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嗑藥搖滾禱告達人?耶穌禱文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搖滾音樂與專注的禱告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卻在一個十七歲輟學、留長髮長鬍子青年的生命中奇妙地結合。這結合更使他日後成為專輯銷量破四百萬的基督教音樂人,並在音樂事業攀上顛峰之際創辦修道團體,培育無數基督徒的靈命。幫助他結合搖滾音樂與專注的禱告,讓音樂人與屬靈導師兩種身分相輔相成的,就是耶穌禱文。這個耶穌禱文的故事,要從主人翁塔波特(John Michael Talbot)的出生和成長說起。塔波特一九五四年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個衛理宗家庭。他從小學習彈奏吉他,高中輟學後加入搖滾樂團,在聲色名利世界中迷失。後來樂團解散,他重新尋求上帝,立志善用音樂恩賜來服事祂,祝福世人,於是就開展基督教音樂事工,更很快在全球最大基督教音樂唱片公司躋身炙手可熱的歌手兼吉他手。可是,在事業、事工兩得意之際,他發覺自己的靈命十分空虛:「我熟悉聖經,日常言談也愛引用經文,卻失落了當初歸信的那位純粹的耶穌。」(The Jesus Prayer, 9-10)後來他使用耶穌禱文來禱告,靈命得到意想不到的更新:「我的信仰變得更深刻,從信仰和道德的可理解之物,進深至在默觀的恩典中更日常地經歷上帝。這默觀的恩典超越理解、名稱、形式,以及描述。」(JP11)後來他發現,許多西方基督徒所接受的教育偏重思辨,信仰往往停留在知識層面,其中熱心服事者尤其容易倦怠,於是他就向他們引介耶穌禱文的屬靈操練,以期支撐他們的脆弱的屬靈體質。(JP12)

耶穌禱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世紀修士耶路撒冷的伊西赫(Hesychius of Jerusalem)。他因註釋聖經、積極參與關於基督屬性的神學討論而聞名。除了身為聖經學者、神學家之外,他更是造福後世的靈修大師。他解釋禱告期間呼喚耶穌名字的屬靈裨益:「經驗告訴我們,對於那些想淨化內心的人,呼喚耶穌的名字的確是很大的祝福。……藉著持續記念和呼喚主耶穌基督,我們獲得某種上帝所賜的平衡。……我們的內心應該不斷重複耶穌的名字。」(JP140)「正如水作為海洋的構成部分……耶穌禱文是不可或缺的基礎,不被思想干擾……構成靈魂內在難測的平靜,構成隱祕而單一的默觀……這些恩典使理智得到保護,讓我們呼喚耶穌基督、心智的平靜而不被看似美好的思想破壞。」(JP147)除了伊西赫之外,五世紀還有另一位靈修大師弗特奇的狄厄多修 (Diadochus of Photice),他既是主教又是苦修者,在影響後世宣認「基督神人二性」教義的迦克墩大公會議上叱吒風雲。狄厄多認為:「既然人理智都會做些事來滿足對活動的需要……不如就禱告呼喚『主耶穌』吧。」用今天心理學的說法,此舉減緩心智的分心,簡化它要處理的事情,以致它能專注。( JP147-148)東正教靈修經典《教父選集》(Philokalia)記載,初學禱告者必須避免太頻繁改變耶穌禱文的用詞,否則會失去專注,讓心智無法生根結果。(JP135-136)

從伊西赫和狄厄多開始倡導禱告中呼喚耶穌的名字,這傳統經過埃及西奈和希臘阿索斯山(Mount Athos)修士傳承,以至在斯拉夫語基督徒當中廣泛應用,最後演變為今天的耶穌禱文。耶穌禱文作為東正教的靈修遺產,二十世紀中期開始漸漸傳播到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為世界各地許多靈命枯竭的基督跟隨者灌注古老的嶄新活力。(JP140-141)

作為對知識成癮、沉迷工作的文字人,專注禱告對我而言毫不容易,但以耶穌禱文來禱告卻有驚人的效果。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專注禱告是我們志於一事、即獨尊上帝的表徵,也強化我們對那一事的心志、即對上帝的尊崇。如何排除人生處境、心理機制、屬靈勢力等令我們分心的因素,以致能專注禱告?
