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自學商業數據分析Ep.2 用Fine BI分析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概況

  我在Kaggle Datasets上下載了「Predict Consumer Electronics Sales Dataset」資料數據集,並透過商業智慧軟體Fine BI(大數據分析工具)自學數據分析報表。這項虛擬的資料集,能夠幫助分析消費性電子產業的消費者行為和購買模式、洞察市場動態和客戶偏好。

  「Predict Consumer Electronics Sales Dataset」總共有9,000筆虛擬資料,包含不同品牌、不同產品類型(筆電、耳機、手機、平板、智慧手錶)的銷售資料,其中有Apple銷售資料1,760筆、Samsung銷售資料1,854筆、HP銷售資料1,820筆、Sony銷售資料1,790筆、Other Brands銷售資料1,776筆。

  雖然在此raw data中不同品牌的銷售數量略有不同,差距約在60到94筆之間,但這個比例在總樣本數9,000筆中約只佔1%,這樣的小差異對宏觀的銷售數據和趨勢分析來說其實影響不大,因為這說明了每個品牌都有足夠的代表性能支持統計分析與數據的判讀,且樣本統計的變異性(variability)較小,代表數據分散程度低、更具有一致性,數據分析的結果其實都具有一定可信度。

  此資料原先就有品牌、產品類別、顧客性別等維度,以及顧客年齡、顧客滿意度、不同品牌及產品類型年購滿頻率、消費金額等指標。首先,我先嘗試針對品牌與產品類型銷售進行比較,先以宏觀視角分析各品牌在不同產品類別上的表現;其次,再針對不同品牌、產品類型之購滿頻率和購買滿意度進行分析;第三,以性別維度,分析男性、女性對不同品牌與產品類別的消費狀況;最後,將年齡指標轉化為不同區間維度,分析不同年齡層顧客對於不同品牌、產品類別之消費狀況。

品牌與產品類型銷售分析


將維度與指標數據都先放入圖表生成欄位,調整資料運算方式與數值升、降冪排列,先總攬銷售數據各個狀況。

  由全資料分析可得出目前市場上銷售產品類別以筆電和智慧手錶最具競力,銷售總額皆達年275萬以上。而多數品牌之平板和耳機銷售額相對較低,顯示這些產品目前可能處次要位置或面臨競爭更激烈的市場情況。以下針對各品牌銷售狀況進行分析:

五大品牌品牌與五種消費性電子產品類型年銷售分析


1. Samsung銷售表現領先,在筆電市場佔優勢。


◼️在9,000筆總銷售量中,Samsung以1,854筆銷售量居首位,表明Samsung的產品整體市場中表現強勁。

◼️各品牌中Samsung筆電銷售額最高,達62.83萬,顯示其在市場上可能擁有特別高的需求或較高單價,這可能源自Samsung在筆電市場中擁有特定市場推廣策略或優勢,例如先發優勢、創新功能、價格優勢。Samsung將可針對筆電市場進一步投入行銷以提高獲利。

2. Apple銷售量在各品牌中偏低,但在平板市場可能具溢價優勢。


◼️Apple僅有1,760筆銷售數量為市場中最低。從圖表可以看出Apple在耳機上銷售量最低,這可能影響了整體表現,其或許可以專注於改善耳機銷售,以平衡其整體表現。

◼️整體市場中平板銷售額幾乎低於其他產品類別,在HP、Samsung、Sony、Other Brand等品牌中其銷售狀況皆是倒數第二或最後,但在Apple中為銷售最好的產品類別,推論市場對於Apple的平板可能有較高需求,或擁有較高產品定價、品牌溢價能力。

◼️Apple一直以來將自身定位為高端品牌、以高價策略聞名,雖然其iPad系列從基礎款到Pro款都有,價格涵蓋中端至高端,但價格幾乎比其他市面平板高。如果其銷售總額高於多數品牌,表示其定價策略和品牌定位是有效的,並且可推論忠實顧客對Apple平板類產品的價格彈性較低。

3. HP穩定表現,穩定筆電市場同時強化智慧手錶行銷推廣。


◼️HP在核心產品筆記型電腦上原先便市場定位明確且受歡迎,建議其可以進一步強化筆電的市場競爭力,並進行推廣以維持穩定的銷售。

◼️HP特別在智慧手錶銷售額表現亮眼,近60.26萬,顯示HP可能在智慧手錶中的競爭力較強或有較高單價。智慧型手錶為近幾年才逐漸受市場重視的產品,可推論HP在智慧型手錶上可能具有先發優勢或特定的市場推廣策略。建議在穩定筆電銷售同時,加強推廣智慧型手錶的行銷與推廣。

4. Sony在耳機產品上具備優勢,可加強相關互補品銷售力道。


◼️Sony總銷售量為1,790筆,在產品銷售狀況分佈上也較為均衡,其在耳機銷售表現方面突出,符合其品牌在音訊設備上的優勢與定位。

◼️Sony或許可考慮利用耳機產品的品牌優勢,一併加強推廣相關互補品上的銷售,比如能連線耳機的智慧手錶、智慧型手機等,加強這些類別品項之銷售力度,以提高整體銷售數量。

