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從「戒嚴」視角回答:台灣媒體生態怎麼走到這的?

閱讀時間約 42 分鐘
raw-image


2024年12月3日晚上,南韓總統非常突然的發佈戒嚴,雖然6小時後就宣告解嚴,但是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裡,喚醒了當地民眾對「戒嚴」的歷史記憶(或恐懼)。對於經歷過史上最久戒嚴的台灣人而言,大概也都有深有同感。

提到戒嚴,「政府管制媒體」、「失去言論與新聞自由」應該是很深刻的一個關鍵環節,就連韓國這次戒嚴令宣布的6大事項中,就有2點跟媒體息息相關。事實上,從這幾年香港傳媒界的變動中,也都能發現「新聞媒體之於民主」具有無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包括表達意見、監督政府、滿足知權等功能。

台灣民主化近40年以來,我們經歷過黨政軍退出媒體、商業媒體百花齊放、蘋果日報帶來腥羶色文化、NCC成立、數位媒體取代傳統媒體、跨國公司主宰傳播市場等等事件,也許唯一不變就是「台灣媒體好爛」的這聲長嘆。

簡單下結論很容易,但試著理解它、同理它、詮釋它才會更有趣,甚至過程中或許還能找到一些解決方案或深具啟發的新視角。於是,這一次我們想來「講講古」,也就是釐清「台灣戒嚴與媒體發展之間的歷史關係」,看看台灣媒體是怎麼長大的?在什麼樣的環境?培育出怎樣的性格?

這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文長,但別怕!這樣看少負擔:
找有興趣的數字標題0️⃣→看內文→延伸閱讀



焦點快報

-南韓新聞自由指數連五年下滑…那麼戒嚴時期它們有噤聲嗎?


1️⃣ 南韓戒嚴,「理論上」媒體會受到哪些限制?

raw-image

所謂「戒嚴」其實就是以軍事統治來取代常規法律治理,是為了應對國家安全等緊急情況而生,因此在戒嚴時期通常不會有所謂的三權分立,而是由軍隊直接管理立法、行政、司法等功能。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77條,總統可以依據《戒嚴法》宣布「非常戒嚴(軍隊擁有司法與行政權)」或「警備戒嚴(軍隊僅輔助維持治安)」。

這次南韓總統尹錫悅發動的是「非常戒嚴」,因此軍隊依法能擁有極大權力,如同隨後公佈六點命令包括:「禁止一切政治活動」、「禁止假新聞、操縱輿論和虛假宣傳」、「所有媒體和出版物均受戒嚴控制」、「禁止罷工、破壞和煽動社會混亂的集會活動」、「醫療人員須在48小時內返回崗位」等。如果違反,國家可在無證狀態下進行搜查、扣押、逮捕等行動。

由上可知,「管制媒體」是戒嚴下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尹錫悅也在演說明確指出「媒體將由戒嚴委員會控制」,也就是說,依法軍方得以控制所有媒體和出版物、要求媒體需聽從軍事指揮。對此,無國界記者組織就表示「擔憂尹錫悅有權審查媒體並控制其傳播的訊息」,特別是尹自2022年上任以來,多次攻擊批評他的新聞媒體機構,因此這項擔憂更加具體。

6小時後,隨著戒嚴令解除,南韓媒體的新聞自由也暫時獲得緩解。《紐約時報》報導認為,這段戒嚴讓人們具體看到南韓領導人對韓國新聞自由造成的風險,特別是即便過去不願過度批評尹錫悅的親執政黨媒體,都針對這次極端的戒嚴行為發表批評。再次可見,戒嚴對新聞自由的限制是難以想像之大。


2️⃣ 南韓戒嚴,「實際上」媒體受到哪些限制?

raw-image

雖然理論上在戒嚴時期,南韓政府有權透過軍方直接掌控各家媒體及其出版物。事實上,根據南韓媒體《今日新聞》報導,有10名士兵封鎖廣播公司的出入口,甚至阻擋記者進入新聞編輯室,一直到戒嚴解除後,他們才被放行進入公司。又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所說,戒嚴時期待在工作崗位上的記者,其實也都積極尋求庇護,因為他們擔心遭到政府突擊搜查。

那南韓媒體在戒嚴當下有沒有因為戒嚴而噤聲呢?《紐約時報》以「戒嚴令沒有讓韓國媒體保持沉默,它讓媒體更強大」為題報導,當中指出不論保守派或自由派的媒體,在當下都團結一致、勇敢批評「發佈戒嚴」的決定,像是韓國《中央日報》總編輯就指出:戒嚴已經幾十年沒有發生過,但媒體第一個反映是報導事實、派記者到現場,他強調「我們從未考慮停止或限制報導」。其實,國際記者聯盟IFJ也觀察到,雖然戒嚴讓媒體和出版物受軍方控制,「但當地和國際媒體繼續報導」。

南韓民眾怎麼想?南韓記者Haeryun Kang在英國《衛報》上投書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指出,當尹錫悅宣佈戒嚴時,他想到「媒體將由戒嚴委員會控制」就不寒而栗,而在跟朋友開玩笑說「私人通訊軟體的聊天內容會受到審查」的背後,凸顯的是對獨裁統治的記憶與恐懼。此時此刻,深深印證著「自由像空氣」這句話的寓意。

總而言之,在短短6小時的戒嚴中,依法政府可以直接控制所有媒體與出版物,且任何記者或媒體都可能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被搜索、逮捕;但是,實際上韓國媒體並未因此噤聲,反而持續發揮第四權力量,這一方面證實南韓的新聞自由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再度彰顯新聞自由之於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3️⃣ 事實上,南韓新聞自由指數連五年下滑,就跟總統尹錫悅有關

