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領導/管理
書名:《從A到A+》
作者:詹姆·柯林斯、莫頓·韓森
個人評分:5/5
———
1、本書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何從「優秀」蛻變到「卓越」。
簡單整理一下柯林斯叢書的脈絡:《十倍勝》告訴我們如何亂中求生,《從A到A+》指引我們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基業長青》嘗試解決「傳承」的難題——如何永續經營。《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讓我們有機會提早發現由盛轉衰的徵兆、或是從挫折中重新爬起來。
———
2、簡單概述《從A到A+》
(1)從「優秀」蛻變到「卓越」的過程:紀律的員工→紀律的思考→紀律的行動→飛輪〈循環反覆〉
(2)紀律的員工
領導人透過締造協調一致的工作流程,逐漸養成謙沖自牧+擇善固執的個性(第五級領導),並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隊(先找對人,再決定做什麼事)。
(3)紀律的思考
接著在日常營運中,始終懷抱信心,直面現實的毒打(史托克戴爾弔詭、成長心態),並從中摸索到一條能夠結合自身熱情、公司稟賦、同時還能帶來足夠獲利的生存之道(刺蝟原則)。為了更好地落實刺蝟原則,經營團隊有必要將其提煉成單純而清晰的概念,作為一切努力的依歸(關鍵經濟指標)。比如提高每位顧客的平均獲利、每年總資產報酬率、每筆投資平均獲利⋯⋯。
(4)紀律的行動
嘗試打造一套可信賴的制度,讓員工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同時,也承擔相應責任;逐步淘汰不適合的人、事業體以及發展機會(強調紀律的文化);搭配符合刺蝟原則的新科技(以科技為加速器)
(5)飛輪效應
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確保自己走在正確道路上;不斷產出的績效自然會激勵人力,帶動團隊持續向前,直到某一天,透過他人,我們會發現自己莫名地越過了某道門檻,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坊間很多說法——得道者多助、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魯拉帕魯薩效應、複利效應、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個人覺得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
3、從反面來看:
(1)空降的企業「明星」不能領導公司從優秀變成卓越,其成功往往曇花一現,因其重視自己甚於其他人。經典人物:艾科卡之於克萊斯勒、成龍之於成家班。
(2)高薪不能換來高產出。在支付一定合理薪酬之後,產出結果往往決定於員工本身的價值觀。
(3)併購和創新科技能「加速」改變,但卻無法引發改變。
(4)卓越不是靠環境(熱門產業)造成——作者在挑選標的時已排除相關因素——而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p41-p43
〈5〉「對的人」才是公司重要的資產,員工不是
———
4、關於「對的人」
(1)在挑選人才時,個性〈價值觀 〉>能力〈思考與行為方式〉> 教育背景、專業技能或工作經驗;技能可以學習,思維可以訓練,但個性難改。書中提到,即使沒有適合的職位,也要延攬最優秀的人才〈人先於事〉,至於「不對的人」,個人認為不需要另外找事情讓他做,早早辭退不浪費彼此時間〈不因人設事〉,《原則》p430也有提到類似概念。
(2)「對的人」具備下列特質:
a、認同公司的核心價值:找到契合的人,然後留住他們,而非留下不對的人,再悉心培養。
b、不需要嚴格管理或激勵他們
c、了解自己不僅僅擁有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責任」
d、信守承諾e、懷抱熱情f、「窗子和鏡子」心態〈勇於擔責、歸功他人〉
(3)個人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理解為:在領導層面,先建立價值觀相符的團隊,決定要做什麼事之後,才知道有什麼位置;而到了管理層面,則是依照位置放進對的人。
———
5、嚴格,但不無情──管理vs領導
身為管理者,應當將目光放在為公司創造利益,而非總是為下屬把屎把尿,時刻監視下屬,甚至諄諄教誨、循循善誘;但若身為領導者,在「找對人」的前提下,對下屬進行適當的地指引和教導,將有助於企業持續卓越。
