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不內傷、不糾結:面對8種棘手同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人生掐指一算,大概有將近1/2的時間會在職場上度過,講直白一點,你每日與主管、同事、客戶朝夕相處的時間,說不定都比家人或伴侶還多。這時,薪酬福利固然是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生存下去的籌碼,但若把職場人際關係的隱性情緒成本算入,想來你每個月進帳的薪水裡,可能有大半都是精神撫慰金。 

研究指出,職場上的「有毒同事」,會影響團體生產力與績效表現

作者Amy Gallo 為職場專家,研究主題涵蓋性別、人際動力關係、對話、回饋及有效溝通,亦為《哈佛商業評論衝突處理指南》(HBR Guide to Dealing with Conflict)的作者。她在本書援引研究數據指出,94%的人在過去5年中,曾與「有毒的人」(toxic person)共事,而87%的人表示團隊文化因此受影響。另外,一項針對2,000名美國工人的調查中,有1/3的人曾因為「令人討厭或傲慢的同事」離職,且受訪者指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是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 

這些調查顯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是評估一個職場是否健康的重要關鍵。同事間負面的互動關係,淺則破壞我們原先對人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損害工作績效與創造力;重則斲傷我們對自我天分、能力和理性的認知。作者因此綜整出8種「棘手同事」的原型,希望幫助人們在職場上識別這些人群,採取相應的互動策略,建立人際關係上的復原力與韌性。又或者,你也可以藉此反思,是否在這8大原型中,隱約看見了自己的身影? 

解鎖8種棘手同事原型及其相處指南

人際關係是一段雙向互動,在試圖處理跟某個難搞同事的關係前,必須先認清自己在這個關係動力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了解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範圍。「釐清邊界」,避免背負他人須自行承擔的課題,是保護自我的第一步。唯有安定自己,才有餘力去冷靜辨識及思考職場人際糾葛的因應之道。 

一、缺乏安全感的老闆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晉升主管職往往容易提升一個人的不安全感,擔憂自己(或別人覺得自己)無法勝任,進而產生自我懷疑。為了表現自己「適得其所」,常常出現如微觀管理、吹毛求疵、過度強調自身學經歷(即便在不必要的場合)、貶低性言語、極力控制資訊或資源流(如不允許團隊與其他部門或高階主管互動)等不當行為。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是否有證據印證老闆沒安全感?我的評估可能出錯嗎?
  2. 不安全感帶來麻煩嗎?如果是,負面影響是什麼?
  3. 是我助長了不安全感嗎?
  4. 主管到底想要什麼?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揣想主管可能面對的壓力。
  2. 幫助主管實現目標。
  3. 釋放出你不是威脅的訊號。
  4. 讚美並表達感激與讚賞。
  5. 用些小技巧適當滿足他們的控制欲,例如對話時使用提問,而非直接提供答案的方式,可加強對方的掌控感。 

二、狂抱怨的悲觀者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悲觀主義者倘若尚具有能動性,仍具備意願或能力採取行動,試圖影響事件的結果,稱為「防禦性悲觀主義」,他們的悲觀,源自於避敗的預防心理,注重規避風險。其他潛在引發悲觀的因素,還包含焦慮、對權力的渴望(如藉由否定某個想法,避免計畫失敗要承擔爛攤子;唱反調維護自主權)、怨恨(如藉由抱怨、看衰別人的提案來表達不滿)等情緒。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他們悲觀的可能來源是什麼?
  2. 他們的擔憂合理嗎?
  3. 他們哪些行為有問題?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重新把憤世嫉俗的態度定義為一種天賦,如預先識別風險的才能。
  2. 請讓他們正式擔綱演出,如專門擔任團隊裡的吹哨者或魔鬼代言人。
  3. 挑戰他們的假設。
  4. 協助他們了解他們的悲觀主義何時有益、何時有害。
  5. 透過正向的同儕壓力,引導他們往正向靠攏。
  6. 小心不要走向極端:尊重對方的動機模式,就他們觀點中你認同的部分給予肯定。 

三、永遠不會順利的受害者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總覺得所有人都跟他過不去,從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出錯就先將矛頭指向別人或歸咎為外部因素。受害者跟悲觀主義者的差別在於,悲觀主義者指出風險,但受害者著重於指出誰應受到指責,一切都「不是我的錯」。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他們真的是受害者嗎?他們是其他人針對的目標嗎?
  2. 是什麼觸發了同事的受害者心態?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給予認可,肯定他們的成就(即便很微小)。
  2. 幫助他們增加能動性。
  3. 鼓勵他們承擔責任,減緩他們對於被指責的恐懼。
  4. 將注意力轉移到幫助他人。 

四、被動攻擊型同僚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基於害怕失敗或被拒絕(如可能無法完成要求而把問題推回去給別人)、避免衝突、無力感等原因,不太樂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使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這種行為是因你而起,還是由其他事情所觸發?
  2. 你的同事是故意想傷害你嗎?
  3. 過去你與此類同儕相處的經驗,是否影響你們現在的互動?
  4. 這個人何時會具有被動攻擊性?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避免幫人貼上被動攻擊的標籤。
  2. 把焦點放在內容(同事真正的擔憂或問題),而不是傳達的方式上。
  3. 創造對方感覺安全的環境以開啟對話。
  4. 不要掉進電郵或簡訊的圈套:若同事以書面形式進行攻擊,你的回覆保持專業及簡短即可。
  5. 提出直接要求。
  6. 爭取團隊支持。 

