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設計即生活,生活即設計-日本知名商品背後的設計過程《鯨魚在噴水》

推薦指數:🐳🐳🐳🐳🐳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買東西會看包裝設計的人、想更了解設計理念的人、好奇設計與生活的關聯的人

看書名及封面完全看不出內容的書,不過書末有解釋為何這樣命名的原因。


這是一本由設計師佐藤卓摘選自己部分作品,以短文描寫當時的發想、與案主的討論,以及自己思考何謂「設計」的心境紀錄。佐藤卓是日本一位知名的設計師,作品包括大家熟知的可爾必思、明治好喝牛乳等,甚至不只商品包裝或海報等平面媒體,他完成過的案子也包括品牌形象、展覽策劃,甚至連兒童的日語節目及產品的設計都涉足過。

作者認為,設計不該是為了設計而做,這樣就失去它的意義了。書中選錄的作品當中,有許多都是他針對商品之於使用者的意義,或是商品如何喚起使用者過去使用類似產品的愉快經驗,細細思考與觀察後的巧思。這讓我了解到,原來喜歡上一個商品,不一定是因為當下看見包裝的設計是我喜歡的風格,也有可能是因為它讓我回憶起先前的美好感受。就像黃色包裝的瑞士三角巧克力,我小時候總覺得那是很高級的巧克力,因為那是當時超商貨架上最貴的巧克力之一,以小時候的零用錢來說,要很久很久才能買一次。長大後,雖然覺得太甜而不買了,但每次看到它經典的三角形以及包裝上的馬特洪峰,還是會想起小時候珍視它的感覺。

關於這類以意義或經驗為主軸的設計,我大概歸納了一下,列出三點:

  1. 「觀察」使用者的習慣與需求(如銀行收銀盤的設計,是作者自己去銀行觀察行員及顧客,考量非常多使用上的細節後設計出的樣式)
  2. 「分析」同類型成功產品的共通點
  3. 「涵蓋」愉快經驗的全面,包括周遭環境、容器、聲音、色調等(好比說享受一碗美味拉麵的同時,不僅是以嗅覺與味覺感受拉麵,同時也感受到店內的光線、其他客人用餐的聲音、周遭溫度等)

作者也接過一些案子是產品或品牌已經上市多年,已有一定知名度與客群,但想要更新包裝或形象。這類產品或品牌會有多年來累積的各種元素,這麼多東西沒辦法全部保留,所以他提到要仔細評估哪些是要被更換的,而哪些是要被保留的,被保留下來的元素必須要能使老顧客聯想到過去所習慣的版本。

那些平價、很日常的商品,銷售的目標在於回購率。作者為這類型商品設計的包裝就以簡潔、一目了然,且讓人即使說不出品牌名稱,也可輕易向他人描述「幫我買那個橘色盒子的茶包」,而對方也容易理解、找到。

他也提到發想時往往需要考量到產品的銷售或陳列方式。比如他注意到口香糖在貨架上陳列時,顧客可以同時看到包裝的兩面,因此他利用這個特性,分別把團案及品牌字樣放在不同面。的確,包裝容器的形狀不同、貨架的擺放方式及位置不同,都會影響到視覺效果。

我本身並無任何設計背景,不過這本書讓我才讀幾頁就喜歡上,並且在讀完時覺得意猶未盡,也加深了我對平面設計的好奇心,會想要去了解作品背後的由來。我平常很喜歡看各種包裝,雖然我的消費行為不是每次都以好看與否作為導向,但那些有吸引到我注意及興趣的包裝設計及品牌形象,確實會讓我感覺「看起來好好吃」或「看起來很專業、用心」等等。

設計與生活密不可分,不只是大家直覺會想到的時尚、建築等等,其實我們周遭的許多事物都是經過思考、設計的結果。下次不妨多想想「這個品牌的產品,外觀上是因為什麼特點,而比較能吸引我的注意?」,或是「我在挑選不同類型的產品時,我會分別注意哪些外觀的風格,或是完全不在意外觀?」。若是工作性質與產品開發設計、行銷、活動籌劃,或是要建立新品牌、新產品系列的人,多注意與生活經驗之間的連結,也許會很有幫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June's random writings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