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隱性潛能 - 值得所有人收藏的經典好書(上)

raw-image

《隱性潛能》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書之一。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簡稱亞當)大有來頭,一出書就是暢銷:《逆思維》、《給予》、《擁抱B選項》等,我目前只看過逆思維,相信許多人都曾看過或聽過他的作品。

亞當非常擅長說故事,他好像有故事百寶袋一樣,各種舉例和引據都能信手捻來;這些故事並非道聽塗說,而是透過身為心理學專家的視野,運用實證科學或質性訪談,帶領讀者突破固有框架、思考得更深,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新知,顛覆陳舊的價值觀。


我更喜歡的是,亞當的文字充滿溫度,即便講求邏輯與理性,同時會在字裡行間灌溉許多溫柔的養分,不淪於枯燥或說教,他的寫作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一盞微光,讓人願意相信、並持續向前。

這本書從「序」開始就很好看,許多至理名言藏在注釋裡,穿插一些圖解讓概念更清楚。我花了很多時間咀嚼他文字所傳達的含義和寫作魅力,閱讀的過程很受刺激。

個人認為比逆思維還精彩,幾乎每個章節都會因為發現自己以前的方法和觀念原來大錯特錯而震驚。暗自感嘆若是能在青少女時期就能接觸到這本書該有多好。我也終於了解原本的自己已經足夠完整,只是想法和行動需要改變

無論如何,推薦你去買!一起感受好書帶來的啟發!


成功的迷思

「我們推崇那些成就最高的人,
卻忽視了從最卑微的起點獲得最多進步的人。
衡量潛能的真正標準,不是看你到達的巔峰有多高,
而是看到你到達顛峰的過程中走了多遠。」

從序到第一部充滿各種舉例,像是西洋棋隊伍、單口喜劇演員、多語言學習者、運動選手、歌舞劇編劇等故事。作者大量羅織這些例子的共同點在於,這些突破自我,成就非凡的專家,大多都是從平庸、不起眼的小人物開始

人們總是在吹捧、讚揚著財富、權力地位高,看似光鮮亮麗的成功人士;然而,外在條件優渥、出生就擁有才華及天賦,並非成功的主要因素,不該成為我們主要崇尚的目標。作者提出,若我們從起點判斷人的終點,將會錯失更寬闊的視野,限制自己和他人發揮影響力並對整體社會做出貢獻。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那些條件普通、甚至一無所有的人,他們如何堅守自己價值觀和原則,修練自身品格,持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創造更好版本自己。品格技能是我們能夠發揮潛能,達到巔峰的重要關鍵,我們應該學習這些精神,從中獲取進步的靈感與動機。


品格技能

品格的意義

「個性不是命運,而是你的性情。
品格技能幫你超越性情,讓你忠於你的原則。
關鍵不在於你有什麼特質,而在你決定怎麼運用它們。
無論你現在身在何處,
你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培養品格技能。」

第一部分-品格技能分成了三個篇章:追求不適感人形海綿不完美主義者。這樣的分類讓我有些訝異,「品格」在傳統上的定義可能是遵循美德、品行優良,像是:團隊精神、誠實守信、尊重友善、自律和責任感,好比在自我介紹時向他人說明自身優點。

然而,亞當寫作的巧妙和用心就在於,他不再強調那些我們一直提倡的美好特質,而是反其道而行,掀開真相,要我們學會面對人性時,往往會逃避的陋習。一旦我們能克服那些避而不談、卻會真實影響成果的因素,就能為發揮潛能奠定穩固、堅實的基礎。


因此,品格技能的重點在於,我們敢於承擔我們的陰影




追求不適

-成長只出現在我們未充分準備好的範圍

「欣然接納不適感,
可以把情感上的痛苦轉化為認知上的收穫。」

亞當提出,學習的本質與安逸感是矛盾的。我們應該嘗試各種會「感到不適」的學習方式,例如,跳脫熟悉的風格:學習語言從第一天就試著開口;不擅長寫作整理思緒,更要勤於下筆。我們要轉換思考,勇於犯錯、習慣尷尬和不自在,欣然接受它們就是學習中自然的一部分。

一旦清楚犯錯有助於我的進步,錯得越多表示我正在進步,我們就不會想再逃避了,錯誤反而會帶來更多動力去衝撞和突破。我們不需要等到自己已經知識完備才上場,若是主動出擊、勇於冒險和超越舒適圈,擁抱自己的不適感,更可以加速我們的成長。



人形海綿

-主動吸收和追求成長才能強化適應力。

「『建議』不是讓你糾結於你做錯了什麼,
而是引導你下次去做正確的事。」

亞當說明主動獲取新知,及過濾汰換資訊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像海綿一樣廣泛地吸收知識,並從中辨識重要且有用的資訊,融會貫通成自己的理解。作者用四格象限加強說明掌握這兩個要素,將大幅地拉開與一般人的差距。

他特別強調要問對問題,以獲得有建設性的評價。不是針對表現的結果進行批判,而是針對表現的過程,有什麼部分可以讓我做得更好?