五、自以為無所不知的小聰明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由於過度自信所導致的偏差,例如「男言之癮」(mansplaining),喜歡表現是個無所不知的萬事通,壟斷發言,並拒絕聆聽其他回饋建議。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他們是想證明什麼嗎?
  2. 他們的信心有充分理由嗎?
  3. 偏見會影響我對他們的看法嗎?
  4. 他們的信心惹到你了嗎?
  5. 他們的行為是否為你或團隊帶來真正的問題?還是只是煩人而已?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欣賞他們所能提供的好見解。
  2. 先發制人,避免干擾:如要求同事等你簡報完再發表意見。
  3. 設定規範,創造具包容性的組織文化。
  4. 詢問事實與數據。
  5. 示範謙遜和開放的心態。 

六、媳婦熬成婆的施虐者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由於缺乏同理心(研究顯示,若某人面對的困境,我們之前也曾經歷過,會較難對此人出現同情心)、嫉妒、社會認同威脅(相信若跟被輕蔑的群體扯上關係,會危害到自己)、對領導力的錯誤理解等原因,而苛刻對待他人,認為「自己在職涯過程中所付出的犧牲或遭遇的痛苦,你也應該嚐嚐」、「既然我能,為什麼你不能?」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你的同事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嗎?
  2. 你的組織是否鼓勵這種行為?
  3. 你的同事是否認為他們在幫忙?他們有幫到忙嗎?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激發他們的同理心:當個好聽眾,讓對方與你產生某種認同,就比較可能產生同理心。
  2. 把焦點放在共同目標上。
  3. 不要向惡性競爭屈服:把精力留到建設性的行動上,而不是與消磨你的人拉鋸戰。
  4. 改變權力平衡:提高他們對你的依賴程度。
  5. 直球對決。
  6. 保護好自己的自信,避免自己成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受害者。 

七、隱晦的偏見者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進行「微妙的排擠行為」(subtle acts of exclusion),例如才智歸因(表面是讚美,實則暗示你超出大家原本的低期待)、貼上錯誤標籤、「仁慈」的偏見(假設某人會因為其身分需要被保護,而對某件事無能為力或無興趣)、不熟裝熟、奠基於刻板印象的臆測、菁英迷思(否認組織中會出現歧視或歧視並不存在)。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你是受到歧視的對象嗎?還是你是旁觀者?
  2. 出聲或不出聲制止,有什麼風險?
  3. 立即回應很重要嗎?
  4. 公司文化是否鼓勵暢所欲言?
  5. 我應該向上報告這類事件嗎?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培養成長心態:保持對對方的好奇心,不妄下定論,提醒自己對方是有改變的可能。
  2. 接受你的情緒反應:給自己時間確認自身的情緒反應,不要苛責自己。
  3. 準備好應對措施。
  4. 使用問句,釐清對方說的話背後目的為何。
  5. 如何指稱很重要。
  6. 分享資訊。
  7. 預期你會遇到防禦。
  8. 組成聯盟,以群體之名說出不公平現象。
  9. 即便是私下發生,也要指出偏見。 

八、政治操弄者

(一)行為背景與動機:出於資源稀缺性、不安全感以及對權力的追求,藉由資訊不對稱或八卦,投入辦公室政治,進行不恰當的政治手段操弄。

(二)可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1. 哪些行為有問題?它們的問題有多大?
  2. 掌權者關心什麼?
  3. 你應該參與更多的辦公室政治嗎?

(三)可嘗試的應對策略:

  1. 不要被捲入。
  2. 讓你的好表現廣為人知。
  3. 提供協助。
  4. 向他們請益。
  5. 對態度逆轉提高警覺。
  6. 提出困擾你的事情。 

可以與人為善,但前提是不要磨損你自己,善良必須帶有鋒芒,才能建立原則,獲得尊重

本書詳細描述8種棘手同事的類型及應對策略,兼具個案故事與理論研究,並提出非常細緻的策略舉例,本文僅條列筆記重點,非常推薦大家親身翻閱,了解更多具體作為與實務建議。

我想,職場最大的無奈在於,明明就只是想掙口飯吃,為什麼還要面對這麼多奇形怪狀的人類。閱讀過程中,也難免有種「明明有問題的是對方,怎麼我還需要先思考這麼多問題,然後耗費一大堆情緒勞動來研擬應對策略!」只能說,本書宗旨是以「如果你還想繼續待在目前職場拚搏,但不得不處理人際問題」為預設前提,協助你擬定應對方法。但,逃得了一時,也逃不了一世。就算你了卻對目前職場的執念,轉身投入下一段職涯,「人際互動」終究是無法迴避的課題。

