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最近心靈和閱讀素材碰撞出的領悟:
基督信仰和人文學科有一個交會之處是「新的眼光」
耶穌來到世界所宣揚的,翻轉了我們對於「好」與「壞」/「強」與「弱」的想像。猶太君王出生在最簡陋的馬槽;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親近罪人,即便被羞辱唾棄仍持續的愛和寬恕;自謙自卑如小孩比大人更進的了天國;貧窮、邊緣、被貶抑、溫良、為義受迫害的人,比富有、權貴、掌握知識的人,更接近神的安慰......。基督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眼光,祂要我們活得更自由、心靈更富有,不被世俗的條件規矩所限制,而能活在彼此相愛的福份裡。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安排給自己的任務之一,是讓歷史上以不同方式被忽視、壓迫或邊緣化的人們(團體、社群、地方)能夠發聲現形......。[1]
人文學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2]。儘管各式學者常帶著不同的動機利益出發,會被吸引獻身於此的人,很大程度還是會帶有某種對人類社會的憐憫與欣賞之心。因而渴望尋求對自身、他者,有更多的探索和理解。甚至也提供了「新的眼光」:不視那些理所當然的為理所當然、審慎的思考我們為何而行動?我們是怎麼看待人?怎麼看待國家與社會的責任?看穿人在某些社會位置中的痛苦和掙扎、因為了解觀念是被建構的而能夠去本質化看待被污名化的人事物。這些思考和眼光,都也是為能幫助我們更自由、更憐憫,不被世界中弱肉強食、不斷競爭、充滿慾望和消費的洪流給沖走
然而,擁有這些的眼光的人們,時刻會感受到跟世界唱反調的痛苦。我們需要擁有更強壯的靈魂和勇氣來面對。
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馬書12:2)
[1]節錄自Thomas Hylland Eriksen原本預計來2024臺灣人類學年會演講摘要
[2]「文科挑戰理所當然的預設」想法被啟發自:https://youtu.be/v3E0FwBOuyw?s2i=wO7jVrLEH2F3soLx&t=642 (10:42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