這次對南韓新聞自由的壓迫,不僅僅只是「戒嚴」這一個單一事件,事實上這幾年來(特別是尹錫悅就任以來)南韓政府多有干預新聞自由的爭議出現。從最簡單的新聞自由指數觀察就可以發現,南韓在180個國家中,於2016年排名70為一個低谷,隨後到2020年逐漸爬升到42,但今年瞬間又從47名大幅下滑到62名。相比東亞其他國家,今年排名:中國172、香港135(國安法前約70)、日本70、台灣27。

回顧南韓近年歷史,2021年文在寅政府曾試圖通過《媒體仲裁法》作為打擊假新聞的手段,但是當中對假訊息定義模糊、有懲罰性條款、恐被迫揭露消息來源等疑慮,引發南韓社會、記者協會、世界報業協會等多方抗議,認為這會侵害言論自由、壓抑媒體監督政府的功能,最終並未通過。

2022年與文在寅不同政黨的尹錫悅上任後,他也多次指控批評政府的媒體是「假新聞」,並透過騷擾、排斥、提告等方式侵害新聞工作者和媒體的新聞自由,像是2023年南韓至少有5名記者被總統或其政黨以誹謗起訴(最高7年徒刑),而無國界記者組織就指出「這恐迫使記者進行自我審查以避免法律糾葛」。此外,尹政府也在2023年改變公共媒體KBS的執照費收費制度,導致讓營運資金大幅下降,甚至讓KBS財務進入緊急狀態;又如與尹友好的朴敏擔任KBS社長後,就開始調整人事,包括開除著名新聞主播、以綜藝或電視劇取代時事節目等作為,被外界認為這些作法都與執政黨所期待的方向相呼應。

在種種南韓政府打壓新聞自由的爭議中,最值得提的事件是「2022年MBC報導尹爆粗口」一事。2022年9月尹錫悅出訪美國會見拜登後,私下碎念「若那群崽子不在國會批准,拜登會很難堪的」一語被南韓媒體MBC首先加上字幕播出,並引來廣泛報導與社會議論後,尹所屬政黨控告4名MBC高層主管誹謗、韓國外交部也對MBC提告;隨後尹錫悅在11月出訪時,以「國益考量、反覆扭曲報導」為由,刻意阻擋MBC記者搭乘專機一同出訪採訪,引發「打壓新聞自由」的爭議。最後,針對韓國外交部的提告,MBC在今年1月被判決敗訴,判決要求MBC主持人需「以正常語速朗讀更正報導」。

拒絕MBC搭乘專機之所以會被視為打壓新聞自由,主要是因為通常總統與隨行官員都會在專機內先進行簡報說明及接受記者採訪,加上出訪行程緊湊、普通航班難以配合,因此「拒絕搭專機隨同採訪」一舉,等同是「總統拒絕MBC採訪與提問的權利」,不僅僅只是方不方便、經費等問題而已。


解讀焦點

-台灣媒體生態怎麼走到這的?從老三台、聯合報的成立史,找答案!


1️⃣ 先看一下台灣戒嚴時期對媒體的明文管制

raw-image

台灣對媒體自由相關的保障,最直接的便是《憲法》第11條所指出「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而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後來大法官第414號、509號、613號、689號等解釋中,陸續明確台灣對「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保障與想像,也是我們目前所享有的現況。

然而,在1949年至1987年共38年的戒嚴期間,不但憲法實質上無法發揮作用,上述對言論與新聞自由的內涵也還未深化。具體來看,《戒嚴法》第11條第一項就明確規定,最高司令官有權「取締言論講學新聞雜誌圖畫告白標語暨其他出版物之認為與軍事有妨害者」,顯見戒嚴直接限制媒體自由及第四權功能。

除了戒嚴法外,還有《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出版法》、《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社會教育法》等相關法律,目的在於讓媒體自我審查、並具體限制媒體出版的內容,像是禁止「宣傳共產主義」、「詆毀中華民國元首」、「違背反共抗俄基本國策」、「挑撥政府與人民感情」、「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台灣社會治安」等內容。

38年的戒嚴期間查禁規模相當龐大,包括「魯迅等五四運動後的作家著作」、「《自由中國》雜誌」、「小說家郭良蕙寫的《心鎖》」、「《臺灣政論》、《美麗島》等黨外雜誌」、「《無花果》、《將軍族》等鄉土文學作品」、「《畢業生》、《教父》等西洋電影翻譯書籍」等。後來臺灣省政府編著出版《查禁圖書目錄》,當中收錄1950年至1982年被查禁的書籍。

↓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出版法》↓

因為雖然台灣在1987年解嚴,但此法一直到解嚴十年後,也就是1999年才廢止。在有《出版法》的年代,不管是創辦「報紙」或「雜誌」,都需向主管單位申請登記,而主管單位依法就可以對出版者進行一些約束或審核,簡單來說就是平面媒體受專法約束,這也是戒嚴時期管制媒體的重要來基礎。然而廢除《出版法》後,如今任何人都可以恣意的辦報紙或雜誌,可謂更加落實言論和新聞自由的內涵;但與此同時,面對「受報導人履行更正或答辯權(如認為自己被誣賴)」等狀況時,我們也缺乏「法律」約束力,只能仰賴「自律、他律」的手段。


2️⃣ 一起搭上時光機,看看台灣媒體的前世今生,想想為什麼今天變這樣

想到戒嚴時期的媒體,你會想到什麼?應該是「老三台(台視、中視、華視)」、「聯合報」、「中國時報」這幾家媒體吧?可是你知道嗎,雖然上面提到戒嚴時期政府嚴格箝制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但是這幾家媒體其實都有民間資本參與其中!也就是說,這些媒體都不是純粹的「官媒」或「黨媒」,那他們到底怎麼在戒嚴時期活下來的?

