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直面死亡大約是在十年前,那是一年最後一個上班日,早上抱持著過完今天就過年放連假的愉快心情,到了公司還沒正式開始工作就接到陌生來電,來電的是派出所員警,他說我父親身體不適現正在醫院急救,瞬間愉快心情消失,我立即跟公司請假趕往醫院,到了急診室跟護理師說了我父親的名字,她跟我指了方向,我快步過去打開半掩的簾子,病床四周並沒有醫生或是護理師,只剩下電擊急救等儀器還有我父親冰冷的身軀。
混亂悲傷的過程略過不談;因我在大學後便沒跟父親同住,而他身體因早年揮獲在後來患有糖尿病,於過世前幾年開始需定期洗腎,本以為他是單純身體不適在睡夢中過去,但在處理後事的過程中接到另一位交通員警的電話,才知道原來父親在過世前一星期左右曾與公車擦撞出過車禍,但他不曾與家人們提過,事發後也是跟司機說沒事就直接回家,是後續發現身體不適在女友陪同下去醫院做檢查才知道有髖骨骨折出血情況,於事後報警處理;在去警局了解相關事宜後,員警建議我們做「司法相驗」,這樣可以清楚父親突然離世是否與那場車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當時我不懂何為相驗,他簡單告知我是同意法醫可能做解剖,但若是解剖前家屬不願意,可以拒絕要求;我跟同行的堂哥討論思考後,不願意讓父親走的不明不白,加上員警告知可以拒絕所以簽署了同意書。
那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也是第一次接觸到只能在電視電影上出現的法醫;讀書時期很愛看港劇,港劇中以法醫職業為背景的劇情的不少,對於我來說那是一份需有巨大勇氣與神聖的職業,許多不明死因的人因法醫的解剖而了解他們在生前最後的遭遇,所謂「屍體會說話」,需要的就是由法醫來相驗負責找出背後隱藏的一切;電視演的很美好,但實際上要親自去面對時還是很猶豫,尤其還有來自長輩的反對,於是在第一次於殯儀館做完相驗後與法醫的談話,他告知我以觸摸及觀看等方式無法了解我父親真正死因,後續要做解剖的動作才行,我回覆他如果我們拒絕不做解剖是否可行,他直白的跟我說簽署同意書後大體就是屬於國家的,家屬是沒有能力去拒絕他們的要求;我心中大為震驚,因這與當初員警告知的完全不同,心裡忍不住有所埋怨;但法醫同時也軟性的勸解,若想要明白父親離世的確切原因,那麼的解剖是必須的,且解剖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需要開腸剖肚,只需要一小部份檢體,事後法醫也會完整的做好縫合,不會讓死者走的沒有尊嚴,所以我最終也只能含淚同意。
報告書在不久後就出來了,詳細死因也完整列出,後續這裡就不多贅述,但為何這次文章會聊到父親離世的相關事宜,主要是因為閱讀了西尾元所著的《不平等的屍體》一書,我便直接想到了那年關於我父親獨居猝然離世一事。這本書作者本身從是法醫工作,他以多年來的實務經驗,從解剖這些大體的各種死因,觀察到來自這社會上的階級不平等,如因貧困更容易導致的死亡,在2016年1~8月他所屬的法醫教室紀錄中共解剖了117具大體,其中就有25例是領救助金的人,佔比達到21.4%,甚至在117例還有身份不明的人,所以實際上貧困之人的死亡率其實只會更高。
若提到貧困所帶來的死亡,很多人往往會想到「餓死」,但實際上所包括的範圍其實更大,如書中提到因貧困所帶來的酒精依存症,因生活不如意一些人寧願將所剩無幾的救命錢拿來買酒,法醫解剖時往往發現腹部沒有一絲食物,但卻有因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或是肝功能不全等等;另外也有因營養不良導致的糖尿病,如長期以單一食品為主食,像是麵包吐司等較便宜容易果腹的食物,但它同時易使血糖不穩進而產生胰島素阻抗的情況引發第二類糖尿病;作者也曾解剖過一具50歲的無業男性屍體,從他的身體情況可以明白他過去的十多年因入不敷出,長期以泡麵為生,不只身體無法獲得正常的營養,還有嚴重的脂肪肝等肝功能不全情況,另因營養不良導至身體虛弱而凍死,還有即使身患疾病但卻無力繳交住院開刀及治療費用等最後不治身亡,這皆是因貧因所帶來的死亡。
