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熱播,劇中醫療現場的高壓與挑戰,醫生分秒必爭搶救生命的樣態引人入勝。然而,教育現場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許多孩子滿身傷痕,可能來自家庭冷漠、社會壓力,或是一次次失敗帶來的自我懷疑與放棄。他們的眼神充滿無助,彷彿在問:「老師,我還有救嗎?」
然而,當醫療體系崩壞,再優秀的醫生也無法獨撐大局。同樣地,當教育環境對老師不友善,老師的熱情也會被消磨殆盡。當前教師面臨教育政策丕變、繁瑣的行政負擔、家長壓力與社會輿論的高期待,已嚴重影響教學品質與教育現場的穩定性。
教師困境:教育政策丕變、行政負擔重、家長輿論壓力大
除了課程開發設計與教學本業外,教師還需應對繁瑣的行政業務、評鑑、成果資料,無窮盡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家長溝通等都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許多家長、輿論對教育的期待與教學場域現狀產生落差,當孩子成績未達標或行為失當時,部分家長將責任推給老師與學校,甚至透過網路社群公開批評,讓教師心力交瘁。教師承受來自行政、家長與社會的多重壓力,導致許多優秀教師選擇離職,進一步加劇教育體系的困境。
對此,呼籲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透過制度改革與資源挹注,減輕教師負擔,並提升教育現場的支持系統。
籲請政府單位:立法保障教師權益,改善薪資與工作條件、減少行政負擔,強化教師專業自主、減少學校內耗,建立家校合作機制
籲請社會:尊重教師,建立良性教育環境
除了政府與教育單位的作為,呼籲社會大眾與家長應給予教師更多尊重與支持。「教師不應是社會不滿的出氣筒,他們需要的是資源與支援,而非無止境的責難,」。
教育的「黃金時間」稍縱即逝,這場「搶救生命」的任務,不能只落在老師肩上。只有政府、教育部、縣市教育局(處)、家長與社會共同努力,打造更友善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幫助老師發揮專業,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教育重症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