回到本書作者的提醒,在職場上,要了解你所追尋的目標,將焦點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並覺察自己的偏見、觀點,發揮同理心與好奇心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避免對抗與八卦。惟有保有界限,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才能避免上班得內傷。

avatar-img
82會員
69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陳嫦芬教授是金融界叱吒風雲的投行女王。近年來轉向教育界,致力將畢身職場經歷,傳授給莘莘學子,期待精進年輕世代的「職場素養」,透過本書剖析職場素養、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等5大職場面向,細膩梳理職場日常隱而不現的「軟實力」,讓大家都能以更韌性、專業的態度,面對變化萬千的職場生涯。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經濟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會告訴你:「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在大家思索手上所得如何分配時,卻很少想到,時間也是如此。本書副標:「每天7分鐘的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項都能為人生加分」揭露你能為自己人生做的那1%的選擇,就是每天撥出7分鐘,思考當日/隔日要完成的5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卡片盒筆記由德國社會學家尼可拉斯.魯曼首創,利用這樣的筆記法,魯曼成為20世紀最多產的社會學理論家,且其創見橫跨多個領域。雖然卡片盒筆記是一個可適用於學術及非虛構寫作的筆記術,但本書的預設情境多是放在學術寫作的脈絡下,且更講究卡片盒筆記的原理說明,個人較建議搭配其他實作型的書籍一同閱讀。
享譽全球的《原子習慣》,在台灣書店排行榜或各大書評網也霸榜多年,初版推出可回溯至2019年,但我手上這本是2023年5月第167刷,可見其在台灣受歡迎程度。作者James Clear是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電子報多達數十萬訂閱者,旨在讓更多人透過習慣建立,打造理想生活或工作。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陳嫦芬教授是金融界叱吒風雲的投行女王。近年來轉向教育界,致力將畢身職場經歷,傳授給莘莘學子,期待精進年輕世代的「職場素養」,透過本書剖析職場素養、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等5大職場面向,細膩梳理職場日常隱而不現的「軟實力」,讓大家都能以更韌性、專業的態度,面對變化萬千的職場生涯。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經濟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會告訴你:「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在大家思索手上所得如何分配時,卻很少想到,時間也是如此。本書副標:「每天7分鐘的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項都能為人生加分」揭露你能為自己人生做的那1%的選擇,就是每天撥出7分鐘,思考當日/隔日要完成的5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卡片盒筆記由德國社會學家尼可拉斯.魯曼首創,利用這樣的筆記法,魯曼成為20世紀最多產的社會學理論家,且其創見橫跨多個領域。雖然卡片盒筆記是一個可適用於學術及非虛構寫作的筆記術,但本書的預設情境多是放在學術寫作的脈絡下,且更講究卡片盒筆記的原理說明,個人較建議搭配其他實作型的書籍一同閱讀。
享譽全球的《原子習慣》,在台灣書店排行榜或各大書評網也霸榜多年,初版推出可回溯至2019年,但我手上這本是2023年5月第167刷,可見其在台灣受歡迎程度。作者James Clear是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電子報多達數十萬訂閱者,旨在讓更多人透過習慣建立,打造理想生活或工作。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Heibon有陣子的工作是on call,假日過得比平日很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電話打來、要被交代的是怎樣的工作,而這些出現在假日。 工時過長與缺乏休息時間和過勞、筋疲力盡與失眠有著密切關聯。晝夜不分工作、即時回覆、隨時注意訊息通知提醒等文化,讓生活失去了界線。
Heibon有陣子的工作是on call,假日過得比平日很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電話打來、要被交代的是怎樣的工作,而這些出現在假日。 工時過長與缺乏休息時間和過勞、筋疲力盡與失眠有著密切關聯。晝夜不分工作、即時回覆、隨時注意訊息通知提醒等文化,讓生活失去了界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人際關係往往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過於親密的關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擾,而過度疏離又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了每個職場達人必須面對的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職場中巧妙地與人保持距離,同時又不得罪他人的絕妙技巧。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Thumbnail
大家覺得在職場上工作是怎樣的?同事間會互相幫助較多,還是各有各做事手段呢?當然,有些同事會出於真心去幫助你的,但有些則可能會有他的目的。 Photo by ian dooley on Unsplash 1) 辦公室權力鬥爭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會因為想升到某一個位置而有很多鬥爭,無論是上下級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本篇榮獲《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專區】刊登分享。 不論你是職場、生活,還是親子教育,都能讓你跟孩子們碰到超級討厭的人,依舊過的很自在喔!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人際關係往往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過於親密的關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擾,而過度疏離又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了每個職場達人必須面對的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職場中巧妙地與人保持距離,同時又不得罪他人的絕妙技巧。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Thumbnail
大家覺得在職場上工作是怎樣的?同事間會互相幫助較多,還是各有各做事手段呢?當然,有些同事會出於真心去幫助你的,但有些則可能會有他的目的。 Photo by ian dooley on Unsplash 1) 辦公室權力鬥爭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會因為想升到某一個位置而有很多鬥爭,無論是上下級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本篇榮獲《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專區】刊登分享。 不論你是職場、生活,還是親子教育,都能讓你跟孩子們碰到超級討厭的人,依舊過的很自在喔!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