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邪惡(Understanding Evil, 2023)

📖理解邪惡(Understanding Evil,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何謂邪惡?

勒范恩(Levine, 2000):「找尋造成邪惡的單一原因,就像在尋找生命的單一意義。這樣的做法明確地顯現出陷入單一種理論的掌控之中,也透露出理論影響觀察的程度有多少。」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世上本無好壞之分,是人的思想使然。」

邪惡(Evil)的來源為何,迄今仍無明確的答案。有論者認為,邪惡源自於宗教的態度,而無法以社會學或心理學予以解釋;也有認為,善惡的概念是「社會建構」的,換言之,並沒有什麼行為是本質上邪惡的。

換個角度思考,邪惡究竟是指「人的性格」抑或「人的行為」?

二、理解邪惡?

佩克(Peck)認為,邪惡是一種疾病,我們有義務以同情的態度對待邪惡之人。然而,誠如斯皮內利(Spinelli)等論者所質疑,倘若我們從純粹的精神病理、人格障礙或情緒不成熟的角度談論邪惡,那我們便會迴避了邪惡在道德上所需負起的責任。

(一)社會科學

格蘭德(2015):「所有的心理、人際及群體運作都根植於文化,包括施虐狂、歷史與跨世代的人際創傷等。」

社會科學家將邪惡嵌套至社會關係中,將個人為惡的解釋,提高到系統性、族群性的問題層次。有從民族主義出發,認為群體認同下,個體意識退化,進而孕育了邪惡;也有社會心理學家強調個體對當下情境之「易感性」(susceptibility),即如時常受討論的「服從權威」的議題(Abu Ghraib虐囚、屠殺越南萊美村、納粹等)。

上述的理論時常面臨到一個質疑,那就是「為何仍有人不會做出惡行?」

(二)精神分析

在佛洛伊德的理論下,攻擊被視為需求釋放的內在心理力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家,有的延續佛洛伊德的見解,認為邪惡本即存於人的內在,然而亦有論者認為,邪惡是由外在環境所促發。

此外,也有論者(Miller)明確將邪惡行為歸於童年的創傷。藉由成為殘忍的加害者,來扭轉自己的童年經驗,亦即將自己的脆弱與傷害投射到受害者身上。而米爾斯(Mills, 2016)則認為,良善是需要透過社會化來得到發展,與具有內在結構的邪惡不同。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大屠殺,有論者提出「雙重自我」(doubling)這種無意識機制,自我欺騙的機制下,讓邪惡似乎更易彰顯。

(三)榮格學派

榮格將善與惡視為源自人類內在「道德評斷的相反兩極」,缺一不可。在其理論下,似乎與基督教中「幸福的罪過」(felix culpa)的概念相近。榮格批評基督教「善的缺乏」(privatio boni)的概念。基督教教義下,邪惡源自於人性,而我們應該將邪惡驅趕,然而榮格認為,我們應該要「接受陰影」,透過自我認識,將陰影意識化。

(四)宗教與哲學

神學上,有將邪惡視為積極的力量,如基督教中的撒旦,亦有認為是消極的事物,如上述提到的「善的缺乏」。而對於基督宗教來說,邪惡的存在直接衝擊上帝全善全能的形象,從而發展出許多各式各樣的論述,如繼續堅持上帝是全能及全善的神義論者,或有根本地放棄傳統教義,而認為上帝同樣具有善和惡。

至於哲學的觀點,康德認為當我們將利益置於道德之前,就會產生邪惡,而我們負有對付邪惡的責任;尼采將促進自我發展的事物稱為善,反之則為惡;齊克果認為,邪惡是自由的必要副作用。



事實上,筆者覺得本書比較像是文獻的梳理與彙整,但確實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以不同角度及理論,去探究「邪惡」的起源及本質。當邪惡被置放在心理學、神學或哲學的脈絡下進行討論,邪惡似乎成為了一個不具絕對意義的詞彙,時而是形容詞,時而又會成為名詞。筆者認為,與其採取一種觀點或理論解釋「邪惡」,不如以多元的觀點予以解釋。舉例來說,竊盜等財產犯罪時常源自於經濟貧困等問題,此際解決「邪惡(姑且稱之為邪惡的一種)」的手段應該可以從外在環境著手;犯下重大殺人案件的罪犯,可能是內在心理層面出了問題(如書中提及的童年創傷),此時我們似乎不應完全將責任歸咎於一人身上;至於牽涉到戰爭、種族滅絕的屠殺事件,除了探究個人的責任外(是否有受壓迫,又或是於戰爭中受創傷),亦不能忽略結構性問題。





