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楓從小就是個細膩敏感的女孩,總是擔心別人對她的看法。她不喜歡衝突,最擔心別人生氣或失望,所以幾乎對所有人有求必應。朋友聚餐,她總是提前到場,準備好每個人的餐具,還會記得幫同事預留喜歡的位子;加班時,同事請她幫忙,她明知道自己已經疲憊不堪,還是笑著答應。 她的朋友阿蕙性格直率,每次要求都毫不掩飾。有次阿蕙要去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讓小楓下班去她那邊接她。小楓明知道繞路會讓自己多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卻還是咬牙答應了。路上,小楓的內心非常掙扎,知道自己應該拒絕,但她害怕讓阿蕙失望,更害怕別人覺得她冷漠。那種害怕失去朋友的恐懼,讓她無法說出「不」。 類似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發生。朋友間無論誰需要幫忙搬家、照顧寵物,甚至借錢,小楓都毫不猶豫地答應。每次幫完忙後,心裡卻升起疲憊和失落,因為她感到自己被利用了,但她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怕破壞了和氣,怕讓人覺得她不好相處。 她的這種討好行為也影響到她的職場生活。當上司要求她加班,她明明手上已經堆滿了工作,還是笑著說「沒問題」。加班的時候,她經常安慰自己說:「這樣做別人會喜歡我,認可我。」可當她看到別人輕鬆下班,她的內心卻充滿了委屈和自責。 這種情緒壓抑讓小楓身心俱疲,但她似乎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所以必須討好別人才能被喜歡?!」 有一天,小楓在辦公室裡整理文件,正準備去倒杯咖啡時,無意間聽到了幾位同事的談話。她聽到一個同事悄聲說:「你說小楓啊,她就是個老好人,誰要幫忙都找她,保證不會拒絕。」另一個人笑著附和:「對啊,有時候我都覺得,她就像辦公室裡的免費助手,不管什麼事都接下來,根本不會說不。」 這些話像利刃一樣刺進小楓的心裡。小楓呆住了,彷彿被當頭棒喝一般,無法動彈。她的善意、她的付出,在別人眼中竟然成了「好利用」的象徵!那些她以為是友情和同事情誼的關係,竟然如此脆弱、輕視,讓她深深刺痛。心中滿是委屈、羞辱,甚至是強烈的自我懷疑。這一刻,小楓第一次感到自己的自我價值正在崩塌,她覺得自己過去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被輕描淡寫地抹去。 那天晚上,她輾轉反側,深感不安,內心一遍遍反問自己:「我難道只是別人的工具嗎?我為什麼總是要委屈自己來滿足別人?」 她終於下定決心,不再做那個「老好人」。她知道,這樣的生活會讓她耗盡身心,她必須改變,學會拒絕,重新找回自己的界限和尊嚴。那一刻,她徹底醒悟,原來自己一直以為的「善良」和「體貼」,在別人眼中竟然成了「隨便使喚的工具」。這一刻,小楓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學會拒絕,不再任由別人隨意地利用她的善意。這段經歷讓她明白,真正的尊重不是通過討好換來的,而是通過堅定的自我保護實現的。
為了改變自己,她主動參加了一個名為「重建自我界限」的工作坊,這是一場專為討好型人格設計的課程,幫助參加者學會如何在生活中設立健康的心理界限。活動中,在工作坊中,當小楓聽到導師講解「討好型人格」的核心來源時,她感到內心被擊中。導師提到,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並非天生無法拒絕別人,而是習慣性地逃避「讓別人失望」的情境——這正是源自一種對失望的深層恐懼。這一剖析讓小楓回想起自己過去種種討好的行為,也逐漸明白為什麼每當她想要說「不」時,心中總會有一股莫名的焦慮。 她想起,從小到大,她總是那個想要達到他人期望的「好孩子」。無論是父母、師長,甚至朋友的需求,她總是第一時間答應,深怕自己的拒絕會讓他們感到失望或不滿。對她而言,失望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情緒,而像是某種不容觸碰的雷區。這種恐懼就像無形的枷鎖,讓她在每次面臨別人請求時,都不敢拒絕,甚至會在心裡反覆強調:「我不可以讓人失望,我必須表現得好一點,否則大家就不會再喜歡我了。」 