再來是孤獨死,這是近年在關切獨居族群很常被提及的話題,在日本其實孤獨死並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例如在北海道孤獨死定義為死亡後「超過一週」才被發現,但在鹿兒島則認定「超過兩日」即屬孤獨死。然不論死亡幾日遺體才被發現,「排除自殺與他殺,並且於自宅內無人照顧」,此兩條件是孤獨死在定義上的共識;其實我跟父親的聯絡並不會十分緊密,除了每月固定通知孝親費入帳,可能一兩星期才會通一次電話問候身體情況,若不是因為他每周早上有固定專車接送洗腎,且他向來十分準時等候,這次卻讓司機遲遲等不到人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接送人員察覺異常緊急報警,我父親也不會在死亡不超過半天就被發現送醫;作者書中描述,每年送往他們教室解剖的遺體形形色色,有很多是在死亡很久後才被發現,甚至陳屍家中超過一個月的也不在少數,在2015年間在他們教室的解剖人數有320具,其中獨居者就佔了46%;在解剖獨居者遺體時,他時常會想:「要是他不是一個人生活的話……」作者沒有將話說完,但我想大家都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若他不是一個人生活的話,是否在遇到狀況時就有家人可以為他及時送醫,提高生存機會;比如作者曾解剖過一具六十歲男性遺體,情況已確認是凍死,但因他的經濟狀況良好,家中也安裝了空調,凍死實在很令人匪夷所思,最後在解剖後斷定為腦內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但其實一開始狀況並不算嚴重,若是當時有人可以為他叫救護車,那麼他一定能免於一死,但由於他是獨居狀態,在房內倒下後因無法動彈最後只能因寒冷而凍死。
👇👇 👇本集shorts 👇 👇 👇
另外現在老年化社會關於老老照顧(失智症與死亡)也是很需要受到重視的一環,在其中一篇實例裡,八十多歲的老翁獨自照顧七十多歲失智的老婦,老婦因在浴缸洗澡時無法獨自起身尋求丈夫幫忙,卻因腳滑不甚跌入浴缸,將原本攙扶她的老翁坐壓在水中,最後導致丈夫溺死,而當派出所接獲一直聯絡不到夫妻的親戚報警資訊趕往住處,才在浴室裡發現失智的妻子還坐在溺死丈夫的身上,整件事令人感到唏噓難過不已;老老照顧時,負責照顧的人要對抗自己一年年衰弱的身體,此次事件可以說是代表了老老照顧的嚴峻現實;台灣近年來很流行各式各樣的長照、失能險,台灣社會福利的不足讓大家慢慢意識到需提早準備老年安穩的生活或是減輕下一代的負擔,但長照險並不便宜,不算其他醫療險等費用,若要足夠單位的長照險許多都是月付5000起;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般人的薪資所得若是扣除房貸、房租及日常生活開銷,每個月若要再另支付醫療+長照約7~8000/人的費用,其實許多人是無法承受的,當然中產階級以上的族群可能就沒這方面的困擾,但普通家庭甚至以下該如何負擔,若沒有長照、失能險,再加上年紀大了無法工作沒有持續收入,若晚年存款不足,在面臨老、病、殘等情況時,貧困等問題將再現,不平等的社會經濟型態就是這樣不斷循環下去。
而本書所謂的不平等,除了有社會階級(經濟)的不平等,也有解剖率的不平等,以日本來說各地方縣市因負責的法醫人數不同(不足),可解剖的遺體有相對有限,如台灣現在每年需法醫解剖案件逾千,但目前都靠法務部法醫研究所4名專任法醫處理,三總法醫中心2名病理醫師在取得法醫師資格後兼任法醫協助解剖鑑定,維持法醫鑑定案件水準,專業人員是嚴重不足;另有藥物檢測的不平等,在2014年的京都「氰化物連續殺人案」中,女犯人就是以毒物殺人,當初作者在知道相關案件後心中一涼,因犯案地區其中兩位男性受害者就居住在作者負責的解剖地區,但他在驗屍報告中從來沒有看到關於氰化物中毒相關字句,在急忙翻閱過去的解剖紀錄後才發現,遺體根本就沒有送來解剖,警方可能依當時情況判斷受害者為病死,以一般案件結案;其實診斷「氰化物中毒」很困難.若沒有事先懷疑,是不會使用特殊檢測儀器分析,最終都會是以一般死亡做結案,同樣,許多藥物毒物也有相同的狀況。
在閱讀完《不平等的屍體》後,雖然作者是日本人,他的數據與處理案件也都是來自日本,但台灣跟日本皆屬東亞社會,在戰後社會經濟形態也日漸相似,所以書中所提一切其實離我們都很近,近到可能隨時會發生在你我身邊,在書中也把這種不平等的「階級差距」作為關鍵詞,介紹了「貧窮」、「孤獨」、「衰老」等社會弱勢群體目前所處的狀況和真實解剖案例;許多人也許對他人的死亡漠不關心,但卻沒有想到這也是自己隨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打開電視看著新聞的跑馬燈,社會上隨時有人因各種原因而生命消逝,若有讀者能因讀到此本書而開始考慮如何讓自己所處社會能變得更好,那麼改變社會的契機就在的你我之間。
本集YOUTUBE收聽連結 👇 👇 👇 👇 👇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
聯絡我們: chatkeyout@gmail.com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 l Spotify l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