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稱不上是讀書心得,頂多就是內容摘要。
==============================================
作為第一次的「隨興發表些言論」練習的主題,我選了周碧娥的《性別社會學──性別做為範疇、理論與實作》,只撿了一些有興趣的來記。
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對前陣子的台大舍監性侵/性騷案感興趣,試圖對這個案子表達看法,結果發現自己語言匱乏,決定找一些社會主義如何論女性主義的書籍來看看。也在這本書裡找到了一些我缺失的語彙。這篇讀書心得應該會更類似於閱讀筆記或是書摘吧。在第六章中看到了不同流派。自由主義認為,人類的理性能力是社會的基礎,並且隨著智識的變化,社會也會隨之變遷。自由主義者強調,個人的理念、價值和思想,才是驅動社會變化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持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歷史的變化主要來自於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就是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會影響社會、政治和知識的發展,這是社會結構的根本力量。馬克思女性主義指出,女性的壓迫主要來自資本主義階級結構的影響。隨著西方社會從家庭生產轉向工廠生產,女性失去了在家庭中的生產角色,並且被排除在工廠之外,無法參與公共生產,只能成為無償的家庭勞動者。馬克思女性主義認為,女性應該與工人階級男性聯合,因為有產階級的女性不會支持改變現有的階級結構。
另外,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地位的不平等不僅是階級問題,還是性別問題。這一觀點強調,要理解女性被壓迫的經歷,必須把焦點放在「女性主義者的問題」而非「婦女問題」,即從女性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勞動市場出發,去檢視性別不平等。這種理論將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基進女性主義對父權社會制度的批判結合起來,認為男女在家庭和公共領域的性別分工,及兩者之間的關聯,才是解釋當前社會性別階層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性別理論被批評為過於強調階級和生產方式的影響,忽略了性別關係的複雜性。如果回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中的觀點,他認為女性權利的衰退主要與婚姻形式的改變有關。當家庭形式轉變為「一夫一妻制」,男性得以確保父系血統的延續,並保護家庭的私有財產。這種父系傳承的家庭結構,才是推翻以母系傳承為主的早期家庭形式的關鍵。因此,恩格斯強調父權制的家庭結構是女性權利衰退的根源,但這一點在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性別論述中沒有被充分重視。這讓我想起了丁乃非老師的《成者為妻,敗者妾妓》。
我想,作為第一次的「隨興說話」練習,應該到這就好了。以往我會強迫自己講些什麼有建設性的見解,不過就這樣吧。
------------
初次練習後記在這次練習(?)的過程中,發現了如果是要寫給別人看的筆記,就會寫的特別認真,這到底算好事還是壞事😂 也覺得矛盾,因為做這個練習就是想試著不要管別人的眼光,努力表達些看法。以往會覺得反正不說話就好了,但最近讀了另一本書,裡面提到了有趣的概念,叫做maladaptive coping mechanisms(中文叫做適應不良性調適策略?),我的不良調適策略就是習慣討好別人,作者也提出了有趣的解法:嘗試惹怒別人。我想隨性的寫書摘應該不算一種惹怒,但至少是嘗試隨便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