爸爸過世的時候,她媽很擔心大嫂(她媽的媳婦)會欺負她。怎麼有這種擔心呢?她媽這一輩子都「靠」她爸無誤。
我媳婦說:「我小時候,老師說回家問媽媽,我心裏想,為什麼要問媽媽?我都問爸爸。」爸爸參予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表現比較好,在她們家身上得到印證。孩子們長大後,全家每個人老是提媽媽沒讀書,什麼都不懂。
■我先生的姪女跟著我們在同一個社區裏買了一間公寓,她請仲介找到後,是請我先生幫忙看、確認、談價錢什麼的。
簽約的那一天我也有去。看她先生坐在那裏,一句話都沒說,要他簽名的時候他簽名。事情就「辦完」了。房子是他「買」的。
■我同事的公公過世的時候,她用了她的人際關係找葬儀社,挑選出3家給她先生決定,她先生選一家,她將過程跟我說完,接著說:「然後說,葬儀社是他決定的。」
■有一年的暑假,我在山裏辦了一個小孩的活動,需要交通車接送小孩,我去找家裏斜對面的私立小學,請他們的小型交通車幫忙,談妥了。
每天我都跟著搭,看到有一個司機,我覺得他的頭腦沒有很靈光,聽起來他工作的時候,他太太都跟著。他負責開車,其他的,像:跟我們談,小孩的路線安排,上下車的招呼等,還有很多的瑣事都是太太做的。
■小時候,在鄰里中看到有幾個很能幹的女人,有的先生很差勁,但都維繫著這個婚姻,拱他坐上位,不忘在需要的時候給他面子,將功勞歸給他。因為當年,很多事情要有男人坐在那裏,或出面才辦得通,男人只要坐在那裏就好了,其他的太太會辦妥。我看了心裏很不平,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男人天生就得到許多好處,這種隱而不見的事情不是每個人看得出來的。
爸爸負責賺錢和外面的事情,媽媽負責家裏的事。「大事」規爸爸管,「小事」媽媽負責。
這也是常見的。有的媽媽說,她帶了3個兒子,有2個是她生的,另外一個是兒子的爸。
依我知道的,是不明顯的、隱晦的、迂迴的、不說的、用物質表達的,還有是從媽媽的嘴巴裏說出來的,像:「爸爸是愛你們的,只是他很忙。」
小孩很快就長大了,終其一生,會不會一直在尋找父愛呢?我也不知道,我是沒有啦!等一下,在尋找先生的時候,會不會在找一個可以照顧我,讓我「依靠」的先生,像爸爸一樣的呢?這我更不知道了。
覺得沒什麼話好說的父愛,也寫了這麼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