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混一天,我也是其中的愛好者。這麼做的起源是陪兒子做功課,在當年咖啡館還沒像現在這麼多時,兒子要求去星巴克讀書寫作業,父母自然的陪著去,就這麼開啟我泡在咖啡館的興趣。「跟著時代前進」這一點,老人家得要聽年輕人的。
直覺上,人們認為讀書應該要去安靜的圖書館才對,事實是因人而異。於我而言,三個證據證明並非如此:一、求學時我到圖書館讀書,經常看沒多久就很想睡覺,於是得要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再回來,要不就是趴在桌上休息一下再讀。二、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我坐在電視機前面的位置寫數學作業,還邊寫邊笑,因為我聽到電視節目說的笑話,然後我媽說『你這樣考得上高中,我去考也會上..』。事後證明,我考到該區的第一名學校,顯示我讀書不怕周邊環境吵雜聲。三、小時候我家開店做生意,自小練就「聽各種聲音且讀書寫作業」的功夫,就算很吵也不影響我的心思專注度。
據報導「星巴克初心之一是為人們打造家庭、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咖啡、鹹甜點香氣之外,舒適的座位讓客人得以停留並享受一處悠閒放鬆場所,可以在裡面工作、閱讀、聊天說話,我在其中充分感覺到這樣的美好氛圍。隨著咖啡館越來越多,想嚐新鮮的我去過許多咖啡館,目前的結論還是星巴克最好,原因有:一、越來越多咖啡館設定客人在店內時間限時1.5-2小時,這個要求已經無法讓人感到輕鬆愉悅。二、小型經營的咖啡館整體空間小,吧台靠近客座區且個別桌次間的距離無法拉大,坐在裡面有壓迫感,因為空間小,一人說話,大概全區的人聽得一清二楚,這不太美妙,或者各桌聊天聲量越放越大,那也不舒服。三、網美拍照型的咖啡館座位設置重視造型美,通常桌椅高矮大小的設置不適合在裡頭工作讀書,聊天還可以但也坐得不很舒適不能久待。四、網路速度與穩定度不夠好,使用3C工作者會很不開心。
各家咖啡館比一比之後,雖然星巴克的餐點或咖啡不是最佳,但我更重視座位舒適、空間距離夠大,網路穩定,有插座(有時需要用電),有對外窗景非封閉型或不夠明亮的地點,音樂不要太蹦跳或節奏強烈的曲風。這樣選一選,星巴克的裝潢設計選址真得我心,找一個抬頭可見天空藍有插座的位置,早晨一杯咖啡加麵包吃早餐,中午義大利麵,下午一杯紅茶和甜點,一整天窩在裡面看看書、滑滑手機、電腦上查看資料、打字寫東西、發呆看窗外景緻或不經意時聽見別桌人們說話內容,過了舒適美好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