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後定時復習,不是很快樂嗎?」但,聽音頻訪問傅佩榮,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想想也對:國高生中生最恨的就是每天的小考,那些小考就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不但沒帶來快樂,反而就是痛苦的來源。所以如果”學而時習之"依表面意思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那孔子的說法就不符合現代的狀況了。何況要學的那麼多,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時不時的就復習一下呢?也因此,依傅佩榮的說法,你在讀古書時,最少要問:這句話為什麼要說?(在什麼情況之下說的)以及:從這句話中我們學到什麼?換言之,這話在現在可能有什麼意義,如何跟現在的生活相結合?



 學,時,習的意思

孔子當時,學習的主要教材有五經和六藝,五經是偏學術性的系統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描述性知識,是跟事實、理論等有關的知識;六藝是屬於技術性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程序性知識,是跟技術,實做等有關的知識。孔子當時上述學習是貴族才有資格的,為的是做官,為的是國際外交。可是孔子的論語中很多是跟為人處世有關的對話,因此這兒的"學"也應與做人處世的學習有關,綜上述,我們可以把「學而時習之」的"學"分成三類,分別是五經—描述性知識;六藝—程序性知識;以及做人處世之道。

「學而時習之」的”時”有準時,按時,時常,不時,定時、適時(適當時候"使用,試做” 傅佩榮: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適當的時候去練習驗證,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的"習”則有預習、學習、複習、溫習、練習、行為習慣(曾仕強說法: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不時複習養成行為習慣,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不同教材的學,時,習

因此,「學而時習之」,針對五經而言,應該是熟背後,按時複習,並思索可以用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為什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適用於此;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適用於此。)

「學而時習之」,針對六藝而言,應該是學習後,不斷的練習、精進、與專家切磋琢磨直到自動化的境界。

「學而時習之」,針對為人處事而言,應該是遭遇到狀況時,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檢討看看自己的處理是否恰當?有無缺失?如何改善?因而"時習之"是針對個別狀況適時應用練習,並隨時進行檢討,以養成良好的應對方式—行為習慣。


小結 

聽傅佩榮的受訪,原來古哲經典是可以如此學習的,受教了。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一年前 不懂 現在 我還是不懂🙄🙄🙄 一年級 弟子規 二年級 三字經 三年級 孝經 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背,而且還要讀經會考啊🙄🙄🙄 落落長 真的不知所云欸 除了羨慕小孩的記性之外 這真的.....沒有意義啊..... (來: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隨便抽一行,你來解釋一下!
Thumbnail
過去多多少少都有在學習語言和運動甚至是藝術 有繼續學習的 也有已經放棄的 感謝曾經風吹日曬也堅持去上課的自己 或許對工作、對生活毫無幫助 卻讓自己生活似乎有點意義 新領域-塔羅 今年似乎是學習的一年 想學很久的塔羅 可能是我到處釋放出學習的意願 可能是宇宙接收到我想學的訊息
比如你要年輕人學習新的事物後,要思考整理嘗試融會貫通,這時對方應該不懂思考整理是什麼意思,你可以說:「學習後不思考,就像是你一個月前看的串流影片一樣,笑一笑就忘光光。」 學習如果像娛樂一樣看完就忘,你的學習就只是消遣,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思考學到什麼,整理並開始運用。 學而不思,如同做飯但不品
Thumbnail
俗話說不管任何經歷,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道理(無論各方面的知識、概念、理論)都是能無師自通的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一年前 不懂 現在 我還是不懂🙄🙄🙄 一年級 弟子規 二年級 三字經 三年級 孝經 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背,而且還要讀經會考啊🙄🙄🙄 落落長 真的不知所云欸 除了羨慕小孩的記性之外 這真的.....沒有意義啊..... (來: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隨便抽一行,你來解釋一下!
Thumbnail
過去多多少少都有在學習語言和運動甚至是藝術 有繼續學習的 也有已經放棄的 感謝曾經風吹日曬也堅持去上課的自己 或許對工作、對生活毫無幫助 卻讓自己生活似乎有點意義 新領域-塔羅 今年似乎是學習的一年 想學很久的塔羅 可能是我到處釋放出學習的意願 可能是宇宙接收到我想學的訊息
比如你要年輕人學習新的事物後,要思考整理嘗試融會貫通,這時對方應該不懂思考整理是什麼意思,你可以說:「學習後不思考,就像是你一個月前看的串流影片一樣,笑一笑就忘光光。」 學習如果像娛樂一樣看完就忘,你的學習就只是消遣,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思考學到什麼,整理並開始運用。 學而不思,如同做飯但不品
Thumbnail
俗話說不管任何經歷,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道理(無論各方面的知識、概念、理論)都是能無師自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