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社會學──性別做為範疇、理論與實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在這

這稱不上是讀書心得,頂多就是內容摘要。

==============================================

作為第一次的「隨興發表些言論」練習的主題,我選了周碧娥的《性別社會學──性別做為範疇、理論與實作》,只撿了一些有興趣的來記。

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對前陣子的台大舍監性侵/性騷案感興趣,試圖對這個案子表達看法,結果發現自己語言匱乏,決定找一些社會主義如何論女性主義的書籍來看看。也在這本書裡找到了一些我缺失的語彙。這篇讀書心得應該會更類似於閱讀筆記或是書摘吧。在第六章中看到了不同流派。自由主義認為,人類的理性能力是社會的基礎,並且隨著智識的變化,社會也會隨之變遷。自由主義者強調,個人的理念、價值和思想,才是驅動社會變化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持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歷史的變化主要來自於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就是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會影響社會、政治和知識的發展,這是社會結構的根本力量。馬克思女性主義指出,女性的壓迫主要來自資本主義階級結構的影響。隨著西方社會從家庭生產轉向工廠生產,女性失去了在家庭中的生產角色,並且被排除在工廠之外,無法參與公共生產,只能成為無償的家庭勞動者。馬克思女性主義認為,女性應該與工人階級男性聯合,因為有產階級的女性不會支持改變現有的階級結構。

另外,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地位的不平等不僅是階級問題,還是性別問題。這一觀點強調,要理解女性被壓迫的經歷,必須把焦點放在「女性主義者的問題」而非「婦女問題」,即從女性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勞動市場出發,去檢視性別不平等。這種理論將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基進女性主義對父權社會制度的批判結合起來,認為男女在家庭和公共領域的性別分工,及兩者之間的關聯,才是解釋當前社會性別階層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性別理論被批評為過於強調階級和生產方式的影響,忽略了性別關係的複雜性。如果回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中的觀點,他認為女性權利的衰退主要與婚姻形式的改變有關。當家庭形式轉變為「一夫一妻制」,男性得以確保父系血統的延續,並保護家庭的私有財產。這種父系傳承的家庭結構,才是推翻以母系傳承為主的早期家庭形式的關鍵。因此,恩格斯強調父權制的家庭結構是女性權利衰退的根源,但這一點在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性別論述中沒有被充分重視。這讓我想起了丁乃非老師的《成者為妻,敗者妾妓》。

我想,作為第一次的「隨興說話」練習,應該到這就好了。以往我會強迫自己講些什麼有建設性的見解,不過就這樣吧。

------------

初次練習後記在這次練習(?)的過程中,發現了如果是要寫給別人看的筆記,就會寫的特別認真,這到底算好事還是壞事😂 也覺得矛盾,因為做這個練習就是想試著不要管別人的眼光,努力表達些看法。以往會覺得反正不說話就好了,但最近讀了另一本書,裡面提到了有趣的概念,叫做maladaptive coping mechanisms(中文叫做適應不良性調適策略?),我的不良調適策略就是習慣討好別人,作者也提出了有趣的解法:嘗試惹怒別人。我想隨性的寫書摘應該不算一種惹怒,但至少是嘗試隨便的說話(?)

avatar-img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因為想練習怎麼毫無顧忌的發表言論,嘗試在Threads上發表書評/讀書心得,結果因為字數限制,只能先打在這裡,再去Threads分享。 以往阻止我寫作的都是我自己的「想太多」。我擔心自己邏輯不夠縝密、擔心自己讀錯作者的意思、擔心自己寫作功力不夠,最後我什麼都沒做成。不只寫作,在很多方面都是。說到
我因為想練習怎麼毫無顧忌的發表言論,嘗試在Threads上發表書評/讀書心得,結果因為字數限制,只能先打在這裡,再去Threads分享。 以往阻止我寫作的都是我自己的「想太多」。我擔心自己邏輯不夠縝密、擔心自己讀錯作者的意思、擔心自己寫作功力不夠,最後我什麼都沒做成。不只寫作,在很多方面都是。說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