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2. 白話文 天下的人都說我的道理很大,似乎不合常理。其實,只有道理很大,才會顯得不合常規。如果它合常規,那麼它早就變得過於細微了!我有三寶,堅持持守它們。第一個是慈愛,第二個是節儉,第三個是不敢居於天下之先。因為慈愛,所以能夠勇敢;因為節儉,所以能夠拓展;因為不敢居於天下之先,所以能夠成就事物長久的發展。現在如果放棄慈愛而追求勇敢,放棄節儉而追求擴張,放棄謙遜而居於先頭,那麼必將喪失一切!慈愛使得戰爭得以獲勝,使得防守保持堅固。天將會拯救他,並且用慈愛來保護他。 3. 解釋 這段文字深入探討了「道」的深遠意涵。老子提到,天下人認為他的道理看似不合常規,因為他的道是如此的“大”而超越常識,才讓人覺得它像是與眾不同,甚至有些不合時宜。而這正是道的精髓所在——真正的大道,往往不容易被人理解,因為它深邃且廣闊,遠超過世俗眼光的框架。如果道理太過合乎規範,過於細緻,那麼它也會變得過於狹窄,缺乏生命力和持久性。 在這段話中,老子進一步指出了他所擁有的「三寶」,這三樣東西是他所珍視的核心價值觀。第一寶是「慈」,這是道家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表著一種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他人無私的愛。這樣的慈悲讓人擁有勇氣,能夠在面對困難時堅強不屈。第二寶是「儉」,這代表了節制與簡樸。儉能夠使人穩重且有深度,能夠拓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會在繁華和奢華中迷失自我。第三寶是「不敢為天下先」,即謙遜。老子認為,謙遜讓他能夠在世界的運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會因為過分爭奪而失去平衡。 老子告誡說,若失去了這三寶中的任何一樣,就等於丟失了成功的基礎。如果去掉慈愛而追求單純的勇氣,失去了節儉而追求擴張,或者放棄謙遜而居於天下之先,那麼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無法達到長久的成功。 最後,老子也強調了「慈」的力量。當用慈愛的態度去面對戰爭時,能夠獲得勝利;用慈愛的態度去守衛自己,能夠保持堅固。這也是道家對「無為而治」的具體表現,即通過內心的柔和與包容來抵擋外界的侵害。天將以慈愛來保護他,這顯示出道的力量遠遠超過了外在的武力或權謀。這是一種「順應天道」的智慧,讓人們在自然的規律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總結來說,這段話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強勢,而是來自內心的慈愛、節儉和謙遜。這三寶是道的實踐,只有在保持這些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夠擁有長久的成功,並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