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興我媽死了——原來,不原諒媽媽也沒關係 》複雜性創傷的自我療癒書寫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蘇絢慧嚴選推薦書籍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愛父母是天性,而父母愛孩子卻未必。」

珍妮特•麥考迪(Jennette McCurdy)從小做為童星,因參加熱門影集的演出而聞名,然而,她成長過程伴隨諸多創傷、身心巨大的壓力和傷害。而這一切的發生皆因她與母親的矛盾、糾葛羈絆和各種複雜難解的愛恨情怨有關。


直至母親死亡,珍妮特的生命重心與唯一重心,就是「讓母親快樂」,別無其他。因為她相信「母親所做的這一切是因為愛我」,她能回報的就是順從母親,接受母親一切的指令。即使這些指令有非常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從小到大都要由母親洗澡,因為母親要確定珍妮特的發育緩慢,以確保珍妮特可以一直保有演童星的身材與面貌。


為了這個目的,母親甚至限縮和激進管控珍妮特的飲食,好讓珍妮特「像小孩」、「不要長大」。


而這一切都以愛之名被合理化。母親的所有行為都不容質疑,只能感恩、頌揚和表達愛意。


於是,她所做的事情,和一切設想,都以母親的意念為意念、以母親的情緒喜惡為標準,並以母親的要求與期待為自己的責任。


這樣的母女關係,在許多不同地方,都有類似的文化,要求或期待子女「貼心」的表現,就是不抵抗,不說No,不保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與自由,而是完全的接受母親的安排和所有的期待及要求。


特別是女兒,更是被視為理所當然就要有這樣貼心的身份和表現。


只是,在這樣的期待中,一個女兒為了做到貼心,實現父母「有個貼心的女兒」的願望,她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做到什麼程度?又或者會失去什麼?會面臨什麼?⋯等等這些問題,似乎沒有人會為這樣的一個女兒思考。


珍妮特無疑是貼心的女兒,至少她用盡心力想要做到母親的貼心女兒。所以她什麼都順應著母親,母親的認為、母親的情緒、母親的期望⋯甚至母親的咒罵和侮辱,她都要無異議的承受,因為這是母親對她的愛。


這一本有著重量的書,情緒會隨著閱讀感到傷心、糾結和感嘆。但它同時是一本實實在在自我和解的書。你不會看到叨叨絮絮的各種埋怨憎恨,也不是廉價的自我揭露以求換取他人的憐愛或暖慰,那是深沈受苦卻無解的心,隨著母親逝世的內疚和悲痛,而有了一次好好看向自己的遭遇、好好的清理這當中的各種暴力、羞辱、無情的情境,卻那麼令人充滿內疚、羞愧、不安與擔憂的來龍去脈。


如果,有人被這一本書書名的直接嚇到,並感到不適,甚至覺得很不應該的反感的話,或不由得想批評,那麼,這樣的人可能對親子間的情感創傷一無所知,更可能對情緒操控所造成的痛苦及可能造成的自我毀滅毫不理解。


不論從情感創傷或長年被至親控制,乃至受困於自我懷疑、情感依賴,對自己充滿困惑,以及無法確切的認知到自己究竟受到什麼傷害⋯⋯等等這些複雜性的創傷影響,都不是簡易就可面對和修復的。


珍妮特在母親過世之後,才真正開始進入心理治療歷程,但一開始太驚嚇,無法直視她童年的真相,因此從治療中逃避、閃開。之後,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她必須找到她自己,也必須知道她自己是誰?


