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孩子們教我的事

一、早療於我

面對非相關領域朋友的詢問,我總笑稱現在的工作─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是「四處賣藝走唱」。每個禮拜進入不同的學校輔導服務,每個導師有其教學信仰及做事方式,每個家長有其養成背景與生活壓力,每個特殊孩童有其優弱勢能力和喜好。敏銳的觀察力、彈性隨和的處事風格、熱誠積極的做事態度成為適應變動的最基本能力,感受這個場域中所有的情緒及故事,這是我踏入早療工作卻樂在其中的原因。

第一次接觸特殊孩童得回溯到大學時期,進入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後,除了系上課程外,我參與了社團活動-社會服務隊。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參與輔導自閉症患者、協助脊髓損傷協會、飢餓三十活動…等各類機動性服務;並且舉辦偏遠地區國小期末營隊。從服務工作中學習到合群互助的精神,以更熱忱、柔軟的心去關懷社會;在活動企畫過程中,學習活動流程規劃、人員調配,培養基本做事方法與邏輯思考的深廣度。

這兩年多的社團生活,說不上真做了什麼革命性的社會服務,倒是從被服務者身上體會了很多事…。我的性格仍舊帶著後天環境養成的敏感與疏離,然而小孩子那純真無邪、單純善良的本性卻無形中軟化了我對群體的漠然及被動。我學會同理弱勢,以加倍的熱情回饋給那些願意給我一點善意的孩子們;每個學期舉辦三次的自閉兒活動尤是當時社團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每次的行前準備與個案評估總是不足以應付活動當天各種五花八門的突發狀況,有的孩子對沖水馬桶裡那旋轉的漩渦帶著強烈的偏執;有的孩子對任何的感官刺激都極度「淡定」;有的孩子習慣以耍賴、哭叫取得大人的妥協及關注…,即使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一整天下來仍然是人仰馬翻,何苦為之?偏偏我就是這麼容易被滿足吧~只要這些孩子們願意片刻地直視我的眼睛、聆聽我的話語,只要這些孩子們能夠短暫地在某些活動中開心大笑,那一日的疲累早已值得!被治癒、被感化的人不是孩子而是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