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


📝閱讀心得

職業倦怠的原因五個因素:

  1. 情緒耗竭
  2. 專業效能(降低個人成就感)
  3. 譏誚態度(去人性化)
  4. 認知疲勞累積
  5. 身體疲勞

職業倦怠大致可區分成兩類:

  1. 因為認知活動過多而感到疲倦的「大腦耗盡」
  2. 因為情緒勞動過度而造成的「情緒耗盡」

在進入礦山之前都還很健康的金絲雀,進去之後不再歌唱或死亡,難道會有人說「金絲雀怎麼那麼脆弱」嗎?不會的,沒有人會這樣說,因為答案非常明顯,問題不在金絲雀,而是礦坑的環境啊。

我們正從錯誤的角度攻擊問題。對於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歸類為導致疾病的危險因子,馬斯勒表示憂慮,「當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歸類為疾病,會讓人產生問題根源不在於公司,而是個人的錯覺。」當職業倦怠成為疾病,人們就會認為生病的人應該接受治療,也很容易會認為問題不在環境、也非雇主或組織的責任,而是他這個人。

許多研究職業倦怠的著作指出:「職業倦怠不是起因於個人的脆弱,而是工作或社會環境造成。」這一觀點非常重要。在這個前提下,訓練金絲雀的抗壓韌性顯得十分可笑,因為金絲雀可以看作勞方,而礦工則象徵資方,這種關係如同「唇亡齒寒」,彼此息息相關。然而,當資方被法人所取代,這一關係就變得更加複雜。法人作為法律實體,運作方式類似機械,並不會因金絲雀的死亡而感受到直接影響,從而使得勞動者的困境常常被邊緣化,導致勞資之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個人能夠做的事情其實有限,而最重要的應該是留意「自我剝削」的現象:

生活在這個重視生產力的社會,也會加深工作的強迫性,更容易導致耗盡。周末不休息總是找事做的人,與其說是非常勤勞,不如說是飽受生產力競爭的折磨。這種強迫還會催生出「計畫專家」,過度的計畫反而會助長耗盡感。不安感比他人強烈的人、或缺乏自信心的人,也很容易感到耗盡。

這也是《倦怠社會》中提到的:

新型的人類,只是毫無保留地提供過度的「積極正面性」,完全缺乏尼采所說的主權獨立性。憂鬱的人像是「勞動動物」,那種會剝削自己的動物。更確切地說,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心甘情願的,完全沒有任何外來的威脅逼迫,他們同時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倦怠社會》

另一個須留意的是「效率至上主義」陷阱:

有效率地處理事情的確很重要,我們會考慮CP值,確認每小時工資是否合理,但如果過度考慮數值或數據,很容易陷入「效率至上主義」。要實現某個目標時,整體過程都必須要有效率,但若總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就很難開始著手任何事情。

不過在《倍速社会》的心得中,我提出更進一層的見解:追求CP值是消費者在「效率至上主義」下形成的一種向上剝削形式。以內容產業為例,當前的內容已不再是知識的結晶,而成為一種消費的耗材,如同免洗筷一般。這些內容雖然暫時有用,但很快就會被類似的新內容所取代。在短影音創作中,上一代用來打造個人品牌的模式,像是透過訂閱和持續內容創作來吸引受眾,現在似乎已不再奏效。

為了能在職業倦怠中恢復,嘗試各種活動本身就具有意義。但是在這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如果帶著「透過這次的活動,必須要擺脫職業倦怠」的想法,就會開始陷入評價這活動是否有效的結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裡,不自覺地要求「恢復」也必須有效率。希望各位千萬不要用二分法來看待是否有從職業倦怠中恢復。

回到恢復倦怠的途徑,我們常常陷入有效率的玩樂和有效的恢復策略。然而,這些想法中似乎潛藏著一種宗教性的禁慾主義。雖然自願承受一定程度的困苦被認為是追求意義的關鍵,但這樣的觀念有時卻顯得本末倒置。

在追求效率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忽略玩樂和恢復的本質意義,將其簡化為一種生產性活動。這使得休閒和恢復變成了必須以高效為目標的任務,而非真正的放鬆和充電。當我們把休閒活動視為一項任務時,反而可能無法達到心理和情感上的真正恢復,最終導致倦怠的惡性循環。

avatar-img
101會員
438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躺平、安靜離職很可以!勇敢出走,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躺平、安靜離職很可以!勇敢出走,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寫完第一個還有第二個 作者是有病沒事亂寫一通嘛?對啦!反正我這邊又想到了一大堆東西,就跟大家分享。 第一,不要製造不必要的敵人 人多難免會有合不來的人,不是說要當個好好先生,而是沒事不要跟那些『惡人』太多的接觸,我只是來工作,沒必要交朋友,還有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讓人不爽,因為很多人「幹在心裡
我反覆檢視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論工作,一切也還算順利 論同事,現在無須看任何人臉色 論壓力,一切工作量取決於我自己 論親人,關係保持著美好的距離 論朋友,知心好友到點頭之交一應具全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這職場..不是可以笑著也是一天的地方..沒那麼容易 無腦人惱怒我,該用哪招收尾?亂寫個什麼紀錄這與你們共事的痛苦日子吧!
Thumbnail
從寫完第一個還有第二個 作者是有病沒事亂寫一通嘛?對啦!反正我這邊又想到了一大堆東西,就跟大家分享。 第一,不要製造不必要的敵人 人多難免會有合不來的人,不是說要當個好好先生,而是沒事不要跟那些『惡人』太多的接觸,我只是來工作,沒必要交朋友,還有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讓人不爽,因為很多人「幹在心裡
我反覆檢視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論工作,一切也還算順利 論同事,現在無須看任何人臉色 論壓力,一切工作量取決於我自己 論親人,關係保持著美好的距離 論朋友,知心好友到點頭之交一應具全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這職場..不是可以笑著也是一天的地方..沒那麼容易 無腦人惱怒我,該用哪招收尾?亂寫個什麼紀錄這與你們共事的痛苦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