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詩意揉合哲理的辯證,就是大師經典:阿莫多瓦《隔壁的房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或許有點難以想像,這是阿莫多瓦的作品,但如果有在追蹤他後期作品的影迷就知道,他風格轉向最為關鍵之處,就是對於生命內在肌理的省思。還是能發現不少阿莫多瓦正宗的元素,最明顯的就是鮮艷的原色。只是更冷冽、更沉靜,更多的是充分的內省。


raw-image


茱莉安摩爾飾演的英格麗是位作家,她在作品中透露無法接受死亡這個概念。然而最殘酷的,是她罹患癌症的朋友──蒂妲史雲頓飾演的瑪莎,安排一場安樂死的度假之旅,而她請求英格麗與她一同住在「隔壁的房間」,直到那一天的到來。


raw-image


蒂妲史雲頓在之前非常積極地爭取和阿莫多瓦合作的機會,為此她願意學西班牙語,或甚至安排個沒有對白的角色,她也能接受。幸好,她能用英文演出這部作品,因為對白在《隔壁的房間》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例如,那場唯美的粉紅雪景,瑪莎朗誦起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死者〉當中的結尾。隨著雪花漸漸飄落,富含文學性的詩句娓娓道來,瑪莎說:我這生終於看到了。這一幕,極為動人。


raw-image


又如英格麗與達米安宛如辯證性的談話。原是老友聚會的場合,話鋒一轉談到了自我的意識形態,以及環境保護等議題。這世界就是如此荒謬而無情,而我們卻得深陷其中。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部分,包含寂寞與孤獨,一個人能受苦到什麼程度,以及類似存在主義式的思考,阿莫多瓦都將它涵蓋作品當中,但他不是硬塞給你,而是隱藏在角色們的談話當中,進而引發你去思考這個議題。


raw-image


就像看完了本片,我們大約可以猜到,阿莫多瓦是支持安樂死的,但他不要求你一定得接受他的觀念,而是透過瑪莎的對白來呈現:我想戰勝自己,而非戰勝癌症。這句話乍聽之下有點耐人尋味,一位癌症病患最該戰勝的,不就是癌症這個疾病嗎?何謂「戰勝自己」?我的解讀是:我有主宰我生命的權利。這個概念我們常常接觸到,但「戰勝自己」卻是不落言詮,意在言外。我要戰勝那個,被病魔糾纏而痛苦不已的自己。電影中有好多這樣精采的對白,真想集結成一冊小語錄。


raw-image


最後是成功的配樂。本片的配樂維持一貫的調性,用柔美沉著的弦樂來呈現,但它不會有重複的感覺,反而是富含層次,一層又一層地堆疊上去,最精采的莫過於預告中的那一段,既抒情又動人,但不流於濫情,而是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它就像獻給瑪莎的輓歌,但不是莊嚴肅穆的那一種,而是像瑪莎面對生命的態度:在生命的最後來一場度假之旅。


raw-image


大師出手,功力就展現在幽微之處,《隔壁的房間》正是最好的註腳。整體而言,它不是阿莫多瓦最亮眼的作品,但卻是最能展現生命厚度的一部作品。他將生死的概念舉重若輕地包裹在敘事的內裡,乍看之下不痛不癢,但因為是改編自文學小說的緣故,如果你夠懂文學,你就能懂阿莫多瓦在這部片所要傳達的意念。如果你感到孤獨寂寞,它會輕撫你的心房;如果你對世界感到憤怒,它用帶有一點幽默的哲思筆觸,讓你看見生命中還有另一層溫柔。