5. Other Brands的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Other Brands的總銷售量為1,776筆,分佈在各類產品上相對均衡,相較其他品牌無明顯的峰值或低谷,反映出其定價策略可能偏向於提供中等價位產品,以更迎合大眾市場。

6. 整體市場的均衡分布


各品牌的銷售量相差不大,落在1,760至1,854間,顯示出消費者在不同品牌之間的選擇相對均衡,沒有明顯的品牌壟斷或極端偏好。這表明市場競爭激烈,每個品牌在產品定位、價格、功能等方面的較小差異都可能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因此,各品牌都需要針對自身的市場定位,不斷優化產品以保持競爭力。

基於以上分析,各品牌可以針對其強項和弱項進行調整,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優勢,例如,Samsung可以進一步鞏固其筆記型電腦的優勢;Apple可以增強其耳機產品或推動其他銷售較高產品;Sony則可以在耳機的成功基礎上擴展其他產品類別的銷售。

不同品牌、產品類型購滿頻率和購買滿意度分析


* 購買頻率資料計算:將各品牌中,各筆銷售資料之顧客年度購買頻率度求和,並計算其在各品牌間之總年度購買頻率佔比,以進行不同品牌間比較。

* 顧客滿意度資料計算:將各品牌中,各筆銷售資料之顧客滿意度評級(1–5)求和平均。

將顧客對品牌滿意度(求和平均)置於左值軸;對顧客對品牌年購買頻率(求和-在所有品牌之間總佔比)置於右值軸,以進行對比分析

  經圖表分析,各品牌間顧客滿意度和購買頻率差異不大。一般而言,顧客若對一品牌產品滿意度高,則購買頻率亦會提升,但其中仍存在許多中介因素,包含產品耐用性、過度行銷、品牌忠誠度等。

  透過數據圖表顯示,發現到Apple產品顧客滿意度相較其他品牌高,但消費頻率卻低於其他品牌低;而Samsung的產品顧客滿意度相較其他品牌略低,但顧客年消費頻率卻比其他品牌高。以下將針對這兩個進行初步分析與建議。


Apple顧客滿意度相較他牌高,但消費頻率卻低於他牌


可能原因:

◼️高價格定位:Apple原先便走高端路線、產品價格可能相較其他品牌高,讓可能讓非忠誠的顧客在購買後相對無法或不會經常重複購買。

◼️品牌忠誠度:部分消費者自稱「 果粉」,對Apple忠誠度高,可能推薦產品給他人,但自己並不需要頻繁購買。但Apple產品經常屬於需要一次性購買或使用壽命長的商品,滿意度高的用戶會持續支持品牌,但消費頻率低。

◼️產品耐用性與定位:Apple即使價格高,但也因其高效能和耐用性,消費者通常不需經常重複購買,筆如平板、筆電等。

建議策略:

  Apple產品原先就定位於高端客群,銷售額可能由忠實顧客或粉絲佔大宗。建議Apple能強化會員體系,並嘗試提升透過會員制,像是Apple One或Apple Store的忠誠顧客方案,提供獨特的優惠或體驗,比如限定產品折扣、AppleCare延長保修優惠等,吸引既有顧客持續與品牌互動、增強新客對品牌黏性。同時,能嘗試推出購買後增值服務,像是免費線上課程或專屬內容,提升用戶的參與感、滿意度。

  其次,在增加消費頻率層面,建議能以多樣化產品促銷組合進行行銷規劃。針對耐用品如iPad、MacBook,搭配消耗性周邊商品像是耳機、保護殼、配件等進行捆綁促銷,刺激消費者追加購買。


Samsung顧客滿意度相較他牌略低,但顧客年消費頻率卻高於他牌


可能原因:

◼️價格策略和多樣性:Samsung 的產品線豐富,覆蓋高、中、低端市場,價格區間更靈活,讓更多用戶能負擔得起,但可能因產品性能或設計缺陷,滿意度不高。

◼️強大的市場行銷或品牌效應:Samsung可能投入大量資源在行銷、折扣、促銷活動上,儘管產品滿意度較它牌低,但消費者可能因價格誘因而重複購買。

◼️消費者對性價比的妥協:Samsung在特定產品上可能以「低價位、高功能」吸引消費者,即便滿意度不高,消費者仍因價格較實惠而選擇該品牌,形成高頻率的購買行為。耳潛在原因分析:

建議策略:

Samsung能先以提升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為主,以嘗試增加顧客滿意度。Samsung可以藉由定期進行用戶調查,關注低滿意度用戶的痛點以迅速改善,比如針對用戶滿意度特別低的產品線找出問題點進行改進,裡如解決常見的故障問題、提升材料質量或改良設計等。同時,亦能推動「滿意度改進計畫」,針對有抱怨的顧客提供實質解決方案,譬如退貨政策改善、替代產品補償。

此外,建議Samsung可強化產品線差異,例如進一步提升中高端產品的性能與設計感,在低端市場保證基本質量的同時,吸引更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


下一篇:以顧客性別、年齡,分析不同消費性電子品牌與產品類別的銷售狀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Carolyn 的筆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