raw-image
先來談談「老三台」的成立史。

首先是台視在1961年成立,組成為「49%官股」、「51%民股(11%台灣民股、40%日本資本)」,當時因為國民黨政府到美國參觀電視發展後認為有必要成立電視台,並且在「電視是教育文化工具」的思維、「完全由國家出資成本太高(不認為宣傳需大筆經費)」、「民營企業不用對議會負責」的狀況下,最終選擇以「官商合資」方式成立。台視雖然乍看是民營企業,但其實民股都與官方相當友好(處於政治、經濟利益共生關係),因此官方仍可謂直接控制台視,這也正是所謂的「保護主—侍從關係」。至於政府在考量引進的外資要是「日本」或「美國」時,也並非著眼於何者較能促進電視產業發展,而是何者能強化政府的對外關係,也就是仍然以政治利益為重,最終選擇日本。

再來是中視,它起源於「侍從們(黨內親信)」垂涎電視大餅(因台視開始賺錢),於是中廣(黨營)、民間廣播公司都紛紛提出成立新電視台的申請,但是卻被政府否決,隨後引發立委質詢行政院,認為政府不應單獨保護台視、讓台視獨佔,如果申請者是「執政黨忠實同志」政府應該要予以考慮。在這個壓力下,政府被迫開放第二家電視台,中視於1968年成立,雖同樣是「官商合資」,但是因為國民黨營的中廣擁有最大股份,因此「民營」的中視實際上是以國民黨的中廣為核心,也就是受黨操控、並分發甜頭來安撫侍從們(利潤一半以上都分配給股東,而非留在中視)。在這個背景下,中視的目標除了「宣傳」來為政治階層服務外,更看重「營利」的目標,因此他們會製作一些成本低、利潤高的高CP值節目,但這些節目往往粗製濫造、充斥暴力、缺乏文化內涵等。

最後是華視,它的出現與蔣經國的權力晉升關係密切。由於國防部在戒嚴時期有特權可以成立報紙,因此軍方早已有龐大傳播體系、獨缺電視台,而當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需透過媒體建立形象、為接班鋪路,同時教育部有個困在「實驗階段」的教育電視台時,蔣經國便出馬促成兩部合作成立華視,華視於1971年問世。然而兩部對華視的期待不同,教育部期待「教育」、因此需要投入較多資源,但國防部期待「宣傳」、因此不願國家出資,於是最後一樣採取「官商合資」的模式,同時透過募集民股(特別是本省人,如王永慶)的方式,強化「保護主—侍從」關係、鞏固政治利益。需特別強調的是,當時許多民股其實是國防部透過私人身分入股、或轉移至外圍組織(如黎明基金會等),因此國防部在華視的色彩特別重,這也是為何華視會製播「莒光園地」。

事實上,不只是電視產業如此,台灣報業(如聯合報)也是在這種「保護主—侍從」關係裡成長。從上述的歷史耙梳可知,戒嚴時期的台灣媒體雖然並不完全由官方直接掌握、完全作為政治工具使用,但是政治力量(特別是國民黨政府)無可避免成為主宰台灣媒體產業邏輯的主旋律,甚至可說是優先考量。以此為核心散發出去的,便是牟取政治、經濟、社會資本的侍從們,這段裙帶關係即便到台灣民主化後近40年的此時此刻,都還隱約影響著我們的媒體生態。

除了產權結構的因素外,當孕育台灣媒體的土壤缺乏文化、教育、傳播等高層次思維時,而僅僅只被視為政治宣傳、協助反攻大陸的「工具」時,循此長大的台灣媒體自然難以獲得足夠資源、運作思維也相當功利、不願投資前瞻或具公共財性質的內容,這或許是我們長年對台灣媒體不滿的遠因。

例如台灣「有線電視」早在1993年合法化前就已存在,但當時政府不但沒有策劃高層次傳播建設藍圖,反而採取取締、貶抑的態度,導致產製方出現「類攤販性格」,也就是短線獲利、低投資低生產、提供通俗及方便便宜的內容、而不太願意投資曠世巨作;至於在觀眾方,則雖然對老三台表現不滿,但在貶抑第四台的主流論調下,大家也缺乏對新興服務的想像或需求(因認為是不好的、非法的)。

不知道看到這邊,你是否更能理解台灣媒體「為什麼長成這樣」的現況?或者,你覺得台灣媒體的現在跟過去,有什麼一樣或不一樣嗎?

最後還是必須說明:台灣在2003年修正「廣電三法」後,規定「黨政軍需退出媒體」,因此隨後國民黨在2005年將中視賣給民間企業,如今主導者為中時旺旺集團;而2006年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後,確定「台視民營化、華視公共化」方向,台視的官股皆已賣出、目前大股東為黃崧(非凡),而華視則仍留有16.76%的民股、大股東為公視基金會。


延伸閱讀:
林麗雲》老三台形成的歷史脈絡|https://mediawatch.pse.is/6upd7t
林麗雲》台灣威權時代的「侍從報業」|https://mediawatch.pse.is/6upeeq
魏玓》台灣有線電視「類攤販」的生成歷程|https://mediawatch.pse.is/6upetp


3️⃣ 不只老三台,也看看「新聞局」到「NCC」在幹嘛

除了相關法律制度的設計會影響台灣媒體的發展外,實際執行監管工作的主管機關也具有不容忽視的關鍵角色。提到監管媒體,現在你或許會馬上想到2006年成立的NCC,但其實當時成立NCC的一大理由,就是希望取代威權時期的傳播監管單位「新聞局」。由此可知,不論是制度設計或任務目標,NCC理應都跟新聞局有不小差異。

