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合作社:探索合作經濟的多元想像

每年7月的第一個週六是「國際合作節」,剛好可以來聊聊最近在研究的「合作社」議題。談到合作社,不得不介紹「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顛COOP踏查報告」這本書,由陳怡樺於2016年透過群眾募資,前往合作運動起源地──大不列顛,採訪了29個合作社及機構,透過分享國外合作的多元實踐形式,讓我們得以反思國內是否有機會嫁接其經驗,解放傳統的雇傭關係,用合作經濟帶來永續經營的力量與思維。

raw-image

合作社是什麼?

回答這個大哉問之前,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合作社」應該是校園裡販售各式商品的地方吧!而學校裡面的合作社全名其實是「學校員生消費合作社」,為提供校內教職員工生基本服務、辦理學校相關業務之合作組織。除基本的經濟消費外,主要功能為連結學校活動與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社會生活之能力。(依各校經營情況,我是沒有太有感覺就是了...


而回到合作社是什麼的問題上,依合作社法第1條第2項,合作社指的是

依平等原則,在互助組織之基礎上,以共同經營方法,謀社員經濟之利益與生活之改善,而其社員人數及股金總額均可變動之團體。

在社會上,我們最常聽到的應該是「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張「共同購買、綠色消費、友善環境」的消費型合作社(共同購買,直接向農友採購,讓農友可以穩定安心的生產)。

故依其經營業務,合作社可以說是非常多元的,分為10多種不同的類型,像是:生產、運銷、供給、利用、勞動、消費、公用、運輸、信用、保險等。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有趣的案例吧!

第8天雜貨舖勞動合作社

位於大學城區牛津街上,已有近50年歷史的The 8th Day,是曼城裡不消費動物的先行商鋪之一,並和周邊的合作社形成緊密的網絡關係。「不要管理階層的營運結構」是社員們的共識,錄用後會先簽訂六個月的短期勞動契約,除了測試求職者外也是給予其對合作社運作磨合的時間,滿六個月後再依社員投票是否續用。

上帝創造了七天,第八天是人要讓自己過得更好,世界更好

Bristol 信用合作社

「想擺脫資本主義蠶食鯨吞的命運,要從自己的貨幣開始」共同創辦人Chris直言。

「Bristol Pound」貨幣作為流通工具,促成了對話、人群與社區的連結,藉共同的貨幣使用建立信任關係,而這是真的可以流通的貨幣,發行三個月內已超過三百個店家響應,店家也期待作為Bristol的一份子,並將其視為一種正向宣傳。

最酷的是2012年市長候選人George Ferguson表示當選後的薪水將以Bristol Pound支領,使Bristol Pound的能見度大幅提高,也使2015年Bristol 獲選為歐洲綠色之城。從在地社區貨幣躍升為對這座城市的認同。

小結

「一人一票」、「共同決策」是合作社的根本精神,可以看出有相同目標的人可以創造出不可小覷的力量,台灣可以從上述案例中探索合作經濟的多元想像,並試圖借鏡可學習的地方,像是合作教育的加強,透過「實際合作」的方式讓真正具有相同信念的人自然留下;合作不一定基於相對弱勢,而是可以強強聯手等。以及台灣普遍對合作社缺乏應有的認知,甚至合作社從來都不是新鮮人的求職選項,這也是社會創新發展所需努力的環節,讓更多的人認識多元的職涯選項,並讓其公平地成為我們想投身其中的選擇!

參考閱讀

實踐之中,勇於自省才能自覺──關於《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康椒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