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把想要養成的習慣放入生活的一部分以外,還有甚麼更誘惑人的方法嗎?讓我們把『想要』做的事和『需要』做的事情配對,例如上集的例子:
『我每天刷完牙之後,要在客廳坐著看一則天下新聞』
如何變成一個有吸引力的習慣?
在我們『需要完成』的事情後面,再加上一個『想要做的』事情試試看:
『我每天刷完牙後,要在客廳坐著看一則天下新聞,我才可以看沈玉琳講幹話』
不過,我們還是要知道,不論再怎麼刻意,習慣的養成和所處的生活環境還是有相當大個關係,我們最原始的習慣,並不來自於選擇要養成什麼習慣,而是模仿,例如家庭和校園就是很好的例子.生活圈流行的用語,會不自覺得習慣起來.模仿的對象大部份是親近、多數、有力的人.所以當想要養成一個習慣,就讓自己去親近有那樣子習慣的人,例如運動的朋友,讀書會等等,融入符合你習慣的生活,才能讓習慣維持更久,若你想在差異很大的環境裡養成習慣,需要很多額外的心力.
不論跟健身教練討論的多少次,你的身材永遠不會變好,只有健身這個行動才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啟動的狀態會讓你感覺的自己有在做事,但事實上,你只是準備要做而已,當準備變成一種拖延,你就必須做出改變,你不會只是想要計畫,你要的是實行.
那到底要如何開始?這裡我尤其讚嘆書上介紹的方法:兩分鐘法則
將極大化的目標極小化,切割成不一樣的難度,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習慣的養成不用一次到位,養成習慣最重要的不是要求馬上的成效,而是要習慣重複執行.例如你要成為看書的人,一開始要求自己看每天五十頁,或許一開始還能幹勁十足,但最後可能因為設定目標太過高而放棄,不如就一天看五頁,你就能輕鬆不中斷的養成習慣
切記,習慣的養成就是不中斷的去執行,即便你今天真的累的不想看,就把書拿起來轉一轉再放回去,也達成了一小步身份認同,但是千萬不要錯過兩次習慣的執行.
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養成頻率和身份認同再來增加強度,讓行動輕而易舉並非叫你只做容易的事,而是盡可能做長期下來會有回報的事.
獎賞會讓好的行為被重複,帶來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令人滿意的獎賞,增加下一次重複的可能,習慣迴路就此,切記所有行為的回饋,都必須立即才有效.
讓提示淺顯易見
讓習慣有吸引力
讓行動輕而易舉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譯者: 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