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家不想要孩子頻繁探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人在網上貼了這樣一篇文章,

大意是

『有個兒子發文表示,他感覺自己的母親,似乎年紀越大,個性也變得越發奇怪。有一天,母親突然對他說:「你們以後沒事別總回來了。我不願意家裡老來人。不是不想你們,主要是覺得麻煩。得提前買菜、做飯、打掃。習慣了安靜日子,你們回來反而覺得屋裡鬧哄哄的,心裡煩。」這段話讓他充滿疑惑,是母親年紀大了,個性跟著改變?也擔心母親是否獨居久了,心理出了問題?』

pixabay

pixabay

迴響

約有2萬網友熱烈回饋這篇文章。但其實提出回復的人,也只不過是根據經驗法則、大數據推論、猜測、主觀判斷等來留言,實際上,沒有人能真的掌握當事人心態!

經驗談

蒔緣出嫁後,到母親去世的近30年間,幾乎每周回娘家探望母親,逢年過節也絕不缺席;但我和姊姊,就是不留下來過夜。一方面是我們嫁得不遠,回家一趟只要30分鐘;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太了解自己的母親了!

母親是個超愛乾淨的人,如果我們要過夜,她就會提前去打掃空房間,再將被褥、枕頭都拿出來洗曬,我們回家後,她又將被褥、枕頭洗曬後再收回去。這一來一回的折騰,我們自己當母親的人都能感受到,光是換季的清洗就已經夠討厭的了,所以不想勞累母親。

其他案例

身邊一位退休老同事,聊天中提到,嫁出去的女兒如果打電話說要回來探望,他和太太必定阻止他們回來,且兩夫婦搶先一步上台北探望女兒一家。他開玩笑地說:「換年輕人服務我們,怎麼可以讓他們回來折騰我們呢!」

一般來說,老人家不想要孩子頻繁回來探望,可能有幾個原因

需要自己的空間與生活節奏

子女的來來去去,會打亂長輩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形成干擾和負擔。

不希望生活步調隨時被打擾

他們希望保持平靜、穩定的生活,而不是因為子女不定期回來跟著時刻異動。

希望子女專心經營自己家庭


心疼孩子經營家庭、事業兩不易,希望他們多花心思在其上;自己也想訓練獨立,不必事事依靠子女。


突然回來措手不及、提前告知形成壓力

長期分開讓老人家覺得親子間的關係,變得有些生疏,與孫子輩也有陌生感。因此突然回來探望,他會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如若提前告知,卻又終日惶惶,不敢預知當天會是什麼情況,造成種種不安與尷尬,讓老人家排斥。

短暫的探望反而帶給父母次次的『剝離感』與『失落感』

孩子回來是令人高興的,但短暫的相聚只會加深長期分離的思念與傷感。

累了,不是不愛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那位母親,年紀大了之後,對於做了一輩子的家務事,真的會彈性疲乏;也真的是累了,不是不愛!

avatar-img
117會員
600內容數
一詩暢飲一杜康 吟詩訪英雄 一詞入境一風月 填詞尋美人 漫步唐詩宋詞 翻滾古今風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蒔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本流蘇的開花季節在每年三、四月,但此刻,蒔緣花園裡的流蘇花,竟然大放異彩。花匠欣賞著這樣的美景,讓人渾然不覺季節已來到初冬。
人生一遭,所干係到的人、事、時、地、物,無非都是過場中的『曾經』,或有所傷,真正能治癒自己的不是時間,而是釋懷。偏偏釋懷這種能力,卻是人類最欠缺的,導致心有執念;執念終其一生,就是『遺憾』了! 人生得失若能看淡,便可自在;不虧不欠,才能坦然;不嗔不貪,就能釋懷!
Google搜尋有時不會依標準格式,在網頁連結後面附上網頁說明摘要;而是將摘要置於連結前方。採用這種特殊格式所顯示的搜尋結果稱為「精選摘要」。精選摘要能協助使用者,更輕鬆地找到所需資訊。
每一部成功的原創小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承載了創作者的意圖和觀眾的情感;而改編版的挑戰,則是如何充分了解這些元素,同時找到新舊之間的平衡點,藉由改編,不僅能滿足原創粉絲的黏著度,更能開發出熱愛改編版的新粉絲。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一邊正看著戲劇,一邊被劇透的!耳邊聒噪之音,著實抹煞別人繼續看電影的興致!而其提前告知劇情發展的言論,更易讓人覺得:再看下去也是索然無味了。
電視頻道很多,但就新聞報導而言,不管是社會經濟、政治環境、教育生態、國內國外……所有的話題,似乎偏向『激動』、『暴力』、『負向』、『爭議』……比較吸睛,好像想博觀眾眼球,用字遣詞與畫面不犀利、驚悚一點,收視率就會輸給別的電視台一樣!但受眾者的心情呢?
原本流蘇的開花季節在每年三、四月,但此刻,蒔緣花園裡的流蘇花,竟然大放異彩。花匠欣賞著這樣的美景,讓人渾然不覺季節已來到初冬。
人生一遭,所干係到的人、事、時、地、物,無非都是過場中的『曾經』,或有所傷,真正能治癒自己的不是時間,而是釋懷。偏偏釋懷這種能力,卻是人類最欠缺的,導致心有執念;執念終其一生,就是『遺憾』了! 人生得失若能看淡,便可自在;不虧不欠,才能坦然;不嗔不貪,就能釋懷!
Google搜尋有時不會依標準格式,在網頁連結後面附上網頁說明摘要;而是將摘要置於連結前方。採用這種特殊格式所顯示的搜尋結果稱為「精選摘要」。精選摘要能協助使用者,更輕鬆地找到所需資訊。
每一部成功的原創小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承載了創作者的意圖和觀眾的情感;而改編版的挑戰,則是如何充分了解這些元素,同時找到新舊之間的平衡點,藉由改編,不僅能滿足原創粉絲的黏著度,更能開發出熱愛改編版的新粉絲。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一邊正看著戲劇,一邊被劇透的!耳邊聒噪之音,著實抹煞別人繼續看電影的興致!而其提前告知劇情發展的言論,更易讓人覺得:再看下去也是索然無味了。
電視頻道很多,但就新聞報導而言,不管是社會經濟、政治環境、教育生態、國內國外……所有的話題,似乎偏向『激動』、『暴力』、『負向』、『爭議』……比較吸睛,好像想博觀眾眼球,用字遣詞與畫面不犀利、驚悚一點,收視率就會輸給別的電視台一樣!但受眾者的心情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婚後,父母面臨著子女探視的問題,有時候孩子不願意探視另一方父母,這樣的情況可能會造成阻礙。本文將探討問題,提供解決方法,並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中國式父母神奇之處: 你跟他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 你跟她傾訴煩惱,煩惱就會加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家庭旅行的一些問題,包括世代代溝、各種愛好不統一、在旅行中的各種麻煩和不愉快,以及對旅行的反思。作者建議如果是你特別想去的地方,千萬別帶上父母和孩子,不然就不要在意他們的話。他們雖然口頭上吐槽,但其實心裡高興的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婚後,父母面臨著子女探視的問題,有時候孩子不願意探視另一方父母,這樣的情況可能會造成阻礙。本文將探討問題,提供解決方法,並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中國式父母神奇之處: 你跟他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 你跟她傾訴煩惱,煩惱就會加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家庭旅行的一些問題,包括世代代溝、各種愛好不統一、在旅行中的各種麻煩和不愉快,以及對旅行的反思。作者建議如果是你特別想去的地方,千萬別帶上父母和孩子,不然就不要在意他們的話。他們雖然口頭上吐槽,但其實心裡高興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