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什麼是隱形壓迫與惡意對待?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情境與定義:
- 隱形壓迫 Invisible Oppression:在職場中無形的、不會直接表現出來的控制或壓力,進而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常見形式包含:
- 不合理的要求:持續要求加班、完成過載的任務,卻以團隊精神或公司文化來強化理由。
- 孤立或忽視:在會議、討論刻意忽略某人意見,或是在團隊活動中(像是聚餐、合訂飲料等)排除某人。
- 規則模糊:工作指標或評估標準模糊不清,讓員工無法判斷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 惡意對待 Malicious Treatment:直接的負面行為,常見形式包含:
- 逼迫與羞辱:以威脅辭退、降低薪水、當眾羞辱等手段,迫使員工接受不合理安排。
- 情感勒索:讓員工背負「辜負團隊」、「辜負老闆/主管期望」的道德壓力。
- 權力濫用:用不合理理由強迫簽署文件;威脅會在 rerference check 給予負評,甚至是業界封殺。
為什麼我們未必能意識到,然後去應對?
遭受惡意對待時,由於是直接的負面行為,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情緒感受,所以不少人有機會發現「狀況不對」,然後啟動「該怎麼辦」。
但更多時候,當事人並不自知,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這不是「不求救」,而是不知道原來自己受到壓迫與惡意對待。原因往往在於:
- 當事人的自我責任感、高標準,難以意識到問題的癥結點,反而歸因成自己的不足。
- 權力不對等造成當事人失去話語權或反抗(像是被老闆/主管當眾指責)
- 也有種情況,容易發生在高成就者身上,會因為社會的刻板印象,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現況與困境,擔心被批評或是發現弱點(像是說出困境時,周遭回應:「薪水都這麼高了,這應該可以忍受吧」或是「都到大公司了,要好好珍惜機會啊」)
綜合前述的常見形式和原因,不難想像有些人會選擇忍受,直到再也撐不下去。隨之而來的,輕則傷害個人職場經驗與價值觀,重則身心受損,甚至是我們看到的社會案件。
如何辨識?
其實有不少信號能協助我們,去辨識自己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吻合比例越高,代表著異常程度越高),常見信號有以下:
【 隱形壓迫 】
- 不合理的要求:
- 你是否常常要在下班後完成大量本來沒有安排的工作,或在短時間內處理不合理的任務?
- (在工作並非法定的責任制之下)下班後,仍被要求即時回覆工作訊息或電話,否則被認為不專業或不敬業?
- 規則模糊:
- 評估標準(如:考核指標)是否不夠清晰具體,導致你無法預測自己的表現是否合乎標準?
- 是否常常發現自己的努力與成果並未被認可,甚至因為不明原因被扣分或批評?
- 資訊不對稱:
- 是否常常拿不到關鍵資訊,導致你無法順利完成工作?
- 重要會議或決策過程是否有意排除你的參與,但卻要求你為結果負責(像是:把成果算入你的績效表現中)?
- 人際關係的微妙孤立:
- 你是否經常感到被忽視或排斥,像是在群體討論中被打斷或無視、大家會一起吃飯/閒聊,但就是不會找你?
- 是否出現有意無意的冷嘲熱諷?
- 過度強調團隊精神:
- 是否有人以團隊的名義要求你加班、犧牲假期,卻未提供相應的補償(例如:合法的加班費或補休、對應的績效成果加分)?
- 是否暗示你不能拖累團隊,要你自己想想改善方式或去留,讓你感到很有壓力?
【 惡意對待 】
- 公開羞辱或威脅:
- 你是否曾被上司或同事在公開場合批評,或使用語氣讓你感到被貶低?是否有人暗示如果未達標,就會遭受降職、轉調或失去工作?
- 強迫接受不合理條件:
- 是否被強制簽署不符合你利益的文件,如「自願離職書」或「非正式協議」,在沒有任何對等報償之下,請你直接離開公司?
- 控制個人選擇:
- 你是否被明示或暗示不能請假、休假,否則會被視為不敬業、不合群?
- 情感勒索:
- 是否有人持續用「辜負公司期待」、「對不起團隊」等語言,讓你感到過度的心理負擔?或是常被要求感謝公司或主管的恩惠,即使這實際上是法定應得的權益?
- 無法申訴的環境:
- 當你嘗試表達困難或異議時,是否遭到漠視,甚至被視為製造麻煩?
如何自救?
有最基本的三步驟,讓我們在持續面對上述情況時,可以有所應對:
- 記錄情況與問題:當下立即記錄並保存證據,先確保資料完整。
- 尋求支持:當天直接花十分鐘和值得信任的朋友或同事討論,確認問題點。如果執行此步驟有困難,請直接跳下一步。
- 了解權利:若問題涉及惡意對待,查找當地勞工局並主動聯繫。同時考量是否使用心理諮商的資源,讓自己除了處理情況,也能有抒發的管道。如果是隱形壓迫,建議找值得信任的同行、前輩請益,評估並規劃去留的安排,給自己更多選項。
總結
不當的職場環境不會完全消失,但我們能透過自救、相互協助,哪怕只是小小的關心或問候,都有可能讓另一個人脫離邊緣,免於破碎,讓更多人遠離傷害。
從辨識到行動,我們的每一步都可能成為改變的起點,那並不是為了要成為偉大或是多棒的人,而是讓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能夠像個人一樣被尊重與合理對待。
在此,與你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