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判斷學術創新的真實價值。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首先,當你覺得一個點子很新時,要問自己這個新意是對你個人的知識面來說新穎,還是對整個研究領域來說都是新穎的。如果是對你的知識面很新,那可能只是因為你還不熟悉該領域的相關文獻。此時,你應該仔細查看該篇文章的引用文獻,了解這些文獻如何幫助構建了該文章的核心觀點。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了解文章中引用的核心文獻,是識別新穎點子的關鍵。如果你發現自己對這些主要引用的文獻不熟悉,那麼要深入學習這些文獻,了解其對研究領域的貢獻。這樣,你才能更清楚地識別出這篇文章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跨領域視角


當你有足夠的學術積累,能判斷出文章的點子在整個領域中是新穎的,下一步是思考這個點子對於哪個領域來說是很不意外的。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跨出原有的學術邊界,探索其他領域的已有知識和技術如何應用到自己的研究領域中。這樣的跨領域視角能為研究帶來新的啟發和創新。


▋產業支持的影響


最後,如果你無法追溯到文章點子的新穎來源,很可能這篇文章背後有某個公司或產業的支持。企業可能提供了特定的經驗或指導,這是該領域的公開文獻所難以捕捉到的。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研究背後的實際應用價值,以及與產業界合作的重要性。


總之,判斷一篇學術文章的真正新穎性,需要深刻理解該領域的文獻基礎,並能靈活運用跨領域的知識。同時,要保持對產業支持影響的敏感度,以全面評估學術創新的實際價值。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首先要能「立言」, 你需要很會寫作,很會紀錄,很會溝通, 能夠潛移默化將周遭的人的想法與你同步, 再來要能「立功」, 你指路,他們實踐,一起做出成果,立下功勞。 你開始理解,你團隊的成員成功,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最後要能「立德」, 也就是不居功,將Credit 多給合作的人,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Threads上的朋友問到數學系的人是怎麼看數學? 在我的經驗上,在數學系一二年級的時候會覺得數學是神, 在數學系三四年級的時候,因為要找工作了,才發現自己變成神的祭品。 我想數學系最有價值的能力會是「數學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例如工程數學的內
▋CD法的基本原則 CD法,即Create by Doing,是一種即興創作的方法。這種方法鼓勵創作者隨意記錄當下的想法,而不必過多關注文章的結構或主題。這種自由寫作的方式能幫助創作者打破寫作的束縛,更加自然地展現思維過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捕捉瞬間的靈感,也能讓作者的想法在書寫中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首先要能「立言」, 你需要很會寫作,很會紀錄,很會溝通, 能夠潛移默化將周遭的人的想法與你同步, 再來要能「立功」, 你指路,他們實踐,一起做出成果,立下功勞。 你開始理解,你團隊的成員成功,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最後要能「立德」, 也就是不居功,將Credit 多給合作的人,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Threads上的朋友問到數學系的人是怎麼看數學? 在我的經驗上,在數學系一二年級的時候會覺得數學是神, 在數學系三四年級的時候,因為要找工作了,才發現自己變成神的祭品。 我想數學系最有價值的能力會是「數學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例如工程數學的內
▋CD法的基本原則 CD法,即Create by Doing,是一種即興創作的方法。這種方法鼓勵創作者隨意記錄當下的想法,而不必過多關注文章的結構或主題。這種自由寫作的方式能幫助創作者打破寫作的束縛,更加自然地展現思維過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捕捉瞬間的靈感,也能讓作者的想法在書寫中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他從古代文獻中得知科學,這東西。
Thumbnail
1. 資訊來源: 檢查視頻中引用的資訊來源是否可靠和權威。 2. 事實核查: 嘗試交叉驗證視頻中的主要觀點和聲明。 3. 專家意見: 尋找相關領域專家對這些話題的看法。 4. 一致性: 觀察創作者的內容是否前後一致,或是否存在矛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今網路資訊中使用引人注目的標題,吸引讀者的心理和方法。標題經常使用誇大的效果來吸引讀者產生好奇心,因而點閱。然而,這些標題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實,讀者需要保持冷靜的思緒,以避免誤導。請給小編一個喜歡,或者打賞稿費贊助,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更多的內容。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探討如何運用創造性思考來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他從古代文獻中得知科學,這東西。
Thumbnail
1. 資訊來源: 檢查視頻中引用的資訊來源是否可靠和權威。 2. 事實核查: 嘗試交叉驗證視頻中的主要觀點和聲明。 3. 專家意見: 尋找相關領域專家對這些話題的看法。 4. 一致性: 觀察創作者的內容是否前後一致,或是否存在矛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今網路資訊中使用引人注目的標題,吸引讀者的心理和方法。標題經常使用誇大的效果來吸引讀者產生好奇心,因而點閱。然而,這些標題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實,讀者需要保持冷靜的思緒,以避免誤導。請給小編一個喜歡,或者打賞稿費贊助,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更多的內容。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探討如何運用創造性思考來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