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AI工具是教學的阻力還是助力?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帶著全人類走向一個嶄新的世界,它讓各個行業產生質變,無論喜不喜歡,每個人都必須迎接由此而來的種種挑戰。
在教育現場,AI工具大大衝擊了教師的「授業」功能,以國文課來說,ChatGPT會根據使用者輸入的問題來蒐集資料並整理成簡要的文章,這就導致學生不再願意專心聽課或是踏實鍛鍊寫作能力,從而影響整體學習狀況;或者像Gamma可以免費一鍵生成PPT,製作簡報也就變成不那麼需要積極學習的技能,因此,從無到有,自行消化資料再重新架構並產出成果,對多數學生來說變成很少有的經驗。
既然大勢所趨無法改變,老師們應該要如何因應?如同李開復在〈AI時代,有思想的人生更出色〉中所說的:「如果我們能在農耕時代接受騾馬作為人類的協作對象,在現代社會接受機械、車船與人類共同協作,那為什麼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接受AI這個好幫手呢?」在AI時代的國文課堂中,莘莘學子需要學會怎樣的能力?又可以怎麼學呢?以下,將分享本校於112學年度參加2024旺宏教育基金會「閱讀科學找樂子」專案徵選的經驗。
貳、範例:以「AI繪圖生成器」推動科普閱讀
要在中學推動閱讀,「科普書籍」是較難入手的一個類型,因為這類圖書知識量大,故事性又不高,學生通常是望而生畏。然而,市面上還是有不少針對青少年撰寫的科普好書,只是,需要學校老師設計教學方案來引導閱讀。
Openbook閱讀誌是臺灣的專業書評網站,每年末,都會邀請專家選出適合大眾閱讀優良出版品,頒發「Openbook好書獎」。2023年的青少年圖書得獎作品中,有一本充滿閱讀樂趣的科普讀物——林大利,《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親子天下,2023),就是非常適合推薦給中學生的作品。全書以臺灣生物學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人物「英國駐臺外交官暨業餘博物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 1836-1877)」為核心,介紹相關歷史與知識。
希望學生對這樣的書籍產生興趣,第一步是要連結他們的生活經驗,由於臺灣不少常見生物都是因被斯文豪發現而獲命名,所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引起動機,是最理想的做法,於是,「用AI認識斯文豪:AI生成圖競賽」就此誕生。
本競賽活動選定三種常見動物為生成圖主題,分是斯文豪氏攀蜥、斯文豪氏赤蛙和斯文豪氏紫斑蝶,接著鼓勵學生使用免費AI繪圖生成器Copilot,以上述動物為主角設定一個主題,生成一張創意圖片。使用Copilot的方式非常簡單,註冊完畢之後,在對話框中輸入指令,Copilot就會依照指示自動產生出四張圖片。完成後,學生必須填寫Google表單,簡要陳述創作動機、自己或朋友與上述動物的相遇經驗、創作概念以及閱讀完《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後的想法。最後,教師開放同學們票選出最喜歡的創作並頒獎。
我們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若想要Copilot生成出正確的圖案,學生必須先正確理解動物的外型特徵,此外,還要有描述情境的文字功力,如此才能輸入正確的文字指令,從而獲得想要的圖片。以下圖三為例,若僅輸入「斯文豪氏赤蛙在銀山溫泉」,AI僅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赤蛙」兩字,便會產出一隻「紅色的青蛙」,但若加入描述青蛙外型的文字:「一隻背部是鮮綠色,體側為棕色或綠色,夾雜白色或深色斑點。背部皮膚有細小顆粒,腹部呈白色,指尖有盤狀肉墊,腳趾有發育良好的蹼的青蛙。這隻青蛙在教室裡邊流淚邊寫考卷」,產出的圖片就會比較接近實際的樣貌。
由此可知,就語文學習的立場而言,結合「AI繪圖生成器」來設計活動,能同時達成引起動機、推動閱讀、讓學生主動求知的目的,並鍛鍊精準的文字表達能力。也就是說,有精準掌握文字能力的使用者,若再搭配AI工具的輔助,便是如虎添翼,無往不利了。以下圖四的得獎作品為例,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學生消化了書中內容,用「斯文豪氏攀蜥與阿拉伯人做香料交易」設定了有趣的主題,而同學的創作動機更證明用AI工具結合閱讀,相當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創意:「藉由這本書第一章描述,因為達伽馬船隻隊伍抵達南非好望角及印度卡利卡特,從而令葡萄牙人不需要再經由陸路與阿拉伯人交易香料,也順勢阻止其餘國家進入。我的創作理念就是因此有感而發,利用書本的內容去想像並利用AI畫圖技術去描繪斯文豪氏攀蜥與阿拉伯人交易香料的情景,圖中的斯文豪氏攀蜥帶著船長帽帶領著部下在海邊進行著香料貿易,並且因為成功從歐洲遠航至印度而感到高興。」
藉由上述方式引起動機之後,教師便可以接續進行「閱讀書評」的教學,或是指定同學擔任專家講者,辦理「讀書會」,此時,ChatGPT也可以成為提供寫作靈感的好幫手。與其防堵學生使用AI工具交作業,不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科技工具,幫助自己在下筆或上台前做更完善的思考。
參、結語:寫作能力是AI時代最需要的能力
「用AI認識斯文豪:AI生成圖競賽」的成功,證明AI工具也可以是語文教學的好幫手,關鍵在於細緻的規劃與無限的創意。晚清時期,新工具的誕生讓許多工作消失,卻也創造出更多新的工作,而人類生活模式更因此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從現在這個時間點看來,當初那些變革帶來的痛苦是真實的,但帶來的好處卻也是無限的。因此,面對這一波最新的工業革命,我們應該要教學生成為乘風破浪的先行者,而非慘遭滅頂的魯蛇,當AI代替我們完成了所有重複性高的低階工作,人們就獲得解放,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最後,再借用李開復在〈AI時代,有思想的人生更出色〉的一段話作結:「AI時代,我們可以更多地借助機器和互聯網的力量,更好地感知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體驗人生的諸多可能,這樣才不枉我們短暫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如流星般走過的這一程。」
AI時代,文學不死,只是重生。
●本文亦刊載於龍騰《技高國文焦點報》第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