導師進一步解釋說,這種對失望的恐懼其實源自於一種深層的不安全感,或是對「被拋棄」的隱隱擔憂。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往往是因為當事人潛意識裡認為,只有通過取悅別人才能獲得認可和愛。如果讓他人失望,就等於失去了安全感,甚至失去了自己在關係中的價值。 聽到這裡,小楓心裡泛起一陣酸楚。她回想起自己無數次放棄自我需求,總是擔心一旦拒絕,會被對方視為「不夠好」或「不值得信任」。這種情緒不僅讓她感到壓抑,也讓她無法放鬆,心裡總有一股隱隱的壓力,害怕無法達到別人對她的期待。 導師說明道:「討好型人格其實是一種過度的情感反應,你們將『讓人失望』這件事視為危險,進而避免這種情境的出現。你們害怕別人對你失望後的後果,也許是被疏遠、被否定,甚至害怕失去那些你認為重要的人。」 這番話讓小楓徹底清醒,她開始明白,自己之所以無法拒絕別人,是因為她一直把「他人的失望」看得比自己的需求還要重要。她害怕面對他人失望的表情,害怕自己在別人心中跌落的形象,害怕他人因她的拒絕而遠離她。對她而言,討好他人已經變成了一種自我防衛的習慣,就像在築一道無形的牆,以防止自己被遺棄或忽視。 這份洞見讓小楓的內心開始動搖,她意識到,真正能夠解放自己的,並不是一直迎合別人的期待,而是要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就算偶爾讓人失望,也不會因此變得無價值。
在工作坊的活動中,小楓第一次和導師進行了一對一的討論,談到自己無法拒絕別人的原因。導師微笑著說:「其實,你的討好行為是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對嗎?」 小楓點點頭,默默地說:「對,我就是怕別人失望,覺得這樣會被討厭、被拒絕。我好像一直在擔心自己不夠好,所以總是努力去討好他人。」 導師溫柔地說:「這樣的恐懼是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有的,因為我們往往把別人的需求看得比自己的重要,甚至害怕被拋棄或孤立。但實際上,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因為一次拒絕就否定你。」 這番話讓小楓稍微鬆了口氣,但她還是帶著疑惑:「可是……我該怎麼做呢?怎麼才能不再害怕說『不』?」 療癒方法:從小練習拒絕 導師建議她從一些小事開始練習拒絕,並把過程寫進「勇氣日記」裡,這樣可以幫助她一步步建立自信,逐漸克服對失望的恐懼。 勇氣日記的方法: 1. 記錄情境:每次有機會拒絕別人時,先在心裡做一個小決定,問自己:「我真的想幫助對方,還是我感到壓力?」這樣可以更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2. 表達拒絕的語氣:用一種溫和但堅定的方式拒絕,譬如說:「這次我可能沒辦法幫你,不過你可以試試自己做,或是找其他人幫忙。」 3. 記下情緒反應:寫下自己在拒絕後的感覺,比如是否感到焦慮、內疚,或者是否害怕別人因此生氣。 4. 自我鼓勵:在日記中給自己一些鼓勵的話,比如:「今天我很勇敢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並沒有因此受到別人的批評。」這樣能逐步建立自信,強化這個正面的行為。
小楓開始記錄每一次拒絕的嘗試,不論結果如何。她在「勇氣日記」裡寫下每次的感受,也包括每一次心裡的掙扎。 「今天同事小美請我幫她寫報告,但我已經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我很想答應她,因為我不想讓她不開心。但這一次,我深吸了一口氣,對她說『抱歉,這次我可能沒辦法幫忙』。說完後,我感到心跳加速,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太冷漠了。」 小楓寫下這些話時,仍然充滿內疚和擔憂。她反覆問自己:「如果我拒絕了,會不會讓別人討厭我?」這份不安揮之不去,但心理師告訴她,這正是她需要突破的瓶頸。 在接下來的幾周,小楓參加了工作坊的「內心可視化」練習,這是一種讓她能真正面對自己恐懼的方法。導師說,這個練習能幫助她在想像中面對恐懼,把那些壓力、焦慮具象化,並讓自己用心感受、改變它。