多次在不同領導風格間猶疑不定,一會兒認為無需考慮太多有的沒的,就事論事即可(《好主管不該教員工》),一會兒又覺得應該多多關心下屬精神追求(《好主管的覺悟》);如今看來,雖然兩本書名相似,但卻是不同層次的考量。就如同《恆毅力》提到,「嚴厲」&「愛」不必然相悖──孩子需要獲得關愛和接納,但也需要教導。
————
6、紀律──「多元思維模型」vs「刺蝟原則」
「多元思維模型」要求多方了解不同學科的基本原理,「刺蝟原則」則要求全神貫注在你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好的事情上,兩者似乎存在分歧,實則互補──「多元思維模型」幫助我們對事物有清楚的認識,進而在決策時,能夠透過「刺蝟原則」做出卓越的決策。
多元思維模型:透過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建立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提高對事物的認識。〈紀律的員工──先找對人〉
刺蝟原則:透過三個圓圈的交集,找出一個清晰而簡單的概念,成為指引你做出決策的參考架構。〈紀律的思考〉
————
7、第五級領導人的修練
作者假設:世上有兩種人,以慧根的有無來區分。在適當的環境下——透過自省、有意識的自我開發、好的精神導師、慈愛的雙親或有意義的人生經驗等其他因素——「有慧根的人」就可以發揮潛力。p79
同時,作者認為他們的研究資料不足以歸納出培養第五級領導人的步驟,但他發現執行本書提到的部分能幫助我們成為第五級領導人。個人認為,心理學或許是第五級領導人的「最後一哩路」。比如《成長心態》、《恆毅力》、《發現心流》、《刻意練習》、《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卡片盒筆記》、以及《原則》等書或多或少回答了關於「如何保持謙虛?」、「如何面對殘酷現實仍保持希望?」、「如何培養熱情?」等問題。
————
8、為什麼要追求卓越?作者給出了兩個回答:
(1)建立一家「卓越」的公司並不會比建立「優秀」的公司困難多少,甚至可以少費很多功夫 ,因為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浪費精力(瞎忙)。P308
(2)如果你很在乎目前所做的事情,而且也深深相信這份工作的目的和意義,那麽很難想像你不會設法做到盡善盡美,達到卓越的境界;如果你始終疑惑,那麼你很可能入錯了行。p313-p314
對此,個人認為作者只回答了「為什麼要從優秀追求卓越?」而非「為什麼要追求卓越?」,因為讓人甘於平庸的理由至少有:
(1)缺乏足夠的探索——我沒有在乎的事
假設「在乎某件事情會促使我們設法做到盡善盡美」成立,但若沒有足夠的探索,如何找到在乎的事情,又談何追求卓越。
(2)缺乏足夠的心靈動力——我就爛、我不行
即便有在乎的事情,也深信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也不見得會想要做到盡善盡美。比如已經養成太多壞習慣,積習難改,阻力太強讓人提不起勁(慣性);又或者在糟糕的成長經驗中,習慣了躺平(習得性無助)。
〈3〉缺乏足夠的知識認知——不是不努力,是我沒辦法
即使上述條件都滿足,但若沒有可靠的知識來源,足夠的智慧來分辨好方法,很難跳脫惡性循環。比如,《貧窮的本質》提到窮人總是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而非廉價的預防,也會因短視和成見放棄長遠規劃(投資教育)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人們停留在平庸以下。雖然如此,個人還是認同作者和《發現心流》提供的答案:追求卓越固然耗費心力,但在過程中會得到更多能量、更多的快樂,更好的生活。
———
9、其他
(1)現在擁有的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不代表我們能夠達到頂尖,僅僅代表我們過去做得還不錯,應該視為「沈沒成本」
(2)生活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如何讓國家邁向卓越、Make Taiwan Great Again進入體制或政黨存在被腐化的可能,不同流合污也難上位;或許透過獨資公司能夠起到一些作用,比如胖東來、鼎泰豐、河南礦山起重機。另外,《轉職必勝班》提到一個構想:透過從事人力仲介、獵頭、轉職培訓等方式,把人才放到適合的地方,以此來影響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