所謂台灣傳播媒體缺乏「文化、教育、傳播」的高層次思維,舉例來說「文化」像是韓流、好萊塢便是一種成功有力的文化輸出案例,「教育」就像是新聞會告知民眾如何應對疫情、巧虎會教育孩童人際互動禮儀,而「傳播」則像是英國強大的公共媒體制度讓BBC願意投資一些小眾、不賺錢、但卻能發揚多元文化的節目。然而,長達38年的戒嚴期間,國民黨政府卻僅將傳播媒體視為協助戰略的工具性武器,因而一切媒體的發展方針都必須服膺於威權領導的政治目的,像是國內產製的影視戲劇是要闡釋國家政策、宣傳政績,對外播送的國際新聞是要彰顯國力、向中國大陸進行文化傳播等。

↓ 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金馬獎」↓

這個評選制度在1962年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製作「配合宣傳國策」、「使用『國語』」的影視內容,同樣也是以政治目的為初衷,與現今成為迸發各式創意與專業實力的年度盛會有極大差異。

↓ 另一個例子是「布袋戲」↓

因為戒嚴時期政府推動「國語」政策、限制廣電媒體使用方言的比例,因此以臺語演出為主的布袋戲就面臨無法通過審查的困境,等同禁播,而這段歷史也持續影響至今。基本上,「新聞局」就是實踐這些任務的重要單位,因此台灣的影視產業、廣播媒體、新聞報紙就在各種管制、獎勵、取締的狀況下,度過漫長歲月、逐漸長大成形。

1987年解嚴之後,雖然新聞局仍存在,但台灣媒體開始自由的百花齊放,但是黨國時期留下政府對媒體與市場掌控的邏輯與哲學,卻還是對台灣媒體有不利影響,像是對有線電視採取消極管制的態度,就讓其衍生出「類攤販」的性格;而新聞局這種由政府管理媒體的矛盾角色,也在民主政治的運作下屢遭詬病,因此社會醞釀著將新聞局轉成獨立機關NCC的氛圍。

台灣不僅從威權走向民主,也在2000年成功政黨輪替,理應能擺脫國民黨時期的媒體管制哲學,尤其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激發社會對媒體議題的關注能量,雖然當時不論是民進黨或公民社會也對此多有發揮,但如今回頭看,政府在推動媒體改革方面即便有些許成果,但仍可謂缺乏更積極性的、前瞻性的政策規劃、實踐與成果,像是壯大公共媒體、解決有線電視諸多紛爭、媒體多元與壟斷防制、政治力與媒體的密切關係等,都是今天的未竟之業。

以NCC來說,成立之時並非政府著眼於媒體管制機制的鬆綁,而是外界對「電信」獨立監管的要求,而隨後在組織設計、大法官釋憲、政黨介入、產業界期望與互動等方面,都面臨許多嘗試及調整,雖然有一些進展,但也有不少的原地踏步和困境。例如這幾年台灣社會就對NCC有諸多批評,特別是在其獨立性與問責方面有所質疑,像是剛卸任NCC委員的林麗雲、王維菁就指出幾個問題:NCC內部組織運作猶如首長制、行政院實質上對NCC有不容忽視影響力,以致獨立機關仍會受到政治及商業勢力的干預;政治與經濟勢力結合、互利共生,讓NCC淪為管制俘虜,無法有效運作;在上述困境下,許多法律政策無法順利推行,以致NCC等同放棄結構管制,只能在內容管制上下手,但效果不彰且招致批評。

總的來說,前面我們仔細回顧台灣媒體的發展史,從中大概能明確發現,在戒嚴時期媒體被當作政治工具使用,因此與當前社會期待的媒體功能有極大落差,但這段漫長歷史卻已形塑出台灣媒體的某種性格;而解嚴之後雖然媒體開始自由發展,但是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其都不夠重視媒體改革議題,以致任憑台灣媒體在在缺乏高層次政策思維、任憑商業勢力取代(或結合)政治勢力之下發展,依然無法發揮媒體關鍵功能,反而仍然作為政治、經濟勢力的籌碼及權力象徵。


4️⃣ 都走到這裡了,我們還可以怎麼辦?(重點推薦⭐)

台灣的歷史脈絡相當複雜,我們在思考這些議題時必須具有「階段性的動態思維」。比方說在解嚴前後我們主張「黨外力量的聲音」,是因為要對抗威權下的一言堂,但是當經歷民進黨多次執政後,「民視」這種與特定政治力互動密切的媒體生態,是否仍屬合理?又如,主張「黨政軍退出媒體」、「裁撤新聞局」是為了翻轉戒嚴時期的黨、國掌控媒體的不合理現象,但是當NCC作為有嚴謹制度設計、具民意授權基礎的機關,「國家」介入媒體市場也許並無不可,反而是調適商業力過度干預媒體的重要機制。

回到NCC,它面臨諸多困境及挑戰,像是從今年8月開始NCC委員就從缺,12月開始NCC委員未達法定開會人數,以致有104項業務是無法開會決定的,像是NCC現在無法審理民眾針對廣電內容的投訴案,形同於空轉。之所以走到這個地步,一方面無可諱言存在政治間的攻防,但另一方面NCC在制度設計上的確需要「組織轉型」,包括加強獨立性、透明度、社會問責、專業性等。

再進一步討論,NCC全名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其實這兩個概念(或領域)是否應該放在一起處理,也是值得深思的議題,因為通訊領域(如5G、網路建設、低軌衛星等)具國家戰略產業的特性,「獨立性」概念不一定是最優先重要的內涵;而在傳播領域,因為言論與新聞自由是最高層次的價值追求,因此不僅監管單位的獨立性很重要,確保傳播產業產權透明、社會問責、專業倫理、反壟斷等也都是相當關鍵的概念,與通訊產業有不小差異。

