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生,壞的習慣亦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養成好的習慣,和拒絕壞的習慣很重要,但我們究竟要如何做呢?從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可以知道,應該要怎麼循序漸進的,按照步驟去養成一個屬於你身份的習慣,並讓習慣持久持續下去,延續你的習慣,只要你堅持多年,起初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能像複利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現在的我們正在人生的哪一條路上?學生?工作?還是家庭?不論已經來到哪個階段,目前的成果是好是壞,都不是最重要的,比起當前擁有的成果,應該更關心我們目前的軌道,才是我們向未來行駛的方向,假如你是一個百萬富翁,每個月卻都入不敷出,那就是處在一個糟糕的軌道上;反過來說,如果你現在窮困潦倒,但每個月設法存一點錢,那就是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
我們必須先知道,會想要養成習慣,必定是因為你有想要達到的成果,
我們長久以來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是否真的是沒問題的?
我想養成微笑的習慣,是因為我想成開心的人?不對,我們都不應該由外而內的改面,而是由內而外,只有改變身份認同習慣才能堅持多年.一開始設定習慣的時候,就要告訴自己.
即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把自己定位在哪裡,你就會在哪裡,一但了解如何重新設定對自己的認同,就可以繼續下去了。
想要將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想要每天看書,就把書放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就著麽簡單.就像任何購物商場的設計,讓提示顯而易見,具體的作法,就是把要做的事放在隨時看得見的地方,如經濟學家霍金斯.史騰所描述的『建議性衝動購買』:『購物者第一次看到某樣產品,在腦中想像出對他的需求,就觸發了這種購物現象.』換言之,顧客購滿產品,不是因為想要,而是因為這些產品被呈現出來的方式.
我們也可以更強化這樣執行習慣的提示,像是列出一個容易察覺的習慣清單,將想要完成的習慣,安排在既有的習慣之下,清楚的表達,我將於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做什麼『行為』.例如:
『我每天刷完牙之後,要在客廳坐著看一則天下新聞』
"刷牙"是每天不會忘記執行的既有習慣,看一則天下新聞,是想要想成的新習慣,我們將『既有習慣』加上『新的習慣』去連動,便稱之為習慣堆疊.
反過來說,若是今天想戒除哪一個壞習慣,就讓他不在生活中出現提示.我們可以透過增加執行壞習慣的難度,讓我們離壞習慣更遠,例如覺得打太多電動,就在每一次打完電動之後把插頭拔掉,若還是太容易,就把電動收到櫃子裡.或是太常用社群網站、太常使用手機打遊戲,就把APP刪掉,如果還是太容易下載,就把下載的密碼設定為需要每次輸入,還是太過於容易,也可以請家人協助保管密碼,讓壞習慣更難觸發.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譯者: 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