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28)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28)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這個吸氣和吐氣,慢慢吸然後慢慢吐,整個動作從外表看不出來。不是像我們在水裡游泳那樣,是很細很寂靜地慢慢吸氣,慢慢吐氣,吐氣的時候觀想身體每個毛細孔都在吐氣,都在排出濁氣。

我們的皮膚本來就是會呼吸的,嬰兒在母胎裡面的時候就是胎息,那個時候皮膚就能夠呼吸,通暢無阻。從母體出來之後,隨著我們的妄想、飲食各方面,慢慢毛細孔呼吸變得不明顯了,但還是會有。

所以我們這樣觀想,它不只是個假想。透過你的觀想,濁氣從皮膚的毛細孔排出去,做一到三次吐納。

吐納是為了幫助避免我們打坐的時候息不合(和?)。不合分為「風相」、「喘相」還有「氣相」這三種。這三種息相,其實是心的三種表現,就像鏡子的影像一樣,它是心相的一個影現。

我們先說「風相」,風相就是太緩。我們說我們要保持專注和放鬆,如果專注力差了,心沒有能夠專注地守在所緣境上面,而是在打妄想,東飄西飄,或者有時候雖然不是妄想,但這個所緣境若有若無,太緩了,這時候就會有風相。

風相就是說,呼吸的聲音是粗重的。所以我們呼吸變得粗重,有風相的時候,就代表這個心已經妄想太多了,或者這個所緣境沒有很執持地去掌握它,這是風相。你看我們平常打妄想的時候,尤其在起貪瞋煩惱的時候,我們的呼吸會變很粗重、急促,那個就是風相。

第二個「喘相」。喘相就是相反,太急了。我們希望我們打坐的時候呼吸是綿綿密密的,這是個正常過程,不是你刻意去調,不是刻意要吸氣、憋氣、引導氣,不是的。

它是個過程,就是說,透過你氣息的長短,來觀察你的心是否寂靜。所以說它是個指標,而不是要讓你去刻意放慢呼吸,不是這樣的。

我們打坐的時候,有的人會不自覺地控制自己放慢呼吸。比如說我們三三四念佛,或者數息,觀息的進出。有的時候人太緊繃,他或者是希望這個氣息比較長,或者是在觀察所緣境的時候太用力。

如果三三四念佛的時候,觀察佛號聲音太用力太專注,希望佛號的聲音能夠很清楚地在我心中顯現出來,這個時候呼吸就會變得澀,變成喘相。觀數息也是一樣。在觀呼吸的時候,這個影像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它清楚一點,就不自覺地用力去觀這個影像。

你心用力的時候,身跟息都會跟著緊繃,息的緊繃就是喘相。

所以有時候有人打坐,坐到後來就感覺氣不順,胸悶,這就是喘相。出現喘相就代表你用功的時候心太用力了。你想抓住所緣境的形相,太用力了。這時候要提醒自己放鬆,不要不自覺地去控制呼吸,這樣會緊繃,影響到自然呼吸,就會變成喘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