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別人向你提出邀請,是喜歡你用獨特的理解與手法呈現出來的成品結構。會不會比起符合對方的期待,以你的視角過濾出的資訊意象,才是對方找你的原因呢?我不知道對方怎麼想,至少我會是因為喜歡某個人詮釋世界的方式而邀請對方。如果對方為了符合我的期待而不能成為他自己,會感覺有點可惜。」
所謂,旁觀者清。近期與藝術家朋友琦對話,她好奇我對「客製化」的想法。身為個人接案者,對客製化模式自然熟悉,在一番交流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在「主題專家」這件事上,我也陷入了當局者的迷霧裡。
從對話中,我提取了個人的醒悟,反思最近「討論區更新」話題中的「主題專家」。如果對討論區與主題專家都沒興趣,內容也分享了我為自己寫下的小提醒,給未來被邀請任何形式的創作時,再度迷失方向的自己。
「越來越多人私訊問我可不可以客製化創作,可是我不太想接。因為我的作品都是在不同狀態下憑直覺勾勒出輪廓、再照我想要的形式創作出來的,但是我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這讓我覺得壓力很大。你不會嗎?」琦問。
「比起你的創作形式,我要做的圖更商業化,有相對明確一點的供需目標。」我說:「有時候還是會有壓力,尤其是接洽不熟悉的產業別。」
「那你要怎麼辦?」琦問。
「我會花很多時間核對案主的需求,盡量找出具體的意象範例對齊彼此抽象的形容詞。如果不是我擅長的風格會直接拒絕。不過藝術創作的邏輯可能不太一樣?」
「但你不會害怕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不是對方要的嗎?」琦問。
「可能有盡量對齊認知了,所以還沒遇過。而且對方也是研究過作品才會決定發案呀,如果在初稿就確定不適用,那我拿了製作訂金,案主也不用全額付款,就當試水溫囉。」
「這樣你不會覺得很難過嗎?」琦問。
「怎麼說呢?」
「因為接客製就很像把自己的東西攤開給別人看,由別人決定好不好,我會有一種被檢視的感覺。我寧願對方喜歡我已經創作好的東西,確定喜歡再買比較沒有壓力。」
「我想對方正是確定喜歡你的創作風格,才會特地邀請你幫他客製。」我說。
「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符合對方的期待。」琦說。
「我猜,別人向你提出邀請,是喜歡你用獨特的理解與手法呈現出來的成品結構。會不會比起符合對方的期待,以你的視角過濾出的資訊意象,才是對方找你的原因呢?我不知道對方怎麼想,至少我會是因為喜歡某個人詮釋世界的方式而邀請對方。如果對方為了符合我的期待而不能成為他自己,會感覺有點可惜。」
自七月有幸成為村長的主題專家之後,我常想著可以貼些什麼小廢文。可老實說,雖然有自由來去村長家野餐的通行證,但我更傾向當成一份信任般收著。我想的是:村長的沙龍話題與性格明確,而我並不擅長寫作經營解析,通常看著學習比想說的還多。
我想過要貼文而找些切合的主題,但也意識到這樣只是為了發文而發文(笑)。我信任這份互動是自由的,村長大概也只是留個方便讓我跟百合能去玩耍吧?(在 38.村長不聊:好對餓爽吃嗨村曌中鄉選 有提到他一開始的想法)之後又有格編桑桑的最高級別廢文熱情示範,我試著在別人家發貼文,才越來越自在了(被帶壞?)。
💡 至於先前為什麼不自在?請參考貼文:
關於沙龍的領地性
與琦聊天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一度迷惘於「要寫什麼才能符合沙龍調性?」也間接回應了自己:「會不會比起符合對方的期待,以自己的視角過濾出資訊的結果,才是別人找我的原因呢?」猶如共時般的奇蹟,回答琦的問題之後,原本的迷霧也跟著消失了。
回歸一開始琦對「客製化」的迷惘,重疊了我在共創上「如何符合對方調性」的疑惑。妥妥地體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我們都笑了出來。
為了喚醒在任何形式的創作邀請中,可能再度迷失方向的自己,我整理了 3 個小提醒:
另外,經過這次經驗還有與喬安納的對話(她曾好奇我為什麼想設她為主題專家),我有關於「主題專家」的 3 點小心得:
感謝你讀到這裡。不知道大家都如何克服接客製化的壓力呢?最後,你也想要成為主題專家嗎?或是有想要邀請的主題專家?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唷!
祝福路過的你:)
一個喜歡提問與對話的閒人
捕捉人間片段
👉🏻 如果喜歡文章請幫我按【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繼續創作【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追蹤 👉🏻「
有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