avatar-img
Moritz的沙龍
11會員
68內容數
books & movi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orit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三重市民甲,至樹林監理所委託代檢車輛之乙汽修配廠驗車。試問: (一)乙汽修配廠取得辦理檢驗業務之合法性要件為何?(4分) (二)乙應以何者之名義作成檢驗結果文書?(4分) (三)如甲之車輛被判定不合格,甲據以提起訴願,其訴願管轄機關為何?(4分) (四)如甲之訴願被駁回,甲擬進一步提起行
壹、簡答題 一、何謂古典非訟事件?此等非訟事件有何共通之特徵?(10%) 二、區分非訟事件與訴訟事件之標準為何?此區分之實益何在?(10%) 三、非訟事件有所謂聲請事件、不真正聲請事件、職權事件,其分類標準何在?請各舉一例說明之。(10%) 四、法院行非訟程序是否有應交錯適用訴訟法理之情形?
一、甲列乙為被告,聲明求為判命乙給付甲新台幣100萬元,陳述111年2月1日丙向甲借貸100萬元,乙為丙之連帶保證人,借期一年,已逾清償期猶未償還,為此請求乙履行保證債務。乙抗辯甲已免除丙之債務,且乙不負連帶責任。(50%) 1、法院經本案審理結果,認定丙之債務已消滅,故甲之請求為無理由,判決駁回
一、X1於113年3月28日以自己為原告,列Y為被告,向法院起訴,聲明求為判命Y將A地交還X1、X2及X3,陳述之事實略為:A地為X1、X2及X3等三人按應有部分各有3分之1所共有,Y於109年4月1日承租該地,約定每月支付租金40萬元,租期3年,詎Y自113年2月起積欠租金,且租期屆滿後拒不返還,
一、甲因車禍被送入某大醫院急診室,血流不止但尚有意識。此時,乙亦因外傷至該醫院就醫,甲見乙經過時指著乙驚呼「就是他!剛才就是他騎機車撞倒我的...」,值班護士丙當場聆聽。隨後,甲於急診室由醫師丁診斷,不久後甲陷入昏迷,當夜傷勢惡化死亡。隨後,檢察官起訴乙過失致人於死罪名,乙選任V律師為辯護人。 (
一、甲男涉嫌強制性交乙。檢察官起訴事實略謂,甲、乙兩人某日於夜店相識,言談間甲得知乙是愛貓人士,稱其家有隻可愛花貓 Bobo,要帶乙去看牠,隨後乙隨同至甲宅;乙指控甲於當夜對其強制性交。試分析本案審判中的下列爭點: 1、被告甲抗辯兩人是情不自禁才合意性交,乙反駁「我不是隨便的人,不可能跟才剛認識的
一、三重市民甲,至樹林監理所委託代檢車輛之乙汽修配廠驗車。試問: (一)乙汽修配廠取得辦理檢驗業務之合法性要件為何?(4分) (二)乙應以何者之名義作成檢驗結果文書?(4分) (三)如甲之車輛被判定不合格,甲據以提起訴願,其訴願管轄機關為何?(4分) (四)如甲之訴願被駁回,甲擬進一步提起行
壹、簡答題 一、何謂古典非訟事件?此等非訟事件有何共通之特徵?(10%) 二、區分非訟事件與訴訟事件之標準為何?此區分之實益何在?(10%) 三、非訟事件有所謂聲請事件、不真正聲請事件、職權事件,其分類標準何在?請各舉一例說明之。(10%) 四、法院行非訟程序是否有應交錯適用訴訟法理之情形?
一、甲列乙為被告,聲明求為判命乙給付甲新台幣100萬元,陳述111年2月1日丙向甲借貸100萬元,乙為丙之連帶保證人,借期一年,已逾清償期猶未償還,為此請求乙履行保證債務。乙抗辯甲已免除丙之債務,且乙不負連帶責任。(50%) 1、法院經本案審理結果,認定丙之債務已消滅,故甲之請求為無理由,判決駁回
一、X1於113年3月28日以自己為原告,列Y為被告,向法院起訴,聲明求為判命Y將A地交還X1、X2及X3,陳述之事實略為:A地為X1、X2及X3等三人按應有部分各有3分之1所共有,Y於109年4月1日承租該地,約定每月支付租金40萬元,租期3年,詎Y自113年2月起積欠租金,且租期屆滿後拒不返還,
一、甲因車禍被送入某大醫院急診室,血流不止但尚有意識。此時,乙亦因外傷至該醫院就醫,甲見乙經過時指著乙驚呼「就是他!剛才就是他騎機車撞倒我的...」,值班護士丙當場聆聽。隨後,甲於急診室由醫師丁診斷,不久後甲陷入昏迷,當夜傷勢惡化死亡。隨後,檢察官起訴乙過失致人於死罪名,乙選任V律師為辯護人。 (
一、甲男涉嫌強制性交乙。檢察官起訴事實略謂,甲、乙兩人某日於夜店相識,言談間甲得知乙是愛貓人士,稱其家有隻可愛花貓 Bobo,要帶乙去看牠,隨後乙隨同至甲宅;乙指控甲於當夜對其強制性交。試分析本案審判中的下列爭點: 1、被告甲抗辯兩人是情不自禁才合意性交,乙反駁「我不是隨便的人,不可能跟才剛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