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如何回應它。」
在職場上,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提前一步,問題還沒冒出來,他們就已經開始想辦法解決了。還有些人總是能讓整個團隊運作更順利,感覺他們就像團隊裡的推進器一樣,永遠在前面帶著大家往前進。關於上述這種行為展現的人,我們常會籠統的說:他們是『積極主動』的人!
但你可能不知道,「積極主動」這個名詞其實不是一天之間就變成今天這麼熱門的概念,它背後有著一段頗為有趣的歷史發展脈絡,而且,不同的工作形態對積極主動的要求其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什麼是積極主動的員工,這個概念是怎麼一步步演變的,還有不同職位上的積極主動又是怎麼體現的。最後,我還會提供一套有七個層次的『行為描述模型』,幫你更清楚地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這個詞的嚴謹描述,是從1930年代開始開始出現的。那時候它其實只是個心理學術語,用來描述學習或記憶過程中的一些障礙。聽起來好像也不怎麼樣?不過別急,這個看似枯燥的小概念,後來卻對職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真正讓這個詞變得有趣的是在1946年,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在他的著作《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中,第一次把「主動性」這個詞帶進了大眾的視野。他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這個理念改變了很多人看待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弗蘭克爾的觀點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這個想法也在後來慢慢滲透到了職場文化中。
再來到了1990年代,兩位學者Bateman和Crant進一步推動了這個概念。他們提出了「積極主動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 的理論,這個理論是指:有些人天生就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再應對。聽起來是不是開始接近我們今天對積極主動的理解了?這兩位學者的研究,讓積極主動這個詞不再僅僅停留在心理學領域,而是開始對職場行為產生實質影響。
到了2000年,積極主動的概念又更加具體化了。研究者們將積極主動的特質分成五個主要方面,包括
1.高工作能力、
2.人際效能、
3.組織導向、
4.積極進取的品質、
5.職業操守。
這些特質幾乎涵蓋了一個好員工應該具備的所有品質,這也等於在陳述:積極主動不僅僅是個性上的優勢,它還必須在工作中具體表現出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我怎麼知道自己或同事是不是積極主動的呢?」其實,這還取決於你的工作類型。不同的職位對積極主動的要求和表現方式都有所不同。
假設你是一位技術研發人員,積極主動就表現為你能夠主動學習新技術,預見行業的技術趨勢,並提前做出研究和佈局。這樣的積極主動能幫助公司在技術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舉個例子,一位工程師發現某項技術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儘管問題當下還沒顯現,他主動調查並提出改進方案,結果避免了一場可能影響公司聲譽的大危機。這就是技術研發人員積極主動的典範。
如果你是一位銷售人員,積極主動則表現為你能主動開發新客戶,提前了解他們的需求,甚至在客戶提問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解決方案。這樣的銷售策略往往能讓你比競爭對手更快贏得客戶的信任。比如說,如果你是一位銷售職的員工,在市場趨勢變化時,能夠提前預見到客戶可能會面臨的新挑戰,並主動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不僅能鞏固與客戶的關係,還能為公司贏得更大的訂單。
至於企業組織的管理者,積極主動的表現又不太一樣。管理者需要在問題還沒浮現時,就已經開始制定應對方案,並且會主動推動團隊的創新和改善。這樣的管理者不僅能夠避免潛在的風險,還能帶領團隊持續進步。舉個例子,一位部門主管在注意到團隊士氣低落時,主動發起了一系列團建活動,成功地提升了團隊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這樣的管理風格,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也為長期的團隊穩定性打下了基礎。
上述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積極主動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標準,而是根據不同的職位和工作內容來具體展現的。但無論是在哪個崗位,積極主動的核心都是一樣的:提前預見問題,主動尋找解決方案。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積極主動的行為表現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我們設定了七個層次,從最基礎的行為到最高級別,逐步揭示員工在職場中如何展現積極主動的特質。這些層次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也可以作為自我提升的指引。
第一層(最高境界):『領導性』主動
這是積極主動的巔峰狀態。這類員工不僅能預見問題,還能夠引領他人,共同推動團隊或整個組織朝著長期目標前進。他們通常是團隊的領導者,不僅自己主動行動,還能激發其他人的主動性。比如,一位專案經理不僅帶領團隊按時完成項目,還能在每個階段提前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確保項目進展順利。
這一層次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識別改進的機會,並且主動推動變革。他們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尋求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往往能夠帶來顯著的業績提升。比如,一位市場行銷專員發現公司的某個產品定位已經不再適應市場需求,於是他主動提出了全新的行銷策略,結果有效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份額。
指員工能夠預見潛在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並且在問題發生前主動採取行動。他們通常擁有較高的工作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夠主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比如,一位行政助理注意到辦公室的文具即將用完,於是她提前訂購,確保工作不會因為缺少文具而受影響。
這個層次算是對於主動積極的進階要求。期待員工不僅僅完成指示的工作,還會主動尋找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們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開始展現出更強的自主行動能力,這是從下面基礎層次向上攀升的重要一步。例如,一位人力資源專員在完成招聘工作的同時,也主動優化了現有的招聘流程,使得整個流程更高效、簡潔,節省了公司的人力和時間資源。
這是積極主動的起點,屬於最基本的層次。員工能夠在主管或同事的提示下完成工作,會按照指示行動,但還缺乏自發的創造性思考或預見問題的能力。這種層次的主動性通常表現在他們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交付的任務,但遇到變化或挑戰時,往往需要額外的指導才能順利完成。例如,一名新入職的財務助理在主管的指導下,完成了月度報表的編制,雖然中間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主管的幫助下,最終還是解決了。
這一層次的員工可能在被明確指示的情況下行動,仍缺乏自我驅動力。他們只會完成最基本的任務,對於問題的出現僅做出被動反應,沒有主動尋求解決方案的意願。例如,一名客服代表只有在客戶投訴時才會處理問題,但通常只是按照既定流程應對,並不會主動想辦法提升客戶體驗。
這已經是積極主動的反面,屬於消極的層次。這類員工不僅缺乏主動性,還會對團隊或公司帶來負面影響。他們可能會故意拖延工作、不合作,甚至破壞團隊士氣或工作成果。例如,一位員工在工作中不僅不積極參與,還經常拖慢進度,讓整個團隊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和低效。
但要特別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對積極主動有相同的期待。有些公司可能希望員工在『既定的框架』內展現主動性即可,而另一些公司則鼓勵員工大膽創新,甚至打破常規。這也意味著,作為員工,你需要了解自己所在企業的文化和管理風格,才能在適當的範圍內展示你的積極主動性。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問:「積極主動會不會有時候反而帶來麻煩?」答案是,有可能。『過度的主動性』有時可能會導致同事之間的摩擦,甚至引發內部矛盾。舉個例子,一位員工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地改變了團隊的工作流程,結果引發了其他同事的不滿,導致團隊的協作出現了問題。這告訴我們,積極主動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考慮到團隊合作和整體目標。適度的主動性應該是與其他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並考慮整體的協作需求,而不是單打獨鬥。只有這樣,積極主動的行為才能真正為公司和團隊帶來正面的效果。
綜上所述,積極主動的員工在現代職場中無疑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他們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提前預見並應對挑戰,還能激勵其他員工一起成長,推動整個團隊和公司的進步。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如何回應它。」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活,也完全適用於職場中的每一個積極主動的員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職場中更好地理解和展現積極主動的特質,無論你處在哪個職位,理解『主動積極』的重要性,都是邁向職場成功的重要一步。
https://hrlearn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