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讀後感|等待在夜裡被捕:一個民族發生的悲劇,不會只限於單一民族或地區。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已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塔依爾認為中文讀者有了解維吾爾人情況的必要,因此中文版的問世對他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壓迫統治與專制獨裁有一個傳染性特點,那就是壓迫一旦開始就無法收回。」從「今日新疆,明日香港」到「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個民族的殞落到一個極權的擴張。

「一個民族發生的悲劇,不會只限於單一民族或地區。」

當中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維穩」政策後,人民開始在當地看見以防禦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之名的監控、去人化的集中營與大抓捕。當這套對維吾爾人的做法得到成功後,也同樣被套用到其他民族上。

在香港不難察覺的加強監控、越來越多非本地人的湧入慢慢滲透本地人、新智能身份證RFID 功能、對於運動被捕的青少年提供「再教育」、大濫捕、內化的紅線讓市民自我噤聲等。已故捷克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曾描述那是「後極權社會(post-totalitarianism),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紅線,植根和內化了政治權威,變相成為監控系統的一部分。

相較於二戰時期納粹物理性囚禁的集中營,隨著現今監控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老大哥對人民的監控變得更具入侵性和分散性。政府除了能拘禁你的肉身,還能監控你的思想。它通過分析個人的行為軌跡,例如生活習慣、談話記錄和書信往來,來判斷一個人的思想。歐威爾也曾在《一九八四》中描述這種無處不在的監視,

「你必須習慣這種生活(並讓習慣變成本能),永遠假設自己發出的任何聲音都會被竊聽,除非在黑暗中,否則一切行動皆受到嚴密審視。」



獲得自由,卻不真正感覺自由。

在作品的尾聲,作者寫道「獲得自由,卻不真正感覺自由…到美國後常有一種倖存者的羞愧,認為自己能出來、獲得自由,親朋好友卻可能遭受懲罰,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後來我們雖然適應新生活,現在有了孩子,各方面比較穩定,但到現在那種負罪感都還沒消失。」即便作者肉體上成功逃離,但精神上卻從來未曾離開過他的土地。有部分碎裂的靈魂,和那些沒能逃出來的,永遠留在了那片不能再踏足的土地。

那些被迫離開家園的流亡者,被迫踏上只去不返的旅途。他們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卻不感覺真正的自由。倖存者的羞愧總是會在快樂的時刻幽幽的浮現,提醒著此刻的自由是踐踏著別人的犧牲而換來的。

見證本身就是一種反抗行為

歷史最怕的是真相被遺忘。因此,如作者這樣的回憶錄顯得別具重要。歷史上,終究是勝利的一方去改寫歷史,但他們不能改變我們作為當事人的記憶。集中營倖存者李維在最後一部作品《滅頂與生還》中指出,時間會對主體的記憶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成點、模糊、公式化,或者受到後來聽聞的影響。因此,

「寫作者必須在現場的毒霧還未完全散退,趁記憶碎片尚有餘溫、傷口還未結痂之時,打撈將要被遺忘的物事,為終可能被麻木與疑懼閹割的情感托印,存記那些曾經有幸遭遇的生命樣態。」

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

‧̍̊˙· 𓆝.° 。˚𓆛˚。 °.𓆞 ·˙‧̍̊

書名|《等待在夜裡被捕:維吾爾詩人的中國種族滅絕回憶》 Waiting to be Arrested at Night: A Uyghur Poet’s Memoir of China’s Genocide

作者|塔依爾・哈穆特・伊茲格爾 Tahir Hamut Izgil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3/11/08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咖啡贊助: @onemorepage.alv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等待在夜裡被捕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