我們都需要一個專注禱告的理由。
以上我們從人生處境和心理機制了解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從之前內容得知,基督徒的世界觀並非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即認定我們所身處的世界並非單由物質組成。因此,為了探尋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除了透過可見的日常生活、可考證的腦部結構之外,也應該考慮屬靈因素。
接下來我們會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了解難以專注的原因和對禱告生活的影響,用四字概括就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注意力,是因為認知期間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需要主動取捨。不同事物、思想、情緒、感官訊息等資料,彼此屬「競爭」關係。
托爾斯泰在書中提到這寓言,以闡述一個人生現實:每個人都像那個在井壁上掙扎求生的旅人,不管多努力緊抓樹枝,仍然無法阻止老鼠把樹枝咬斷,然後被井下的惡龍吞沒。我們無論多用心求存營生,總難逃一死,所有計畫和成就化為塵土。在死亡的大限來臨之前,每個人都面對必然的死亡以及難以避免的疾病、意外、分離等。
我們會從人生處境、心理機制,以及屬靈爭戰三個層面,探討為什麼我們難以專注禱告。 談到偉人,我們很多時只耳聞他們的成就,羨慕他們光鮮亮麗的人生。對於他們生命的實況,我們只有小時候從課本或童書認識他們的成長故事(不少是以訛傳訛的虛構情節)。
專注禱告是我們志於一事、即獨尊上帝的表徵,也強化我們對那一事的心志、即對上帝的尊崇。如何排除人生處境、心理機制、屬靈勢力等令我們分心的因素,以致能專注禱告?
我們都需要一個專注禱告的理由。
以上我們從人生處境和心理機制了解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從之前內容得知,基督徒的世界觀並非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即認定我們所身處的世界並非單由物質組成。因此,為了探尋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除了透過可見的日常生活、可考證的腦部結構之外,也應該考慮屬靈因素。
接下來我們會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了解難以專注的原因和對禱告生活的影響,用四字概括就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注意力,是因為認知期間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需要主動取捨。不同事物、思想、情緒、感官訊息等資料,彼此屬「競爭」關係。
托爾斯泰在書中提到這寓言,以闡述一個人生現實:每個人都像那個在井壁上掙扎求生的旅人,不管多努力緊抓樹枝,仍然無法阻止老鼠把樹枝咬斷,然後被井下的惡龍吞沒。我們無論多用心求存營生,總難逃一死,所有計畫和成就化為塵土。在死亡的大限來臨之前,每個人都面對必然的死亡以及難以避免的疾病、意外、分離等。
我們會從人生處境、心理機制,以及屬靈爭戰三個層面,探討為什麼我們難以專注禱告。 談到偉人,我們很多時只耳聞他們的成就,羨慕他們光鮮亮麗的人生。對於他們生命的實況,我們只有小時候從課本或童書認識他們的成長故事(不少是以訛傳訛的虛構情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又繁忙的日常裡,是不是經常覺得無法喘息呢?有些人透過運動來排解煩悶,也有些人透過閱讀來逃避現實,還有一些人透過音樂,為自己打造一處將內心安放之地,在音符流動的時間裡靜靜尋找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他們背著一把吉他、真誠地呈現出的音樂,實在太純粹,就像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高喊著「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呀」的音樂一般。
Thumbnail
內人的琴房使用日久,我們越覺得應該有個「家庭祭壇」,這個琴房的書櫃裝著各式聖經及屬靈書籍,非常適合。內人試著彈靈歌,我在旁「靈語」禱告(方言),一小時之間,神同在的感覺特別強。