當母親已不在,當母親真的已離世,她要如何真正的撥開母親的嚴格眼光、卸下母親的變態控制和情緒暴力,真正找回自己的身體權與心靈,也說出自己故事的真實面貌?無疑地,她需要拿回自己的敘述權力,不再把她的生命交給其他人決定、控制與侵佔。


如果,你懂這種決心的困難與痛苦,也理解療癒之路有多煎熬和顛簸起伏,那麼你會在這一本書中看到比起要不要原諒至親行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終止情緒暴力對我們的支配與傷害。並重新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與信任,相信自己是夠好的生命,無論有沒有成為母親心中想要的完美孩子,你都是你自己,你都是有屬於自己生命價值和存在意義的人。


《我很高興我媽死了——原來,不原諒媽媽也沒關係〔美國國民童星珍妮特.麥考迪走過創傷的自癒與成長之路〕》

I’m Glad My Mom Died

時報出版

https://shorturl.at/f1Uan

raw-image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師的工作向來讓人們產生很多想像,像是以為能擁有魔法能力的解決當事人困擾,或是像感應式的不需要當事人說出什麼,就能看透人內心的世界。又或者以為心理師有透視人內心想法的本事,什麼都逃不過心理師的法眼。當然,還有其他投射性的想像;覺得心理師像永不下山的太陽,持續的溫暖照耀⋯⋯
你人生的大地震在何時發生過? 曾經發生人生大海嘯嗎? 是否經歷過人生的暴風雨? 即使,我們非常希望人生「無常」不是真的,期盼生活能安穩不變、永保安康。但事實上,人生有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景況及遭遇,讓人措手不及,無力招架。
#好書嚴選 #高敏感是種天賦《暢銷經典版》+《實踐篇》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這世界上有不少性格纖細、敏感的人,我也是其一。 據統計,全球高敏感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特徵是在生物學上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會在情緒、社交、心理或物理上展現出更強烈的反應。 在我成長過程中,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蘇絢慧選書]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人生無非幾件事,就大項目來說那些是:家庭、學業、朋友、戀人、工作,和財富與及健康。 這些事串起了每個人的一生。然而,究竟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又在過程中遭遇什麼影響或衝擊,這就是人生奇妙的所在,既未知又充滿意外。 馬修.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心理師的工作向來讓人們產生很多想像,像是以為能擁有魔法能力的解決當事人困擾,或是像感應式的不需要當事人說出什麼,就能看透人內心的世界。又或者以為心理師有透視人內心想法的本事,什麼都逃不過心理師的法眼。當然,還有其他投射性的想像;覺得心理師像永不下山的太陽,持續的溫暖照耀⋯⋯
你人生的大地震在何時發生過? 曾經發生人生大海嘯嗎? 是否經歷過人生的暴風雨? 即使,我們非常希望人生「無常」不是真的,期盼生活能安穩不變、永保安康。但事實上,人生有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景況及遭遇,讓人措手不及,無力招架。
#好書嚴選 #高敏感是種天賦《暢銷經典版》+《實踐篇》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這世界上有不少性格纖細、敏感的人,我也是其一。 據統計,全球高敏感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特徵是在生物學上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會在情緒、社交、心理或物理上展現出更強烈的反應。 在我成長過程中,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蘇絢慧選書]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人生無非幾件事,就大項目來說那些是:家庭、學業、朋友、戀人、工作,和財富與及健康。 這些事串起了每個人的一生。然而,究竟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又在過程中遭遇什麼影響或衝擊,這就是人生奇妙的所在,既未知又充滿意外。 馬修.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她出生就苦命:重男輕女的家庭,嗜賭吸毒的父親,喜怒不定的母親,長年病痛的哥哥,她從小就必須承擔繁重家務,從小就不被疼愛,從小就是家人的出氣筒……,她從小就知道自己無足輕重,她經常有一了百了的念頭,……,然後,她掙扎著扭曲著終於也漸漸的長大了……,她無意間聽到梵音,覺得熟悉又親切,她跪在佛前,眼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她出生就苦命:重男輕女的家庭,嗜賭吸毒的父親,喜怒不定的母親,長年病痛的哥哥,她從小就必須承擔繁重家務,從小就不被疼愛,從小就是家人的出氣筒……,她從小就知道自己無足輕重,她經常有一了百了的念頭,……,然後,她掙扎著扭曲著終於也漸漸的長大了……,她無意間聽到梵音,覺得熟悉又親切,她跪在佛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