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42)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42)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就像我們拿放大鏡來看一個很小的東西。這個東西很小,必須用放大鏡來看。我們用放大鏡來看的時候,這個東西的影像是非常清楚的,雖然小,但是非常清楚。

我們入定的時候也是一樣,你心的寂靜分、住分成就之後,呼吸會越來越微細,但同時你心的觀照力也會越來越強,所以還是應該看得很清楚。

念佛更是這樣。念佛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寂靜,你的明瞭分也會提升。

剛開始默念佛號的時候,因為住分、寂靜心不夠,可能就只有嘴巴念的聲音的五六成、六七成的清晰度,那是因為心的穩定性不夠。

就像你站在湖邊,湖面上倒映出來的影像絕對不可能像鏡子那麼清楚,因為湖水會蕩漾,會有波紋,會有漣漪,所以這時候會顯現影像,但是不會像鏡子那麼清楚。

當你定越來越深,心中寂靜分越來越成就(圓滿?)的時候,正常情況下你的明瞭分也會越來越清楚。念佛、持咒都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持咒到後來自然而然地能夠在放鬆的情況之下越念越快,除了三寶的加持之外,再就是因為心在成就寂靜分之後,明瞭分也會隨之增加。

所以你要判定你這一座坐得好不好,不能像以前一樣:我覺得我心很定,我坐得很舒服,不能用這麼粗糙的方法來判定。你的判定方法應該是說,我有沒有明瞭分?我有沒有寂靜分?這兩分缺一不可。

因為專注,所以成就明瞭分;因為放鬆,所以成就住分、寂靜分。

比如說念佛,你就去觀察,第一個,我在這一座當中佛號是不是很清晰?第二個,我的心,能念的心是不是很穩定?

如果說你覺得隨著入定,我的心越來越寂靜;隨著心越來越寂靜的時候,我的佛號影像,所緣境的影像也是越來越清晰。那麼你可以說你這一座坐得很好。而不是說我這一座坐得很舒服,我這一座坐得妄想很少。這都只是一個基本而已,並不是真正判定三摩地的標準。

你這一座的三摩地好壞的判定原則就是這兩個:明瞭分、寂靜分。除了這兩個,其他都不是判定的標準,這個很重要。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

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