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後定時復習,不是很快樂嗎?」但,聽音頻訪問傅佩榮,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想想也對:國高生中生最恨的就是每天的小考,那些小考就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不但沒帶來快樂,反而就是痛苦的來源。所以如果”學而時習之"依表面意思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那孔子的說法就不符合現代的狀況了。何況要學的那麼多,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時不時的就復習一下呢?也因此,依傅佩榮的說法,你在讀古書時,最少要問:這句話為什麼要說?(在什麼情況之下說的)以及:從這句話中我們學到什麼?換言之,這話在現在可能有什麼意義,如何跟現在的生活相結合?



 學,時,習的意思

孔子當時,學習的主要教材有五經和六藝,五經是偏學術性的系統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描述性知識,是跟事實、理論等有關的知識;六藝是屬於技術性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程序性知識,是跟技術,實做等有關的知識。孔子當時上述學習是貴族才有資格的,為的是做官,為的是國際外交。可是孔子的論語中很多是跟為人處世有關的對話,因此這兒的"學"也應與做人處世的學習有關,綜上述,我們可以把「學而時習之」的"學"分成三類,分別是五經—描述性知識;六藝—程序性知識;以及做人處世之道。

「學而時習之」的”時”有準時,按時,時常,不時,定時、適時(適當時候"使用,試做” 傅佩榮: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適當的時候去練習驗證,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的"習”則有預習、學習、複習、溫習、練習、行為習慣(曾仕強說法: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不時複習養成行為習慣,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不同教材的學,時,習

因此,「學而時習之」,針對五經而言,應該是熟背後,按時複習,並思索可以用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為什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適用於此;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適用於此。)

「學而時習之」,針對六藝而言,應該是學習後,不斷的練習、精進、與專家切磋琢磨直到自動化的境界。

「學而時習之」,針對為人處事而言,應該是遭遇到狀況時,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檢討看看自己的處理是否恰當?有無缺失?如何改善?因而"時習之"是針對個別狀況適時應用練習,並隨時進行檢討,以養成良好的應對方式—行為習慣。


小結 

聽傅佩榮的受訪,原來古哲經典是可以如此學習的,受教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