當初「通訊」與「傳播」放在一起也並非沒來由,因為過去無線、有線、衛星廣播電視都牽涉「頻譜/電纜」等通訊技術,但是如今在網路促成數位匯流的現況之下,只以媒介技術為規管「傳播」的途徑越來越不合時宜,也正是如此才會出現「電視內容上傳成網路內容」就無法可管的矛盾現象。事實上,從報章雜誌、廣播電視、到網際網路的傳播內容,牽涉到文化部、數發部、NCC這幾個政府單位,而當中唯有廣播電視有專法(廣電三法)規範。在如此分散凌亂的台灣傳播監管現況下,各部會不是相互推卸責任、就是兩手一攤說束手無策,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是「新聞議價」議題,即便社會各界高度共識,卻躊躇不前、原地踏步。

另外,NCC所能使用的「法規工具」也需要革新。像是廣電三法「廣電法」在1975年通過、「有廣法」在1993年通過、「衛廣法」在1999年通過,雖然過程中都有幾次的修法微調更新,但是當時通過的時代背景仍與今日已有劇烈差異,尤其我們需要從「管制」的單一思維轉而擘化更高層次的理念目標。更何況,當今的媒體生態走向數位匯流,像是「網路」這個載體讓三立新聞台的內容可以在YouTube、三立新聞網播出,但是NCC卻仍只受限於處理廣播電視播出的內容。

簡單來說,台灣媒體生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歷史脈絡耙梳幫助我們瞭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於此,我們就更知道我們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可以努力的方向,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前景茫茫,但或許危機就是轉機,至少我們有方向。如果真心期待台灣媒體可以走過威權時期的陰霾,真正發揮積極的文化、教育、傳播功能,那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督促政府(行政院、NCC、立法委員)正視台灣社會對傳播的需求、積極研擬相關政策,促進台灣媒體產業的正向發展。


洞悉未來

-一件事證明「好新聞需要投資」!ETtoday、聯合報、BBC怎麼報導韓國戒嚴?


1️⃣ ETtoday、聯合報、中央社、BBC怎麼報導韓國戒嚴?

必須先稍微簡介一下這4家媒體的性質。

  1. ETtoday作為商業的網路原生新聞媒體,它非常強調流量導向、追求即時,它標題會追求吸睛大過其它,報導求量而非求質,所以一篇新聞可能很短很瑣碎、但是同一事件卻有非常多篇報導。
  2. 聯合報作為具深遠歷史的台灣三大報之一,它具有更高的新聞專業要求、投入更多資源做新聞,它也有集團優勢(如報系下有國際專線媒體「轉角國際」),但是它也隨著網路化而向ETtoday靠攏。
  3. 中央社因為有拿公共預算,因此其較無市場壓力、能以專業為依歸、並有更多資源投資在商業媒體無法投資的地方,而「通訊社」性質讓它的新聞往往較為純淨且多元豐富,但是其官方色彩較重。
  4. BBC則是英國的公共媒體,以公益及專業為主要任務,因資源相對充沛因此能服務英國以外觀眾(如BBC中文網),但是其仍是以彰顯英國觀點為任務之一。


根據我們的觀察,「聯合報」、「ETtoday」幾乎是台灣第一個指出南韓戒嚴消息的媒體,其報導方式主要引述南韓國家通訊社的報導或貼文,但只是純粹編譯轉述報導,還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資訊或分析。隨後國內媒體都開始報導,而ETtoday隨即耙梳社群平台上網友的反映,以「南韓網友傻眼:他瘋了吧」為題寫報導;中央社則立刻釐清南韓法律制度,以「國會過半數同意可要求解除」為題報導,提供觀眾建設性的資訊,而這也讓其它媒體跟隨報導。

隨著事件發展,國內外民眾、官方、黨派都開始有一些發言與回應,各媒體便開始著手報導。例如當下讀者可能會想知道「南韓人怎麼反映」、「為什麼突然發佈戒嚴」等議題,ETtoday就開始透過採訪在韓台灣人、台灣韓籍網紅的貼文,並藉此撰寫新聞提供在南韓第一實況及粗略分析;而聯合報系底下的「轉角國際」則在戒嚴後約1個多小時發佈約2000字的報導,來源是長期派駐南韓的特約記者楊虔豪,當中不僅整理總統尹錫悅、執政黨、在野黨的回應,更提出長時間韓國政局的分析觀察,作為幫助讀者理解戒嚴令的背景知識;至於中央社則是彙整台灣政府單位、旅遊協會、其它國家反應、匯率變動等資訊做成報導。

另外在BBC方面,他們直接開設Live Blog頁面,以時間軸、標題、極簡短內文迅速更新事件發展進度及南韓實況,並不定持持續彙整當下資訊、提出分析性的報導;與此同時,他們在電視台方面,BBC可以做到採訪現場民眾、首爾居民、拍攝各種第一手的照片及影片、採訪劍橋學者、提供具教育性及建設性的觀點。事實上,相比於台灣媒體大多仰賴編譯外電,BBC當時在南韓有派駐4位駐地記者,因此BBC有更多第一手材料,甚至「國會出現特種部隊」一事也是由BBC親自目擊提出的、成為其它媒體報導來源。


raw-image


2️⃣ 分析:這些不同報導方式、報導資源,會怎麼影響新聞品質?