一年比一年的熱,是罪導致。 相對的,主留住撒旦,是基於憐憫。 而溫度的熱,甚至,人的冷淡,需要代禱。 因此,真要說,是全球的教會務必重視的問題。 而我所感受,是主在協助我放慢速度。 因為,只要是我熟的樂譜部分,就容易越彈越快。 在這次的彈唱敬拜,主的陪伴,就有感到,主在協助我平穩燥動的心
關於人口販子,我想,那也是罪使然。 不過,不管怎麼說,只有主能解決這問題。 因為,在主沒難事。 今天在慈惠醫院,只有手機的情況下,必然是下載手機鋼琴軟體。 而沒有手機的情況,頂多只是掛念和代禱。 其實,代禱,我進行彈拜敬拜的主軸。 因為,型式不拘。 基本上,就算是手機鋼琴,也有不同的感
Thumbnail
《搖滾吧!中二樂團》是一部不良少年與音樂的動畫電影,裡面沒有拳對拳的青春、也沒有熱心開導青少年的老師,只有不良少年無所事事的日常。不良高中生研二某天因為機遇下拿到了貝斯,找來同伴太田、朝倉表示想組成樂團。三個門外漢瞎湊出怪異的樂曲,意外彈出了興趣,還即將登上音樂季?但音樂之外的問題卻也爆發開來。
Thumbnail
📍與音樂祭的緣分 說起對音樂與音樂祭有深刻記憶與熱愛,應該是從大學參與吉他社社團開始。 由於在高中升學壓力的影響,只能將學吉他的夢想暫時拋置腦後,對於無法圓一個學吉他的青春夢,甚感惋惜不甘。 於是在大學入學之際,執念地一心一意要加入吉他社,社團聚集了一幫我們對於吉他與音樂狂熱的
Thumbnail
今年,我收到朋友的邀請,提前慶祝萬聖節,參加了一場特別的活動:流行音樂與古典吉他融合的演唱會,一個沒有“不給糖就搗蛋”的傳統萬聖節活動。  表演者是著名的原住民創作型歌手,歌曲的伴奏除了他本身的樂團外,還融合了古典吉他的伴奏,這樣的結合相當獨特,使歌曲聽起來更加動人。歌手不僅演唱中文歌曲,還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又繁忙的日常裡,是不是經常覺得無法喘息呢?有些人透過運動來排解煩悶,也有些人透過閱讀來逃避現實,還有一些人透過音樂,為自己打造一處將內心安放之地,在音符流動的時間裡靜靜尋找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他們背著一把吉他、真誠地呈現出的音樂,實在太純粹,就像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高喊著「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呀」的音樂一般。
Thumbnail
內人的琴房使用日久,我們越覺得應該有個「家庭祭壇」,這個琴房的書櫃裝著各式聖經及屬靈書籍,非常適合。內人試著彈靈歌,我在旁「靈語」禱告(方言),一小時之間,神同在的感覺特別強。
一年比一年的熱,是罪導致。 相對的,主留住撒旦,是基於憐憫。 而溫度的熱,甚至,人的冷淡,需要代禱。 因此,真要說,是全球的教會務必重視的問題。 而我所感受,是主在協助我放慢速度。 因為,只要是我熟的樂譜部分,就容易越彈越快。 在這次的彈唱敬拜,主的陪伴,就有感到,主在協助我平穩燥動的心
關於人口販子,我想,那也是罪使然。 不過,不管怎麼說,只有主能解決這問題。 因為,在主沒難事。 今天在慈惠醫院,只有手機的情況下,必然是下載手機鋼琴軟體。 而沒有手機的情況,頂多只是掛念和代禱。 其實,代禱,我進行彈拜敬拜的主軸。 因為,型式不拘。 基本上,就算是手機鋼琴,也有不同的感
Thumbnail
《搖滾吧!中二樂團》是一部不良少年與音樂的動畫電影,裡面沒有拳對拳的青春、也沒有熱心開導青少年的老師,只有不良少年無所事事的日常。不良高中生研二某天因為機遇下拿到了貝斯,找來同伴太田、朝倉表示想組成樂團。三個門外漢瞎湊出怪異的樂曲,意外彈出了興趣,還即將登上音樂季?但音樂之外的問題卻也爆發開來。
Thumbnail
📍與音樂祭的緣分 說起對音樂與音樂祭有深刻記憶與熱愛,應該是從大學參與吉他社社團開始。 由於在高中升學壓力的影響,只能將學吉他的夢想暫時拋置腦後,對於無法圓一個學吉他的青春夢,甚感惋惜不甘。 於是在大學入學之際,執念地一心一意要加入吉他社,社團聚集了一幫我們對於吉他與音樂狂熱的
Thumbnail
今年,我收到朋友的邀請,提前慶祝萬聖節,參加了一場特別的活動:流行音樂與古典吉他融合的演唱會,一個沒有“不給糖就搗蛋”的傳統萬聖節活動。  表演者是著名的原住民創作型歌手,歌曲的伴奏除了他本身的樂團外,還融合了古典吉他的伴奏,這樣的結合相當獨特,使歌曲聽起來更加動人。歌手不僅演唱中文歌曲,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