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哈佛商業評論》的 podcast 討論一個很多人會遇到的職場問題:
「如果工作很認真,但功勞都沒被看到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尖銳的問題,兩位主持人跟一位來賓「輪流提出想法」
聽一聽我發現,這種討論「爭議性話題」的節目,
很適合學怎麼「用英文」在公眾場合「表達想法&接彼此的球」呢!
底下來分享幾個實用的例子~
🍎
等下看完覺得不錯,也歡迎免費訂閱我的「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訂閱連結請點我)」!
每周都會寄實用又接地氣的學習內容給你喔,一起變厲害吧😊
🍎
針對當事人努力工作,老闆卻看不到的問題,主持人先提出建議:
這時來賓有不一樣的想法,但她「沒有直接打臉」主持人,而是「比較婉轉」地先說:
I took a slightly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我的看法跟你有點不同
接著才說:
I’d probably be a little bit more confrontational.
面對這件事我大概會更強硬一點
她很會用「副詞」修飾講的話:
我覺得這方式很適合亞洲人「不喜歡太直接」的個性
(還是說其實全世界的人都禁不起講話太直接😆)
在 Podcast 中,當事人提到在職場中「沒有得到成長機會 (has been denied the growth opportunities) 」,
因而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像是覺得「憎恨 (resentful) 」、「感覺被利用 (felt used) 」
這時主持人的回應並不是馬上提出解法,
而是先「表達同理心 (show empathy) 」:
I can see how that could be really frustrating.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那很挫折
接著才「提出建議」:
I think the first step would be seeing if you can work with that person.
我建議第一步是看能否跟那個人合作
我覺得「運用同理心」是個很棒的溝通方式,
尤其是用非母語的英文「給對方回饋」時,
滿可能一直在想文法單字有沒有用對,
而忘了要先體貼對方心情
來賓建議當事人:面對工作成果沒被看見這件事,
應該「增加自己底氣,且要強勢一點」
(to have more backbone and be a tiny bit more confrontational)
這時主持人「不想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想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所以他另起一段:
One thing I will say is you may as well try to use your boss to gain some skills.
我覺得你也可以藉由老闆來學習一些技能
但他擔心大家把他的意思誤會成要「事事順從老闆」,所以他「接著補充」:
I’m not saying to defer to your boss...
但我不是說你什麼都要聽老闆...
我覺得這組句型滿適合話不小心出太快,後面想要補救的狀況🤣
來賓跟其中一位主持人都分享想法後,
另一位主持人想基於大家講過的東西「給意見」,
於是他先說:
What’s interesting when listening to the way all of you answered that question is the fact that…
聽完大家對問題的想法,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是…
然後才講出他的觀察:
...she missed out on the promotion because she lacks executive presence.
她沒有升遷機會是因為付出上層沒看到
我覺得第一句 "What’s interesting… is the fact that…" 很適合記起來呢!
有時輪到你講話,你剛好放空,這時先把這句話丟出去,
就可以多拖一兩秒想你到底要講甚麼🤣
分享完畢~
如果你喜歡我的教學內容~
🌏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目前已超過3萬人訂閱)
我會在每周五早上七點半把整理好的文章精華、重點整理圖卡,還有延伸學習材料送到你的信箱。
電子報訂閱連結: 👉 https://astounding-producer-2828.ck.page
(訂閱完記得去你的信箱做二次確認才會真的訂閱成功~)
🌏 追蹤我的臉書看最新文章:👉 https://lihi2.cc/kmbXu
🌏 想看更多內容,歡迎你收聽/收看我的節目理科生聊英文!
🎈 追蹤我的 YouTube "凱茜女孩 Cathy Girl"
👉 https://www.youtube.com/@cathygirl2763
🎈 訂閱我的 Podcast "理科生聊英文"
👉 https://lihi3.com/viR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