首先從「消息來源」分析,可以明確發現相較於BBC有長期派駐南韓的記者,因此能在緊急狀況的第一時間就有第一手的採訪行動;中央社雖然也有駐韓記者,但其報導大多仍是編譯韓國媒體的內容,在第一時間較少第一手資料;聯合報則雖然在戒嚴令後1個多小時即提出分析性報導,但楊虔豪並非旗下記者、而是合作的特約記者;至於ETtoday則幾乎全部都是編譯外電所寫出來的報導。在這個狀態下,其實已經能明確看出「駐地記者」的重要性,因為記者要進行採訪除了語言與地理限制外,還包括人脈、對當地理解程度(政治、文化、法律、時事)等門檻,尤其後者是需要長期培養與投資的重要能力。

進一步說,就算都是「編譯」,由誰來編譯還是有不小的差別。像是中央社是由駐地記者編譯,那麼他不僅能更方便地從南韓媒體取得消息,他也更瞭解及熟悉南韓的文化和制度,或許正是如此中央社才能馬上提出「國會過半數可要求解除戒嚴」的報導觀點;而相對的,ETtoday是由台灣記者編譯,不僅是有地理上的隔閡,可能還對南韓議題不熟悉,因為我們就發現該記者平時的報導大多是國內政治或社會新聞。

上述的差異,其實也就直接影響新聞報導的深度及正確性。舉例來說,同樣是要處理「南韓人反映」、「為什麼突然發佈戒嚴」的議題,ETtoday因為缺乏相關記者資源,因此他們就只能引用網友意見、在韓台人、韓籍網紅的說法,雖然不能說這些內容錯誤,但相對的內容一定更為瑣碎、品質一定更為不足。相比之下,當聯合報、BBC能夠有長期駐在南韓的記者,透過他們平日的觀察與即時的採訪,這些分析內容顯然會更加豐富而可信。

一個很具體的案例,就是當戒嚴令發佈後,網路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張軍車行駛在馬路上的照片,隨後遭到台灣主流媒體以「南韓戒嚴疑控管媒體、禁集會! 路上『四處見軍車』畫面曝」、「南韓宣布戒嚴『路上空無一人只剩軍車』!總統尹錫悅控管媒體禁止集合」為題轉載報導。然而,此消息其實是「錯誤資訊」,因為該照片是今年1月的演習畫面,且南韓戒嚴後並未出動戰車,而南韓多家媒體也都沒有這類報導。

由此可知,缺乏第一手資訊、過度仰賴編譯二手資訊,將對新聞品質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


3️⃣ 這次的機會教育,給我們哪些啟示?

raw-image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駐外記者」是提升國際報導品質的關鍵要素,而且「長期派駐」國外的記者又與「臨時外派」的記者有很大差異,因為除了語言與地理限制的隔閡外,人脈、對當地理解程度等門檻更是難以言喻、但卻極為重要的能力,並且需要足夠長期的培養歷程。可惜的是,當前台灣媒體幾乎只能在發生特定國際大事時,臨時外派國內記者出國採訪,現況下鮮少媒體能培養「長期派駐」的記者,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因素。這個現實困境,也就有損台灣國際新聞的品質。

另一方面,實際觀察也會發現,駐韓獨立記者楊虔豪楊虔豪同時是TVBS、聯合報、公視、華視等多家媒體的特約記者,因此在發佈戒嚴的隔天早上,這幾家新聞台的連線報導內容都大同小異,因為都是由楊虔豪連線播報。當然,楊虔豪在這一次事件中,從台灣人的角度、提供相當重要的第一手資訊及分析觀點,但是這種各家媒體集中仰賴於楊虔豪的現象,也可能造成觀點過於單一的風險,更彰顯出台灣駐外記者投資不足的問題。

必須承認,在當前媒體環境困頓、網紅自媒體興起的時代,要培養一位長期駐外的記者相當不容易,甚至可說是天方夜譚。

但是,讓我們回想南韓突然發佈戒嚴的那一晚,具有充沛資源、平時做好準備、依循新聞專業工作的BBC,正展現出新聞媒體的關鍵功能——提供民眾即時的、正確的、有用的、值得信賴的資訊,成為突然掉入黑暗汪洋中的讀者,得以救命的浮木。

簡單一句話就是:
好新聞需要長期投資,如果我們期待有更多好新聞,那就需要給新聞媒體更多支持,並且持續壯大公共媒體、加強對新聞內容的投資!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https://www.mediawatch.org.tw/about

