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我讀書的時間裡,我讀到了一個理念,我覺得非常有趣,所以想分享出來 —— It’s far more helpful to assume that you’re ignorant and don’t know a whole lot.
在起初我看到的時候,我很詫異,不過再我繼續閱讀之後,我漸漸明白了它背後的意思。因為只有當我們在假設自己是不知道的時候,才可能會學習到新的知識。
這讓我想到了以前 Steve Jobs 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不過轉念一想,我便又對於這樣的理念心生疑竇 —— 如果我們時刻對於自己對自己說,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會不會反而對自己的自信心會是毀滅性的打擊呢?在這樣的想法下,如何構建自我價值呢?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理念,如何能夠從中找到平衡?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得重新審視其中的內核:
在我剛剛從大學畢業、在一家做數據挖掘的公司工作時 —— 在那個年代,數據挖掘,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科技圈都是非常時髦的詞語。
那時候,我對於自信的認識便是對自己的全然信任,甚至是無所不知的感覺。
然而這樣的認知對於剛剛畢業的我,在這種尖端科技行業,幾乎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會出現我不知道的事情。其實應該不光光是在我所處的行業,放眼世界各地,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稱為“無所不知”。
於是對於那時候的我,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衝擊裡,我的信念大廈坍塌了 —— 我開始懷疑我為什麼需要花費四年大學的時光;學習出來之後的為什麼什麼都還是會不會做的情況。屋外的陽光變得刺眼,每天坐在辦公室裡面變成了煎熬。
不過有幸在這個時候,那時候的一位同事成為了改變我信念的貴人。他算是我在公司學習時期的第一位mentor,他了解了我的煎熬之後,對我說得也非常簡單:“你現在不會,但並不代表你以後不會啊。你可以學習的啊。”
這句話對於一個正處於鑽牛角尖的人,就如同是救命的稻草,在黑暗中的航程中燈塔的光芒。
我並非沒有能力學會新知識、新技能。似乎那一刻,我才被點醒,大學中的學習,除了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每天都一直在重複地做一件事情 —— 學習。這才是我的超能力,也是每個人都有的超能力。
我們擁有學習的能力!
這個故事讓我早早地意識到:
自信的基石並不是「知道一切」,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未知的挑戰。
自信應當來源於:
我認識一個很有趣的一位朋友,她是一位 i 人,而且特別內向的人,很可愛的。在她從大學畢業之後,嘗試在澳大利亞找工作的時候,面試過幾家公司之後,因為自己總是沒有被錄取,變得特別失望。她很沮喪地跟我說,覺得自己無法找到工作,覺得自己能力不行,甚至開始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
我記得那時候為了安慰她,我們一起坐下來,將她的優點一條一條的寫在了白紙上:
。。。
我們寫了長長的一串。
這些所有,都是她非常寶貴的品質,然而在這個時候,她似乎也感覺好了很多,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沒有錄取我,是他們的損失。”
“可不是嘛”!
沒錯,這些都是自我價值。它是我們對自身意義的主觀認可,並不依賴於外界的評價或他人的認同,而來自於內心的信念與接納。它不由外界決定,除了你自己允許以外,不由外人評判。每個人認為的自我價值都不同,但同時也不需要相同。
這些就是它的特質:
相信看到這裡,我們也都有了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表面看來,承認無知似乎會讓人感到羞愧,甚至動搖自信。但實際上,承認無知本身並不否定你的價值,反而是增強自信與價值的契機。
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也相信,自信並非基於**「知道一切」,而是來源於對於學習之後能力的提升,對於未知挑戰的可以從容面對。**
那麼把承認無知作為學習的第一步,這不正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嗎?
如果你相信這樣的角度,那麼承認無知簡直就是一個每一個人太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了 —— 怪不得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我相信這樣的理念可以以千萬種方式放入到你我的生活之中。為了拋磚引玉,我提供一個我的想法,不過如果有更好的,我希望你也願意分享出來,畢竟能夠幫助到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
我一直都是提倡寫日記的人,因為這樣不光你能夠很好的審視你的一天,同時也可以把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都紀錄下來。所以我認為在日記裡,加入下面的 section 會是非常好的開始:
安啦,感謝能夠看到這裡的讀者,你們的時間非常寶貴,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會有幫助。
記住,放輕鬆,你現在就已經很棒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