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迷路的泡泡與失敗的分家大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植物因為有細胞壁,造成「植生」比「動生」要複雜得多。在染色體平均分配以後,動物細胞只需要讓兩個子細胞之間的細胞膜凹陷到斷開,兩個子細胞就完成分家了;但是植物細胞卻要形成細胞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植物)研究新發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2會員
40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植物的根毛是由根的表皮細胞突起形成的單細胞構造,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根毛比頭髮還細的,但是對植物卻非常重要!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會影響根毛生長,但是,到底溫度怎麼影響根毛的生長呢?他們做了好多實驗,發現案情一點也不單純喔!
樹不會跑,所以火災來的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燒... 但是樹並不會就讓「青史盡成灰」,它們可是會想辦法讓自己「浴火重生」的! 有些樹會長出厚皮、有些樹會等火滅了以後再灑下種子、有些樹會想辦法讓自己保留發芽的能力... 到底它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
在地下結果不稀奇,還有在地下開花的植物! 而且,這種植物就在婆羅洲,當地人還當零食吃呢! 不過,這種零食植物,卻一直沒有被植物學家記錄下來,直到2023年...
台灣的地瓜不是瓜,但是還真的有地瓜呢! 非洲有一種瓜,雌花在授粉之後就會往地下鑽,最後在地下成熟... 這樣的瓜,種子要如何傳播呢?誰是它的「吃瓜群眾」呢?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植物的根毛是由根的表皮細胞突起形成的單細胞構造,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根毛比頭髮還細的,但是對植物卻非常重要!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會影響根毛生長,但是,到底溫度怎麼影響根毛的生長呢?他們做了好多實驗,發現案情一點也不單純喔!
樹不會跑,所以火災來的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燒... 但是樹並不會就讓「青史盡成灰」,它們可是會想辦法讓自己「浴火重生」的! 有些樹會長出厚皮、有些樹會等火滅了以後再灑下種子、有些樹會想辦法讓自己保留發芽的能力... 到底它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
在地下結果不稀奇,還有在地下開花的植物! 而且,這種植物就在婆羅洲,當地人還當零食吃呢! 不過,這種零食植物,卻一直沒有被植物學家記錄下來,直到2023年...
台灣的地瓜不是瓜,但是還真的有地瓜呢! 非洲有一種瓜,雌花在授粉之後就會往地下鑽,最後在地下成熟... 這樣的瓜,種子要如何傳播呢?誰是它的「吃瓜群眾」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介殼蟲大軍最近攻破我的城門,大舉入侵我的雞蛋花了,我也不得不添購軍火彈藥,希望能將他們一舉消滅在灘頭上。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生態系統的平衡 演化的奇蹟延續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每一個生物都在這個廣大的劇場中演奏著特定的角色,彼此間形成複雜而和諧的關係,共同譜出生命的交響樂。 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演化的結晶,是無數生物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微妙的平衡中,每個物種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影響著其他生物和整個生態環境。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介殼蟲大軍最近攻破我的城門,大舉入侵我的雞蛋花了,我也不得不添購軍火彈藥,希望能將他們一舉消滅在灘頭上。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生態系統的平衡 演化的奇蹟延續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每一個生物都在這個廣大的劇場中演奏著特定的角色,彼此間形成複雜而和諧的關係,共同譜出生命的交響樂。 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演化的結晶,是無數生物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微妙的平衡中,每個物種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影響著其他生物和整個生態環境。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