》透過 媒觀官網 支持我們 💰

》歡迎在 Facebook 、 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 👍


參考資料

1.TVBS(2021)/打假新聞?剝奪言論自由?南韓強推「媒體仲裁法」|https://mediawatch.pse.is/6tv3lb
2.ETtoday(2021)/韓擬修法「管制假新聞」 人權專家憂損及言論自由|https://mediawatch.pse.is/6tv3mu
3.Wikipedia(2024)/新聞自由指數|https://mediawatch.pse.is/6tv3p8
4.紐約時報(2024)/Martial Law Didn’t Silence South Korea’s Media. It Empowered Them.|https://mediawatch.pse.is/6tv3qf
5.轉角國際(2024)/尹錫悅的魯莽戒嚴令:民主國家可以戒嚴嗎?20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禁忌|https://mediawatch.pse.is/6tv3rk
6.TVBS(2024)/南韓戒嚴令公告!禁示威集會、媒體受軍方管控 違者沒傳票就可逮人|https://mediawatch.pse.is/6tv3sb
7.公視新聞網(2024)/南韓媒體齊批尹錫悅宣布戒嚴 《紐時》:代表新聞自由仍然存在|https://mediawatch.pse.is/6tv3tb
8.미디어오늘(2024)/비상계엄 선포에 軍 ‘김어준의 뉴스공장’ 방송국 통제했다|https://mediawatch.pse.is/6tv3v9
9.RSF(2022)/South Korea: RSF concerned by president’s hostile moves against public media|https://mediawatch.pse.is/6tv3y5
10.RSF(2024)/Political crisis in South Korea: RSF is relieved the media censorship has ended|https://mediawatch.pse.is/6tv3zc
11.Public Media Alliance(2023)/Update: No end in sight for crisis facing KBS|https://mediawatch.pse.is/6tv42p
12.State Media Monitor(2024)/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 (KBS)|https://mediawatch.pse.is/6tv44b
13.IFJ(2022)/South Korea: MBC network sued for defamation by ruling party|https://mediawatch.pse.is/6tv45m
14.IFJ(2024)/South Korea: President Yoon must resign for attack on democracy|https://mediawatch.pse.is/6tv46d
15.Haeryun Kang(2024)/Martial law came to South Korea – and my friends and I doomscrolled through the night|https://mediawatch.pse.is/6tv488
16.太報(2024)/報導尹錫悅罵髒話 韓MBC電視台遭法院下令「以正常語速」更正|https://mediawatch.pse.is/6tv49x
17.公視新聞網(2022)MBC首播南韓總統尹錫悅失言影片 執政黨提告誹謗|https://mediawatch.pse.is/6tv4at
18.伍麒匡 Cyrus Ng(2024)/#韓國時事分析:韓國新聞自由排名一年內急跌⋯⋯尹錫悅政府多次出現箝制媒體編採自由的爭議?|https://mediawatch.pse.is/6tv4cx
19.轉角國際(2022)/你不准搭機採訪!尹錫悅排擠MBC的「媒體打壓爭議」|https://mediawatch.pse.is/6tv4ed
20.法廣(2024)/韓國:新聞審查正在回歸,言論自由受到威脅|https://mediawatch.pse.is/6tv638
21.Wikipedia(2024)/「臺灣省戒嚴令」條目|https://mediawatch.pse.is/6unjsa
22.Wikipedia(2024)/「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條目|https://mediawatch.pse.is/6unjyn
23.《出版法》(1999廢止)|https://mediawatch.pse.is/6unk44
24.《戒嚴法》(1949修正)|https://mediawatch.pse.is/6unk7f
25.國家人權記憶庫(2024)/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https://mediawatch.pse.is/6unkb7
26.《中華民國憲法》(1947公佈)|https://mediawatch.pse.is/6unkgy
27.《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2005修正)|https://mediawatch.pse.is/6unkms
28.國家人權記憶庫(2024)/戒嚴法|https://mediawatch.pse.is/6unksb
29.大法官釋字509號(2000)|https://mediawatch.pse.is/6unkw7
30.大法官釋字414號(1996)|https://mediawatch.pse.is/6unl5w
31.大法官釋字689號(2011)|https://mediawatch.pse.is/6unlas
32.Wikipedia(2024)/「中華民國言論自由」條目|https://mediawatch.pse.is/6unlfp
33.文化部典藏網(2024)/查禁圖書目錄|https://mediawatch.pse.is/6unlll
34.自由副刊(2009)/且問心鎖怎麼開? -- 記半世紀前一場禁書事件|https://mediawatch.pse.is/6unlsc
35.魏玓(2019)/「萬惡」電視何以誕生? 臺灣有線電視生成階段(1980-1993) 的重新檢視|https://mediawatch.pse.is/6upf33
36.林麗雲(2000)/台灣權威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https://mediawatch.pse.is/6upf6y
37.林麗雲(2006)/威權主義下台灣電視資本的形成|https://mediawatch.pse.is/6upf9y
38.民視(2024)/關於民視|https://mediawatch.pse.is/6uu57p
39.關鍵評論網(2022)/金馬獎一甲子:如何從反共抗俄宣傳,走到今日的年度電影盛會?|https://mediawatch.pse.is/6uu5ec
40.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4)/【媒觀會客室】上篇|NCC卸任委員的真實心聲:台灣媒體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講座回顧&重點整理)|https://mediawatch.pse.is/6uu5h2
41.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4)/【媒觀會客室】下篇|NCC卸任委員的真實心聲:台灣媒體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講座回顧&重點整理)|https://mediawatch.pse.is/6uu5kk
42.彭芸(2024)/戒嚴、解嚴、新世紀的台灣電視主管機關:行政院新聞局、NCC
43.故事(2022)/「天天冒著危險到處取締,吃力不討好。」為當局把關內容和政治宣傳的 NCC 前身:新聞局廣電處|https://mediawatch.pse.is/6uvafb
44.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4)/【移花接木】網傳圖片「123日深夜韓國宣布戒嚴後,首爾街頭出現大量軍車」?|https://mediawatch.pse.is/6v6452
45.TVBS(2024)/南韓戒嚴疑控管媒體、禁集會! 路上「四處見軍車」畫面曝|https://mediawatch.pse.is/6v647z