不完美主義者

-不存在毫無瑕疵,只存在不完美的平衡。

「我們是靠著接納自己的缺點而成長,
不要為了缺點而懲罰自己。
 你需要去感覺自己做錯了。」

亞當除了揭露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故事,也分享自己曾是跳水選手的經歷,這章節令我特別觸動。完美主義者認為表現穩定是理所當然,出現小錯誤便開始吹毛求疵,總是追尋著不切實際的「零缺陷」,結果讓自己身陷囹圄、動彈不得。

完美主義其實暗示了「無法接受全部的自己」,但人不可能總是面面俱到,現實狀況下某些面向的割捨有其必要。過度要求完美只會讓人裹足不前,我們應該捨棄這種追求,直接上路、專注於完成,並在路途中持續調整、修正、持續學習;目的是為了取得進展,而不是紙上談兵。懂得接納和欣賞這些路途出現的不完美或缺點,反而讓成果散發出自然的美好。


動力鷹架


「要幫助孩子充分發揮潛能,卻需要截然不同的東西。
那是一種更集中、更短暫的支持形式,
目的是幫助他們準備好自主地學習與成長。
心理學家稱之為鷹架作用。」

我很喜歡亞當提出的鷹架作用,他把「自主學習」這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具象化。專業的養成主要是透過教育與學習,鷹架的作用在於與重要他人合作、助我們一臂之力,並靠自己量身打造學習系統,建構一個持久、永續的學習動力。搭建鷹架的過程自己與他人缺一不可,他人對我們引領固然重要,但是釋放潛能的意義在於我們要自由發揮自己所長,自由意味著更大的自決和責任。(本章的故事我都很喜歡,很推薦。)


改變日常磨練

「和諧式熱情是指樂在其中,不是為了達到成就而備感壓力。
你不是為了『應該』而練習,而是投入一面渴望之網中。
這就很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
練習沒有主宰你的生活,而是豐富了你的生活。」

亞當提出,我們不該只是刻意練習,而應該「刻意玩樂」。嚴格訓練和大量的練習雖然有助於技能的提升,但會大幅削減我們的動力和熱愛,陷入過勞和情緒麻木的困境,最終遇到瓶頸就果斷放棄。重複不變的單調性會扼殺我們的靈魂,唯有持續投注熱情、樂在其中才是精益求精、獲得進步與成長的關鍵。

刻意玩樂是指在有助於精進技能的前提,為練習增添趣味和多樣性,我們可以用不同工具、方法、形式來改變練習的規則,重新設計任務與目標,規定自己在限制的時間內達成某些數字,並追蹤自我突破的紀錄。

作者在此段落舉例許多運動員、音樂家的訓練實例,可以回應讀者心中許多細微的懷疑。練習無法只靠意志力硬撐,刻意玩樂不是只在玩而已,它的目的是激發創意,運用樂趣去改造練習方式,確保我們沒有忽略任何重要但是令人想逃避的弱點,讓我們學會混合多重挑戰、切換不同技能的練習,並像遊戲闖關一樣顯著感受自己的熱愛與進步


掙脫停滯

「當你困在登向巔峰的路上時,與其停著不動,不如倒退。
當你倒車及繞路時,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在兜圈子。
短期來看,走直線可以帶來更快的進步,
但長遠來看,繞圈可以爬到最高的巔峰。」

當我們卡關、感到無止境的停滯時,容易萎靡不振,我們甚至會感覺自己退步,身心已達極限,正在走下坡。然而,沒有進步只是一種警訊,提醒我們可能走錯方向、用錯方法或是動力不足,此時我們應該後退,並嘗試走上不同的路。這種退步和無進展有時是必須的,成長並非直線前進,而是曲折蜿蜒的繞道而行,反覆確立方向再出發。

這段落我最有感的地方在於,亞當提出專家未必擅長教學,所以我們必須向多個嚮導學習,並收集多重意見,彙整成自己的指南。大師已經走得太遠,他的經驗和技巧未必完全適用於我,也沒有人可以(或應該)指引一條明確的道路讓我能快速到達目的地,因為每個人的境遇都不同。

因此,我們應該聽取各方的意見,請對方回顧過往歷程、並向他說明自身狀況,從中整理可以採納的建議與重點,再依照對自我的了解去撰寫屬於自己的版本


挑戰地心引力


「教學相長效應是強調,
我們可以透過分享想學的知識來學習。
輔導效應則是藉由鼓舞他人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動力;
它提醒我們,我們早已具備達成任務的工具,
以提高我們對自己的期望。」

雖然標題寫挑戰地心引力,但我認為這段落寫的是自己與他人。我們在學習時,應該要站在「給予者」的角色,為他人教學等同願意承擔「教師」責任的不適感,更能促進我們學習的成效。更理想的狀況是,能組織結盟、相互扶持、共榮共好,對團體有歸屬感、一同努力可以創造更大的共贏效果。

此外,當我們感到迷惘、想尋求他人建議時,我們最應該採取的,其實是我們向他人提出的建議。尋求建議容易讓我們被動、仰賴他人,而我們回想自己曾經給予他人的建議時,往往會明白自身早已有足夠能力指引自己,能夠自立自強。

亞當也提到,當我們面對他人質疑時,質疑者的可信度和對我們的期望會影響我們的動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是否進步。創造巔峰固然是顯而易見的進步,但人們挺過低潮,重振旗鼓,這種堅強韌性也是重要的成長形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