對小楓來說,這聽起來既新奇又有些挑戰。 內心可視化練習 在一個靜謐的下午,小楓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深呼吸,閉上雙眼。導師的聲音平靜而柔和:「現在,想像你的恐懼,它有什麼樣子?試著把它變成一個具體的形象。」 小楓沉浸在導師的引導中。她開始想像,一個模糊的影子漸漸出現在她的腦海裡,那是她的恐懼,一個纏繞著她的黑色雲團。這個雲團像是一隻沉重的手,無形中壓迫著她的胸口,讓她呼吸困難。 導師輕輕問道:「這個雲團是什麼樣的顏色?有什麼形狀?」 小楓心中浮現畫面:「它是一團黑霧,總是在我說不出話來的時候出現,就像是鎖住我喉嚨的鎖鏈,讓我無法說出『不』。」 導師接著說:「現在,想像你自己逐漸靠近它,溫柔地看著它,不要害怕它。試著用心和它對話,問問它為什麼總是出現。」 小楓在心裡默默地問:「為什麼你總是出現在我不敢拒絕別人的時候?你讓我感到無助、焦慮,為什麼要這樣做?」 那團黑霧似乎輕輕顫抖了一下,接著傳來一種低沉的聲音:「我是你害怕失望的恐懼,我保護你不受他人批評、不被孤立。每次你想拒絕時,我出現是為了提醒你:別人會不滿,別人會疏遠你。」 這一刻,小楓忽然明白了,這團黑霧並非真正的敵人,而是一種她內心長久以來對失望的防衛機制。它是她的一部分,只是表現得過於極端。 導師繼續引導:「現在,想像你對這團黑霧說話,感謝它的保護,但告訴它你已經長大了,你不再需要這麼極端的保護。」 小楓輕聲說道:「謝謝你一直以來的保護,但現在我想學著更自信地面對別人,即使偶爾讓人失望,我也可以承受。請你不要再束縛我了。」 那團黑霧逐漸淡去,像是接納了她的話語,輕輕地消失在她的意識中。小楓感到胸口一輕,一股溫暖的力量從內心深處湧起。 自我對話練習 接下來的幾天,小楓開始進行另一項自我療癒方法——自我對話練習。這是一種和自己內心深處交流的方法,幫助她找回自信和內在的力量。 有一天,她在日記裡寫下了一段和「內在小楓」的對話。這是她想像中的「小楓」,代表她最純粹、未被恐懼所影響的自我。 她拿起筆,在紙上寫道: 小楓:「內心的小楓,你還記得我們以前曾經多麼害怕讓人失望嗎?」 內在小楓:「我記得,過去的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我們,害怕被批評。」 小楓:「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嗎?拒絕別人不代表我們的價值變少。」 內在小楓:「對,我們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別人。即使偶爾讓人失望,我們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 小楓:「謝謝你陪伴我成長,謝謝你讓我明白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這場自我對話讓小楓的心情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她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在和自己最深的內心建立了聯結。每次她面臨壓力或是再次感到害怕時,她就會拿出日記,回顧自己和「內在小楓」的對話,提醒自己勇敢地面對恐懼。 經過這些療癒練習,她逐漸發現,自己的生活開始變得不再那麼沉重。她可以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需要時毫不猶豫地說「不」。小楓終於學會了,原來接納自己、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是找回自信的關鍵一步。 每當她成功拒絕別人的請求,小楓就把這段過程記錄在勇氣日記中,並逐漸發現自己的自信在增長。她開始理解到,自己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別人的期待,而是來自內心的安定。透過不斷的練習,她慢慢學會了用一種不帶負擔的心態,坦然面對他人的需求,同時保護自己的界限。 這段自我療癒的過程讓她成長,她再也不會一味討好別人,而是學會用堅定但溫和的態度,尊重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