46.BBC(2024)/South Korean president faces impeachment vote as defence minister offers to resign|https://mediawatch.pse.is/6v64b9
47.中央社(2024)/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 國會嚴格管制出入|https://mediawatch.pse.is/6v64fz
48.中央社(2024)/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 國會過半數同意可要求解除|https://mediawatch.pse.is/6v64jc
49.中央社(2024)/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 為剷除親北韓勢力|https://mediawatch.pse.is/6v64l9
50.TVBS地球黃金線(2024)/南韓宣布戒嚴「路上空無一人只剩軍車」!總統尹錫悅控管媒體禁止集合|https://mediawatch.pse.is/6v64qh
51.聯合新聞網(2024)/南韓總統尹錫悅晚間發布「緊急戒嚴令」 為剷除親北韓勢力|https://mediawatch.pse.is/6v64tk
52.轉角國際(2024)/拿北韓當藉口的政治鬥爭?南韓總統尹錫悅深夜突發宣告:全國緊急戒嚴令|https://mediawatch.pse.is/6v64w2
53.ETtoday(2024)/尹錫悅宣布戒嚴原因曝!國會發動22次彈劾、擋預算:毀損憲政秩序|https://mediawatch.pse.is/6v64zy
54.ETtoday(2024)/在野黨上月提出要彈劾 尹錫悅今宣布緊急戒嚴|https://mediawatch.pse.is/6v653w
55.ETtoday(2024)/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https://mediawatch.pse.is/6v655c
56.ETtoday(2024)/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 南韓網友傻眼:他瘋了吧|https://mediawatch.pse.is/6v656z
57.ETtoday(2024)/南韓戒嚴能不能去? 宋讚養「10點解析現況」:想體驗歷史一刻的話|https://mediawatch.pse.is/6v659t
58.TVBS(2024)/史上最短戒嚴僅6小時 國會將發動彈劾尹錫悅|https://mediawatch.psee.ly/6v65fw
59.公視(2024)/尹錫悅稱「在野造成國政麻痺」 南韓戒嚴6小時後解嚴|https://mediawatch.psee.ly/6v65j2
60.華視(2024)/南韓史上最短戒嚴! 尹錫悅6hrs後宣布解嚴|https://mediawatch.psee.ly/6v65lm
avatar-img
88會員
54內容數
我們是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這裡,我們會定期推出專題文章,從「媒體時事」帶你掌握國內外媒體大事,並從中一起「長知識」😎另外,我們也有Podcast了,馬上搜尋「媒觀析」🔊 FB跟IG也趕快追蹤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媒體大事長知識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可以對「公共媒體」頤指氣使?這次我們想特別來討論這件既弔詭又危險的事情,也就是明明受到《公視法》防火牆保障的公廣集團,理應超然獨立於政治及商業兩大勢力的干預,但這次不分藍綠卻都想把手伸進「公共媒體」裡…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越是混亂,我們越需要有一群人,為了公共利益努力,努力提供真實、公平、有建設性的資訊給我們,而新聞媒體「得以獨立地展現專業」就是我們信任的根基。你或許不認同,因為台灣有超多新聞台,但沒有一台讓你很滿意。這次,我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歐洲」怎麼做,再回頭想想「台灣」可以怎麼辦。
這次,我們想仔細討論「偵查不公開」的內涵意義,以及它究竟要保護什麼利益談起,希望一起來思考看看:如果「記者什麼都知道」,到底是一種正當的第四權監督力量?還是破壞司法獨立運作的毒瘤?畢竟,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偵查不公開的內涵」、「媒體第四權的意義」,我們就很容易隨政治語言的煽動起舞,走進民粹的陷阱。
這次我們從高中生對AI的憂慮出發,萃取出他們認為「重要的AI學習點」,接著先回顧「媒體素養的理論概念」,最終引入新的想像視角,試圖建構「想像AI時代媒體素養的新路徑」。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為什麼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可以對「公共媒體」頤指氣使?這次我們想特別來討論這件既弔詭又危險的事情,也就是明明受到《公視法》防火牆保障的公廣集團,理應超然獨立於政治及商業兩大勢力的干預,但這次不分藍綠卻都想把手伸進「公共媒體」裡…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越是混亂,我們越需要有一群人,為了公共利益努力,努力提供真實、公平、有建設性的資訊給我們,而新聞媒體「得以獨立地展現專業」就是我們信任的根基。你或許不認同,因為台灣有超多新聞台,但沒有一台讓你很滿意。這次,我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歐洲」怎麼做,再回頭想想「台灣」可以怎麼辦。
這次,我們想仔細討論「偵查不公開」的內涵意義,以及它究竟要保護什麼利益談起,希望一起來思考看看:如果「記者什麼都知道」,到底是一種正當的第四權監督力量?還是破壞司法獨立運作的毒瘤?畢竟,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偵查不公開的內涵」、「媒體第四權的意義」,我們就很容易隨政治語言的煽動起舞,走進民粹的陷阱。
這次我們從高中生對AI的憂慮出發,萃取出他們認為「重要的AI學習點」,接著先回顧「媒體素養的理論概念」,最終引入新的想像視角,試圖建構「想像AI時代媒體素養的新路徑」。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
11/18,NCC 委員會投下 7:0 反對票,否決中天新聞換照一案,中天新聞即將在12/11 執照到期後關台,引起全國關注。 中天新聞關台,是民之所欲還是政治角力?是「言論自由」的勝利還是慘敗?方格子的創作者們也寫下各自不同的觀點,我們也想聽聽你的觀點,歡迎與方格子的讀者們分享。
近日台灣NCC駁回中天換照的事件,雖然網絡主流一片叫好,但藍營卻指責此舉損害言論自由... 若事實如報告般有嚴重干預編輯自主等之違反新聞專業之情事,則駁回是有道理的。 但事件的真正問題和討論點,在於審查機制是否有認受性和獨立性上。
NCC 以 7:0 否決中天換照,中天確定出局。全案最困難之處在於:政府原是媒體監督的對象之一,但是現在卻必須由政府機關管制媒體執照。問題是:如果不由政府機關管制,那麼又該由誰管制呢?不過過分強調「政府換照審查卻不能實質審查」,同時否定了換照審查的必要性,反而存在內在邏輯的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是...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
11/18,NCC 委員會投下 7:0 反對票,否決中天新聞換照一案,中天新聞即將在12/11 執照到期後關台,引起全國關注。 中天新聞關台,是民之所欲還是政治角力?是「言論自由」的勝利還是慘敗?方格子的創作者們也寫下各自不同的觀點,我們也想聽聽你的觀點,歡迎與方格子的讀者們分享。
近日台灣NCC駁回中天換照的事件,雖然網絡主流一片叫好,但藍營卻指責此舉損害言論自由... 若事實如報告般有嚴重干預編輯自主等之違反新聞專業之情事,則駁回是有道理的。 但事件的真正問題和討論點,在於審查機制是否有認受性和獨立性上。
NCC 以 7:0 否決中天換照,中天確定出局。全案最困難之處在於:政府原是媒體監督的對象之一,但是現在卻必須由政府機關管制媒體執照。問題是:如果不由政府機關管制,那麼又該由誰管制呢?不過過分強調「政府換照審查卻不能實質審查」,同時否定了換照審查的必要性,反而存在內在邏輯的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