raw-image


內容總結
隔壁的房間
5
/5
avatar-img
12會員
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vi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電影《餘燼》與導演鍾孟宏的創作意圖。透過導演與主角之一莫子儀的映後座談,本文呈現了電影表達的不同觀點與對社會議題的反思。無論對於劇情的評價如何,該片所提供的獨特視角與對話空間均值得反思與探討。希望觀眾以理性態度理解與評價文藝作品,留下創作空間給予藝術的表達。
4/5餘燼
《我心裡的太陽》是日本導演奧山大史創作的一部感人電影,探索青春與成長的主題。故事圍繞擁有口吃的拓也,他原本隸屬於冰上曲棍球隊,後來卻漸漸愛上了花式滑冰和同學小櫻。電影透過優美的音樂與深刻的內涵,觸發觀眾對人生的思考。雖然片長僅90分鐘,卻充滿詩意與情感,使每位觀眾都能從中反思過去的青春與未來的可能。
4/5我心裡的太陽
金馬經典影展是我最喜愛的影展,這裡的影迷都是來朝聖的,欣賞那些錯過不再的經典電影。今年以「巨星的誕生」為主題,展現了多位女星的精湛表演和迷人魅力。從比利懷德的傑作到奧黛麗赫本的魅力,這次影展帶給我許多驚喜和深刻的體會。期待明年更精彩的主題!
導演徐漢強於五年後推出的新喜劇《鬼才知道》,探索陰間鬼魂的競爭生活,透過女主角同學的故事,反思社會價值觀與自我認同。這部作品不僅笑鬧不停,還帶有深刻的情感與哲思,揭示人生意義的複雜性,讓觀眾在歡笑中感受到共鳴。
4/5鬼才之道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鳥》作為美國電影學會影史百大驚悚第七,有沒有這麼誇張?這是我本來的想法。實際觀賞完後,覺得不只驚悚、恐懼,本片應該可以說是(另類)災難片的始祖吧!
5/5
本文探討電影《餘燼》與導演鍾孟宏的創作意圖。透過導演與主角之一莫子儀的映後座談,本文呈現了電影表達的不同觀點與對社會議題的反思。無論對於劇情的評價如何,該片所提供的獨特視角與對話空間均值得反思與探討。希望觀眾以理性態度理解與評價文藝作品,留下創作空間給予藝術的表達。
4/5餘燼
《我心裡的太陽》是日本導演奧山大史創作的一部感人電影,探索青春與成長的主題。故事圍繞擁有口吃的拓也,他原本隸屬於冰上曲棍球隊,後來卻漸漸愛上了花式滑冰和同學小櫻。電影透過優美的音樂與深刻的內涵,觸發觀眾對人生的思考。雖然片長僅90分鐘,卻充滿詩意與情感,使每位觀眾都能從中反思過去的青春與未來的可能。
4/5我心裡的太陽
金馬經典影展是我最喜愛的影展,這裡的影迷都是來朝聖的,欣賞那些錯過不再的經典電影。今年以「巨星的誕生」為主題,展現了多位女星的精湛表演和迷人魅力。從比利懷德的傑作到奧黛麗赫本的魅力,這次影展帶給我許多驚喜和深刻的體會。期待明年更精彩的主題!
導演徐漢強於五年後推出的新喜劇《鬼才知道》,探索陰間鬼魂的競爭生活,透過女主角同學的故事,反思社會價值觀與自我認同。這部作品不僅笑鬧不停,還帶有深刻的情感與哲思,揭示人生意義的複雜性,讓觀眾在歡笑中感受到共鳴。
4/5鬼才之道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鳥》作為美國電影學會影史百大驚悚第七,有沒有這麼誇張?這是我本來的想法。實際觀賞完後,覺得不只驚悚、恐懼,本片應該可以說是(另類)災難片的始祖吧!
5/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光與暗的故事 – 我愛愛德華·霍普 如果問我最喜歡誰的畫 我很大概率第一個就會想到愛德華·霍普 從以前到現在 個性使然 很少狂熱於一個人 追星、偶像、崇拜這些幾乎沒有 .......  除了霍普 這麼多年 他的畫不管在哪看到、遇到 都一直深得我心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正如現代戲劇大師皮蘭德婁挑戰觀眾對劇場的認知,詩人威廉斯也極盡後設之能事,彷彿和英詩資深讀者開了個玩笑。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接觸到一幅塞尚的畫作,其畫名為《畫室中的火爐》(The Stove in the Studio, 1865)。第一眼看到此件作品時,覺得它不是很搶眼。因為相較於同時代印象派畫作,固然色彩飽和度算高,明暗對比也明顯,但整體色調偏深色,看久了有一種孤獨感,且越看越覺得它很特別。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經得起時間洗鍊與群眾品味測試的普羅型小說家。當然,也許二十世紀出生的作家或文青們會對他比較熟悉,或狂熱,如張愛玲,如喬治.歐威爾。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如同Althusser(阿圖瑟)論述所言,透由了攝影幅面的觀賞儀式,成功召喚我進入了「Cultural hegemony(文化霸權)」的Ideology(意識型態)之中。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光與暗的故事 – 我愛愛德華·霍普 如果問我最喜歡誰的畫 我很大概率第一個就會想到愛德華·霍普 從以前到現在 個性使然 很少狂熱於一個人 追星、偶像、崇拜這些幾乎沒有 .......  除了霍普 這麼多年 他的畫不管在哪看到、遇到 都一直深得我心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正如現代戲劇大師皮蘭德婁挑戰觀眾對劇場的認知,詩人威廉斯也極盡後設之能事,彷彿和英詩資深讀者開了個玩笑。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接觸到一幅塞尚的畫作,其畫名為《畫室中的火爐》(The Stove in the Studio, 1865)。第一眼看到此件作品時,覺得它不是很搶眼。因為相較於同時代印象派畫作,固然色彩飽和度算高,明暗對比也明顯,但整體色調偏深色,看久了有一種孤獨感,且越看越覺得它很特別。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經得起時間洗鍊與群眾品味測試的普羅型小說家。當然,也許二十世紀出生的作家或文青們會對他比較熟悉,或狂熱,如張愛玲,如喬治.歐威爾。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如同Althusser(阿圖瑟)論述所言,透由了攝影幅面的觀賞儀式,成功召喚我進入了「Cultural hegemony(文化霸權)」的Ideology(意識型態)之中。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