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閱讀嗎?為什麼媒體資訊發達的現在還是有那麼多人在鼓吹大家閱讀、讚揚閱讀的好處呢?
幾天前過年班結束的前夕,有幸和同仁討論閱讀的目的,以及帶來的好處與改變,因為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受,所以決定寫下文章做個紀錄!
閱讀對於曾經的我來說,只是一個學校規定的作業,從國小到大學,幾乎每個寒暑假都必須要讀一本書、寫一篇心得,那時只覺得很頭痛,往往都是假期結束前幾天,才草草的看完第一章並寫下心得…「閱讀」對學生的我來說,只是一個為了交差的做的事。
大學之後,閱讀則變成了一個耍帥的行為,為了要在自我介紹中加入「閱讀」的興趣,為了要在多數人面前塑造一個文青的風格,所以開始每幾本書、「瀏覽」幾本書,其實每本書大概都只讀前50頁後就束之高閣。
而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好處,是在開始工作後了。首先,書本絕對是內向的的福音!我們不需要勉強自己頻繁社交,不必透過認識新朋友來獲得啟發,可以在自己最舒適的狀態下認識世界!
其次,開始工作之後才發現,學校並沒有教我們那些更重要的生存技巧,財務、情緒、愛情、親情…若不是親身體會並且悟性極高,否則一般人只能跌跌撞撞碰得滿身傷;但書本卻是可以帶給我們各領域專家的見解,並陪著我們總結自身經驗,可以說是最棒的陪跑服務!
最後,就我的角度而言,工作後較難展開新的人際關係,更遑論從不同的人獲得不一樣的啟發,而往往同溫層也無法帶給我新的視野,這時書本就成為我探索不同領域的最佳入門方式!
總結一下,閱讀對我來說,不只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覺察、探索的手段,是一種讓自己保持開放與成長的方法!
我在控制每個月的開支時,只有一個類別是我不會設定支出上限的,那就是「買書」。
我總認為,如果三、四百塊就能買到一個足以改變我人生的知識,那真的是非常划算!所以相較於買衣服、跟流行、娛樂,我在買書這方面可以說是毫不手軟,年前也在誠品書店花了3000多塊,因為我知道,這些書可以真正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我總喜歡跟別人說,我們今天要開車出去玩,總不能先從造輪子開始吧?我身邊很多人其實是不願意為知識花錢的,他們總是認為不要錢的比較好,自己從頭摸索CP才最高!當然我不否認,只是我認為還得考慮到「時間」這個因素。
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得親自嘗試之後才會知道某個領域自己有沒有興趣,但當我們選擇自己摸索時,不僅耗時長,更容易行差踏錯,而興致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消磨掉了,往往花了大把時間後,不僅沒產生興趣,還連皮毛也沒學到…
去年我曾經想要自學架網站,我也採用了這種以時間換取金錢的方式(即使書和線上課程如此便宜),最後你猜怎麼著?一年過去了我只花錢買了網域,其他什麼都沒弄。
後來我跟自己說,如果我有想要嘗試的領域,就買本書、買個課程來試試看,從別人精煉好的知識開始,快速累積前期的小小成就感,如果確定自己有興趣再來從頭研究也不遲,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可以掌握花費與時間的微妙平衡,畢竟,時間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對吧?
這是我出社會前後最有感的一個問題了!
以前看的書容易忘,也沒真的覺得知識對我產生了什麼幫助,但出社會後就大不相同了!當自己的生活中遇到困難,開始主動尋找答案時,書籍就變成了最好的老師。
當我有了實際的問題,再從書本去找尋答案時,閱讀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容易記起、更容易運用書本中的知識,因為我的眼前就是有個問題等著我去解決。
我還記得學生時期也看過幾本時間管理的書籍,當時覺得自己的時間老是不夠用,就想著看幾本書調整一下,結果書也沒看完,生活還是一團亂。
反而工作後,發現時間真的很不夠用!上班、加班、娛樂、學習….感覺每天都過得很匆忙,每件事情的品質也十分低劣,一年過一年始終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
那時正好在看《與成功有約》這本書,因為生活中的痛,讓我在看「要事第一」這個章節時格外有感,便把書中的方法來到生活中來嘗試。結果發現,我其實是一個超級需要事先規劃的人,以往都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想這個時段要幹嘛,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做,導致最後每件事都二二六六,但當我採用週計畫來安排時間後,我不必在每個時段開始的第一小時,先浪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決策,因為我知道每件事情都已經規劃好了,我可以放心、專心地投入當下,生活變得從容,專注的品質也更高!
「帶著問題和經驗去閱讀」是我認為閱讀更有感的主因,當你的問題可以從書中獲得答案,再將答案投入生活和經驗中求證,才會讓我們的生活真正改變,也對閱讀更加有感!
就像前面說的,閱讀有感的核心在於:帶著問題去閱讀,並讓閱讀的知識回到生活中實踐。
而我自己最常採用的方法有兩個:筆記、行動。
首先,做筆記是我閱讀的第一步,做筆記的方式則是參照瓦基的線上課《化輸入為輸出》的做法。
先摘錄下我有共鳴、有想法、有疑問、有情緒的片段,並用自己的文字、語言轉述一次摘錄的內容,因為我們在組織文字和語言時,會讓大腦更深刻的思考書本的概念!接著,根據摘錄的概念開始回想,將類似的知識、經驗寫下來,讓知識與經驗、問題產生連結。最後則是寫下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式摘錄片段的概念。
這樣做筆記的好處就在於,不會讓知識只在腦中輕輕拂過,知識會重新被大腦組織,並與個人的經驗與問題產生連結,如此一來便有助於我們進行後續的行動。
其次,當我們把知識在腦中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邏輯後,我們可以依據書中的介紹的方法(如果有的話)開始行動!讓知識真正影響我們的生活,才有機會看到改變!
「行動」是我這幾年來一直提醒自己的一件事,畢竟光是讀書、寫作、背起來、做簡報並不足以讓知識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幫自己訂下一個規矩:每本書都得建立一個行動,實際把知識變成行動,並根據行動的結果回到書中求證,持續迭代,才能真正實現閱讀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